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曲鉴赏 李斯特钟之艺术特
  浅谈李斯特钟之艺术特
记得第一次与这首曲子的邂逅是在高一一个夏天的上午课间操时间,那天因为下雨所以不用去操场做操了,在这二十分钟的间隙学校总会在放一些轻音乐,上了几节课后我也有些疲惫了,就站在窗边看着落雨,其实那时候我觉得广播里的音乐和雨声好像,滴滴答答的音符跳动就好像淅淅沥沥的雨点,说实话,那时候我根本没想起钟来,呵呵。只觉得好好听,就问了班里一个对音乐小有研究的同学,就这样知道了这首曲子其实叫《钟》,而不是雨。
说实话,从小到大除了学校正常安排的音乐课程,我并没有受过更多额外的音乐教育,而且相对于钢琴我更喜欢吉他,相对于轻音乐我更喜欢流行的大众音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的歌曲的增多及对很多事物的新的认识变化,我也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像李斯特、班得瑞这样的作曲家和他们的曲子。尽管对于音乐我并不专业,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迟钝,我知道两首歌的节奏不同,但我分不清各种拍,我能感受到这首歌弹起来很难,但我不知道是因为单音大跳颤音或者是八度和弦与同音反复。可我服从于内心的权威而不是外在的压力,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依然会执着的说我喜欢音乐,我喜欢李斯特,我喜欢钟。对于李斯特和他的钟我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单纯的对这优美旋律的喜爱到更多曲子中华丽的演奏技巧的了解和
李斯特本人生平和更多细节的充实,现在我到了支撑我信念的理性基础。尽管钟并不是李斯特的原创,但经他改编后的华丽钢琴曲依然打动了我,所以在我看来这依旧是一首很好的曲子,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我眼中的李斯特及钟的艺术特。
李斯特·弗朗茨(Liszt.Franz,1811—1886)是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主要创作领域有交响诗、钢琴音乐、交响曲和清唱剧或歌曲等。李斯特作有两部交响曲,即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其中最突出的是浮士德交响曲。他在钢琴艺术史上有突出贡献,后人称之为“钢琴之王”。他首创了“交响诗”这种将语言诗歌化的音乐体裁,对音乐创作和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斯特也成为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中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作为作曲家,李斯特极大地受到了当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影响,比如作家维克多·雨果、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而肖邦则唤醒了他的诗人天性,柏辽兹激发了他音乐中潜藏的糜菲斯特般的阴冷性格。
  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与浪漫主义诗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18世纪末至19世纪诗人们的大量多愁善感的诗歌,就不会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也就没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反过来,正是由于浪漫主义丰富的情感表现和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为艺术歌曲的音乐创
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手法。钢琴声部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伴奏织体不仅仅提供简单的和声烘托,而且常常利用其多变动的织体形式来表达描绘、象征或补充诗歌内容,其重要性有时甚至比歌唱旋律还要大。 李斯特给音乐注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个性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李斯特是现代钢琴技术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小品像他的歌曲一样,具有真正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质。世界十大钢琴大师
李斯特的青少年时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而活跃于欧洲各国舞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旅行、复杂多变的生活与创作环境和异常频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使李斯特有机会广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接触各种思想和思潮。这一切大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创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兼收并蓄特点,渗透着各种影响因素。影响李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另一个因素是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对李斯特艺术歌曲创作影响较大的再一个因素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除上述之外,李斯特早年在匈牙利所受的早期教育及贝多芬、肖邦、柏辽兹等人的音乐思想对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也有一定影响。他既反对彻底的“复古”,又反对彻底的世俗化。对于古老的宗教音乐传统他充满敬仰,同时又坚持要在宗教音乐领域中渗入当代人道主义精神和音乐表现手段的新成就--正如在他的信仰中既有神秘主义的一面,又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这种双重性表现在他的风格不同的宗教音乐中:有些相当古朴单纯,有些则音响辉煌。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令人深受启发的新路。
  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与浪漫主义诗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18世纪末至19世纪诗人们的大量多愁善感的诗歌,就不会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也就没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反过来,正是由于浪漫主义丰富的情感表现和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为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手法。钢琴声部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伴奏织体不仅仅提供简单的和声烘托,而且常常利用其多变动的织体形式来表达描绘、象征或补充诗歌内容,其重要性有时甚至比歌唱旋律还要大。 李斯特给音乐注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个性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李斯特是现代钢琴技术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小品像他的歌曲一样,具有真正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质。
1831年,李斯特也开始像帕格尼尼那样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炫技成分,并将帕格尼尼的《钟》写成了钢琴曲。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
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李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钢琴演奏大师,在他创作艺术歌曲之前就已积累了多年演奏和创作钢琴曲的经验。特别是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改编成钢琴曲的经历使其在写作艺术歌曲钢琴声部方面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许多艺术歌曲中都体现出诗词、旋律和钢琴织体三者相辅相成意境完美之妙。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加贫穷,李斯特迷茫的心又失去了寄托。就在李斯特郁闷的时候,1831年3月9日伟大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做客巴黎,并在大歌剧院大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堆篝火,点燃了李斯特心灵之火。
他日复一日地工作,苦练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李斯特改编的《钟》是升G小调,6/8拍,前面有两个小节的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两个音之间相隔八至十六度,用来模拟钟声。这首乐曲速度很快,相隔的十几度的跳跃演奏起来很困难,《钟》就是通过这种音与音之间的大跳模拟钟声的。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1=b4/6) 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李斯特帕格尼尼炫技性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改编成钟时就十分确切的表明“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能力演奏这样的练习曲……”因此《钟》也许是所有钢琴作品中最艰深、需要最高级的表演技能支持的作品。作品开篇通过空灵的八度让我们透过风声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钟声,那种魅惑的轻微声响预示着听者华美盛宴的开始;优美的旋律通过分解八度的根音徐缓的奏响,透明的冠音生动的描绘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钟互相撞击发出的“叮铛”声,在左手波音亲切的呼唤声中,让我似乎从演奏者精雕细刻的键盘弹奏中感受到了流水潺潺般美妙的瞬间幻象;摇摆的节奏、变换的织体、登峰造极的技巧将音乐表现得像充满了五颜六的肥皂泡,光怪陆离的头饰那样的五光十,随着和声彩性写法的对比,清脆的装饰音与轻巧的音型一唱一和,将节日热情的幽默气氛在无穷动中汇聚成热烈的旋转,精湛的弹奏法、准确的诗意表达、鲜明的舞蹈性使我们的想象也上升到犹如疾风骤雨的高潮
也许不够深刻,也许在老师专业的眼光下并没有什么独特见解,但这便是我眼中最真实的钟,一首产生于比我出生日期还早了百年的曲子,一首相隔这么多年依然绚烂,依然让我为其中的高超技术所折服,一首让我不得不喜爱,并让我喜欢上了他的改编者李斯特的曲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