工业绿发展的成都模式
张令普
成都市通过不断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升位,在工业绿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可为中西部省市和东部工业新兴省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中国工业评论 C HINA I NDUSTRY R EVIEW
74
业集中集聚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
加强监管与优惠政策“倒逼引导”企业入园。园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工业绿发展,进一步加强园区外工
业企业管理,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逐步调迁,加速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集中集集约发展水平,成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成都市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严格限制在工业园区外新建工业企业及实施需新征用土地的技改、扩建项目,所有新建工业企业及需新征用土地的技改、扩建项目,都必须进入工业园区,违反规定者,工商部门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发改部门和工业主管部门不予核准项目,环保部门不予办理环保手续,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审批,安监部门不予核准安全生产许可,能源管理部门不予供能,国土部门不予安排用地计划;《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依据园区外企业用地、建设、环境及未来发展综合评估结果,筛选确定调迁企业,调迁企业须符合产业政策,调迁选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规划要求,同时在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方面,可优先享受相关优惠或扶持政策。成都 领事馆
注重优化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一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培育成
长。着力实施“三段式(招商段、建设段、企业生产经营段)”全流程、全天候服务模式,全面提高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造出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成长好的发展新环境。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步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投入清单管理,增强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强化责任主体,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促进企业问题解决,优化政务环境,增强企业的植根性。发挥园区企业改造升级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创
新管理模式,提高园区发展效率。成都市大力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深化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成都高新区实施“政区合一”管理模式,建立“大部制”的园区管理机构,推进产城互动发展,使成都高新区成为承载产业倍增发展的聚集区和加快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其它园区按照特发展的总体要求,在适度增加空间规模的前提下,以内涵式增长方式为主导,抓好开发、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特发展、协调发展。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交通、绿地及休闲广场的服务范围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及信息网络空间,以“三智融合”理念,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设智慧园区。
工业部门主导的产业升级和绿新技术推广应用是成都工业绿发展的实现路径
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成都市为推动制造
中国工业评论 C HINA I NDUSTRY R EVIEW
76
元,下降2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以上,累计节水量7692万立方米。截至“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529.58万吨;累计淘汰落后火电发电能力90.55万千瓦;完成49户印染企业的调迁和关停工作,淘汰落后印染产能6200米;淘汰造纸企业35家、落后产能20.15万吨;共关闭383对煤矿矿井,淘汰落后采煤产能144万吨,安置职工1.9万人。
积极作为,推动成都工业“招大引强”与“补链扩链”。成都市通过集规划、集招商,逐步构建起“品牌商+制造商+配套商”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集发展模式,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链集发展,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局面。通过突出重点产业招大引强,瞄准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精准招商,促进世界500强企业向成都转移优质产能。同时,重点针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和扩链,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具有话语权的产业集。据统计,2015年成都市进出口总额2454.9亿元,利用外资约75.2亿美元,聚集世界500强企业268家,仅次于上海、广州,成为中西部外商投资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坚实的节能环保产业基础是成都工业绿发展的有力支撑
成都市积极落实国家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培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尤其是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业。涌现出环能德美、美富特、长
虹格润等一大批具有一流技术的节能环保企业,形成了环保催化剂、超磁分离水处理、膜材料、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烟气脱硫成套设备等多项优势技术产品和设备。2015年,成都市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480亿元,约占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的50%。
创新模式,推动集聚集约集发展。坚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化、专业化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集聚集约集发展,形成了成都金堂县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成华区节能环保装备总部基地,高新区节能环保高技术孵化区,锦江区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基地,彭州再制造集聚区等5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以成都市金堂县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园中园”模式为例,通过明确定位各“园中园”的发展方向,围绕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园区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速优秀企业集聚,让“优势更优”。目前该园区已经建成中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多个特“园中园”。其中,中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旨在建成中国西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地和总部集聚,为建设该园区,近期中节能与成都市政府、金堂县政府又签订了价值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政产学研共同发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成都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产学研共同发力,科技、制度、管理创新不断突破。依托九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及环能德美、中自尾气等骨干企业开展校企联合,针对市场需求研发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积极开发出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环保燃烧器制造、膜处理材料、贵金属氧化物研发与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