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万事从零起,世界点组成
万事从零起,世界点组成
——邱汉桥水墨画面面观
作者:高岭
  与汉桥认识,是去年的事,那时他刚结束了在中央美院国画系教师研修班的学习。他请我去看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他的画。一进美术馆展厅,我立刻就被眼前的一幅幅静谧、清新的水墨画所震撼、吸引和耽迷,因为平心而论,我很少看到真正在形式和内容上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了。后来我们接触多起来,他每有新作或新的想法,总给我看、我谈,我对他的画、他的创作思想及他本人的了解也逐步深入。我越来越感到,将汉桥的画阐释与世人,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析他的画,这无论是对汉桥本人,对观众,还是对汉桥的作品都具有意义的,更不用说对我国目前的国画创作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启示了。

  一、 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的飞跃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在他的《画谱》中,将他生平的创作活动分为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这两个阶段。脱胎原本是道家用语,指脱去凡胎换仙胎,石涛借用来表示画家与山川自然的主从关系。这两个阶段用来描述邱汉桥的艺术创作过程是再贴切不过了。

  汉桥是一九五八年在湖北省孝感的一个乡村哇哇落地的。也许是受到教书的哥哥的影响,孩提时代他就喜好唱歌、拉二胡和吹笛子。世界美院排名12岁那年,他已酷爱上画画,家里的小人书早就被他描摹了不知多少遍。他还凭着少儿的想象,自己编造故事画小人书,古代的张飞、李逵、现代的飞机、大炮等都是他稚嫩笔下经常出现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越来越不满足于描摹和编造人物画了,他开始把视野投向整日饮受其风露的家乡的山山水水,他感到家乡的弯弯的小河、清香扑鼻的荷塘还有那绵绵起伏的田野,较之小人书上的人物和各种复杂的情节,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神秘又那么变幻莫测,面对这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他的好奇心促使他用画笔来描绘它。1976年他参军入伍繁重的施工工作并未使他放松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他常常是利用休息时间画速写的。从1978年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作品以来,他的画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1985年创作的《北国春》、《霜月花》、《故乡月》由辽宁美协选送出国展览。鲁迅美术学院院长王盛烈看了他的画后很
赞赏,觉得他是个艺术上有前途的青年,特别推荐他到该院进修。

  艺术的创作仅凭勇气是不够的,强硬的功底才是艺术生命的保证,邱汉桥十分珍视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给自己定下了学习规划和计划,除了认真研读大量的美术方面的参考资料外,哲学、美学、文学和音乐方面的修养他也十分重视,尤其是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对他的启发和影响很大。高等院校的课堂学习,绝不意味着只是闭门造车,艺术创作的真正灵感在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董其昌画家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桥正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他自费跑遍了四川、广西、湖北、湖南等大部分地区,外出写生几乎是啃干粮、喝凉水,老乡家简陋的床板、车站候车室、两元一宿的旅馆都曾住过,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执着的追求,艰苦的努力,换来的成果是惊人的,他速写、素描、临摹和创作的作品加起来达两万余件。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自然山水的形与神,追求白天追寻不到的艺术感觉,他经常在夜的山道上、寂静的田野里观察寻,有时一走就是几十里。为了画好月,常常起居无常,观察不同时间的月。汉桥曾经讲述他有一次在南方写生画月,爬上了一座高山,明月悬于高空,前后左右黑漆漆的都有是大山。大山那漆黑、沉寂的影子充满了神秘和恐惧的诱惑,他觉得这黑的世界太丰富太多彩了,越看越入神,
他伫立在山上久久不愿离去。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再向前挪一步,就要掉进深渊中去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