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滴油彩暖世界 一腔热血昌教育
——记江西籍知名画家徐雪平老师
赵云良 暖木
喜欢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人流挤撞中,总有同样的灵魂在张望。不独爱情,或是友情,只要是发自我们生命的真情实感,无不是同等灵魂交汇的结果。人和人之间,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份大体同悲,感同身受的时空交汇,所以才会有光亮、温暖和艺术,才会有爱,有希望。
认识徐雪平的过程有很多巧合。那时我初到惠州,想在西湖边一间工作室,希望有一间打开窗子就能看到湖面的房子,可以没有庭院,却一定要闻得到树木的芳香。我们就这样碰头了,有了简短的交谈和印象,然后一年过去,再不曾见。直到一天,在自己所工作的杂志社见到他的画作,这个瘦高的有着诗人气质的画家形象立刻复原。从此,气脉相接,谈人生经历,谈绘画创作,我们有了更多交汇。
而让我静下心来写一写徐雪平的,是在后来渐为深入的交往中,读懂他执念于美术事业的
朴初,感动于他为创建一所更具普世价值的美术学校而奔走,为之触动,深为感染。
雪平是江西人,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他2003年从美院的事业部来到惠州拓展教育工作,一呆就是8年。他之热爱这片南国,从无数张西湖写生中可略窥斑点。2009年,一幅《西湖风光》的油画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友好书画展上获得银奖,令国外朋友对惠州西湖美景赞赏不已。他画家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得放光彩,惠州西湖、东江、罗浮山、客家的风土人情都成为他源源不竭的灵感源泉。他油画中的世界也为现实世界所赞许接纳,2008年,他被中国国家画院及中国艺术研究所特聘为终身画家,作品被全国众多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和拍卖,一幅《江山多娇》2009年在北京拍卖了32万元。
这些,他并不满足,除了创作,还有一项工作是美术教育,在惠州亲自带出的学生就有500多人。雪平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驻广东省考级办公室主任、教授,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又被惠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委任为惠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2010年,清华大学美院的院长何洁应徐雪平之邀,来到惠州考察,随后在博罗华侨中学设立了清华大学美院高考美术系考点,从此更为繁忙。
一个晚上,我和编辑秋玉得闲在画室欣赏他正在创作的大幅油画《中国洋浦千年盐田》。
洋浦盐田,是古代朝庭皇家食用盐唯一专贡之地,在这幅辽远画面上,是盐民们正在海岸盐池边用砚台石晒盐的情景,沿袭了1600多年的历史劳作就那样静静地沉浸在夕晖晚照里,一抹抹的油彩铺陈带人走进旷古的细腻与暖意。
年轻的秋玉是北方人,大海,盐田,以至油画创作,对她都是新鲜。她围着雪平问这问那,从油画创作技法问到写生的情境与感受,还表达了对画家平衡创作与身兼数职间的困惑。雪平微笑着一一作答。最后,他却说:其实,我最大的愿望,是想办一所美术学校,开设油画动漫、工艺美术、雕塑等专业,真正从根源做起,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美术人才,也为更多热爱美术的人提供一个宽阔平台,现在正为实现这个愿望奔走筹措。
他说,每年高考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非常多,但是由于本科院校招生门槛相对较高,且费用不菲。这对于单纯喜欢画画而却由于文化课不过关无法考上理想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大部分没有考上的人或许就此放弃作画,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埋没了许多对画画有天分的学生。另外,美术人才本身就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学美术的人并不好工作,除了就业面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班出身的美术毕业生更重视艺术上的追求,对纯艺术有一种执着的信念,他们往往寄希望于等待某天
被伯乐发现,然后大放异彩。这导致了大部分学纯艺术的人毕业以后很长时间无法融入社会,甚至最后穷困潦倒,有的不得不放弃画画。
中专美术学校的优势在于,除了从纯艺术角度培养学生,更能够通过实用技能,较顺畅的与这个社会衔接和融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实现社会价值。比如说,在艺术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学技术,通过技能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实用美术人才,转化起来会非常快。目前全国专门的美术中专学校加起来不到十家。因此,他萌生了这个办学意念。
雪平提倡的是企业式办学。当学校教育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工作,达到半工半读的企业式办学,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双赢状态。大学的美术系没有走市场化,全国只有深圳才形成商业画的产业链,惠州占据了地理优势,以后接订单、输送人才都占了先机。
办学就意味着责任。这其中的工作,繁忙而琐碎,资金的筹措,程序的审批,校址的选定,实习单位的商定,作品的展示与输出,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这个学校的未来。他说他需要更多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予到这个事业里来。
于实用主义而言,尤其是在这个愈来愈物欲化的现实世界里,艺术若非沦落,大多也流离失所着,这也差不多是那些终身献予艺术者的命定行程。这样的命运,为时代放逐,却又为时代遥望和讴歌。而当一个艺术家不仅完成了自我的艺术表达,更把他的艺术天份和理想融入到现实世界的建树中,这,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雪平的多桀年少蕴育了他略为静默忧郁的人生气质。父亲是个富商,多才多艺的母亲从18岁就开始在舞台上表演国粹京剧。半岁的时候父亲去世,随后母亲改嫁。继父是个包工头,家境也还宽裕,然而好景不长,突然一天家里来了许多要债的人,那时候他并不知道,继父跟别人合伙的工程出事了。此后,儿时求学的辗转经历让徐雪平记忆深刻,从小学到高中,他换了四所学校。
小学偶然的一次画画比赛,让老师看到了徐雪平的才华,激励并完成了他最初的绘画启蒙。或许求学的路途太艰辛,连续的转学,让徐雪平身边的朋友不断消失,他也很容易被同学孤立,少年是在孤独不安中度过的,甚至连高考过后的同学聚会都不肯去主动参加,唯有手中的画笔一直陪伴着自己。
高考时候,家境已经非常拮据,继父甚至放话:最好不要考上大学!在这样的境况下,他
居然收到了三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国美院的通知书被寄到继父上班的单位,继父的同事在看到通知书之后,主动要借钱给他们,并做通了继父的工作,母亲自然很高兴。
大一是最艰苦的一年,他主动去学校食堂帮抓老鼠,跟食堂师傅混得关系不错,饭菜往往会多给一些,有时候还不收饭票。到了大二的时候,徐雪平开始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挣钱。当时的广告字还是手写,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开始早期的职业训练,一手拿馒头一手拿画笔,钱挣的慢慢多起来,渐渐的不用家里给生活费了。大四过后,不仅帮家里还清了求学的债务,还寄回家两万块钱修了一座独特的二层小楼。
在哪个角落,他都显得与众不同,众人里,他似乎还是那个学生时代被遗忘的一个。他并不孤然自傲,却仿佛带着一副颇具穿透的生命耐力,忽略了背景和来途,在不易见处有异于常人的豁然闪亮。他探索和思考着教育的理念,绘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从虚无到现实,又从现实切入理想的精神境界,把狭小的自我从调板上延展开来,在原本单调的人生旅途上,通过三原的交融转换,组合建构了一个新生代画家的普世情怀。他意欲打造的美术学校,正是他艺术理想和现实世界的一次热烈结合,力促人们达成对中专学校的重新评估和解读,艺术之花终于开始植根于俗世的坚实土壤上。
我敬佩雪平的,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份专业秉承和信仰坚持。他做人,和他作画一样,平实质朴,并无跳跃鲜亮,瞬那惊艳。画里画外,都宁静的让人掉到湖渊里去。他的画,绝少人物,如果是不得不人迹出现,也只是远远的做了点缀。这些来自自然枝头未曾采摘的果子,却不曾想到是他在闹市喧哗中的佳作。他每一次作画,并不到寂寂的山里,或是孤单的画斋,他安坐在市井喧嚷之中,菜市,街头,人来人往,各种眼光之下,安然忘我。在世俗的眼底铺展着一笔笔丹青,时光从无能力打扰到这个画家寂寂却跋然作声的跋涉,那份发自骨子里的清越之气从心灵与自然碰撞而诞生的油画上漫洒而出。
坐在他的面前,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错觉。光亮从窗子打过来,在他身后勾勒着那些大幅油画,点线晕染。他坐在那儿,显然成了掺合着孤傲而谦卑、热烈又沉郁的杂合体。我有时甚至在想,他显然是在做着一件超出他力所能及的事了,他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而且还是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而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灵魂孤独的画家,他应该有一个画室,在城市与乡间的风里游荡,有一段传奇爱情,长着发,背着画夹,直至若干年后,游走很多城市,为了记忆和怀念,才办了一个怎样的画展……
然而,远远超出我的想像,徐雪平并未把自己困囿在一间孤陋的画室。他在惠州的事业风声水起,经过长久的坚持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支持他。
社会之现实对每个人都具有同等意味,而徐雪平向往世外桃园,渴望内心的自由,追求艺术上的高度,同时不忘自己对这个社会该尽的担当,尽管历经了求学的艰辛辗转,世俗的羁绊困惑,但他心中始终有坚持,有信仰,并努力为之实践。借用独不孤的话说,能那么接近艺术,并为艺术而创造,该是多么幸福而又有灵性的生命啊!
媒体链接:世界美院排名
近日,画家徐雪平创作的油画《西湖风光》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友好书画展览上获得特别奖,令不少国外朋友对惠州西湖美景赞赏不已,产生向往之情。据了解,徐雪平于2003年定居惠州,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惠州风光的油画作品。巧夺天工的西湖、奔腾不息的东江、四时长青的罗浮山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采访徐雪平,是在他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惠州旅游学校的一间工作室内。徐雪平现在有几间工作室,但他最喜欢这间,因为这里没有市中心的繁闹和喧哗,学校周围有果园、菜地、农田,还有潺潺的小溪和古老的村庄。这些自然风光令他着迷,在安静的环境中,他
采访徐雪平,是在他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惠州旅游学校的一间工作室内。徐雪平现在有几间工作室,但他最喜欢这间,因为这里没有市中心的繁闹和喧哗,学校周围有果园、菜地、农田,还有潺潺的小溪和古老的村庄。这些自然风光令他着迷,在安静的环境中,他
能到很好的创作灵感。
徐雪平是江西人,30多岁,现在惠州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200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完硕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北京、江苏、老家江西谋求发展,后又辗转于广东多座城市。2003年,他受朋友邀请来惠州游玩,参观完许多景点后,当即决定留在惠州发展。他说,走过这么多地方,发现惠州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很适合美术创作。
徐雪平是江西人,30多岁,现在惠州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200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完硕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北京、江苏、老家江西谋求发展,后又辗转于广东多座城市。2003年,他受朋友邀请来惠州游玩,参观完许多景点后,当即决定留在惠州发展。他说,走过这么多地方,发现惠州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很适合美术创作。
因为喜爱自然风光,徐雪平把家安在了西湖附近。每天清晨或是傍晚,他都会独自一人到西湖边散步,西湖的每处风景都在他脑中形成了随时可以冲洗的底片,无论是大雾弥漫的西湖,还是艳阳高照的西湖,亦或夕阳西下的西湖,甚至是绵绵细雨之中的西湖,都在他的画笔下形成了迷人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他创作的西湖题材的油画有20多幅,从不同角度表现西湖景。
在惠州生活接近6年,徐雪平的脚步踏遍了惠州的山山水水。东江、罗浮山、大亚湾、红花湖都是他创作的素材,他创作的油画《客家渔民系列》反响很好。平时并不被画家们看重的红花湖,在他眼里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美,他说他在那里到了纯天然的生命状态。
徐雪平画画之余,主要从事美术教育,他常常带着学生到野外写生,培养学生发现美、
在惠州生活接近6年,徐雪平的脚步踏遍了惠州的山山水水。东江、罗浮山、大亚湾、红花湖都是他创作的素材,他创作的油画《客家渔民系列》反响很好。平时并不被画家们看重的红花湖,在他眼里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美,他说他在那里到了纯天然的生命状态。
徐雪平画画之余,主要从事美术教育,他常常带着学生到野外写生,培养学生发现美、
塑造美的能力。徐雪平希望把自己的那种乐在自然中驰骋艺术想象力的感觉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修身养性,提高综合素质。(惠州日报报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