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2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系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预习要求
1、 二级反应的含义及二级反应的特征。
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适用条件。
3、 反应速率系数与反应的活化能的关系。
4、 使用电导率仪及电导电极的注意事项。(参阅附录1.10)。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率仪和控温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系数,并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3、 了解微机在动力学测量及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A )+ OH -(B )→ CH 3COO - + C 2H 5OH
实验确定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与物质A 和B 的量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其微分速率方程为:
-B A A =d d c c k t
c (3-30a ) 若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相等,均为c 0,则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200)-(=d )-d(x c k t x c (3-30b ) 式中x 为反应时刻t 时反应物A 或B 消耗的浓度,也是生成物的浓度,k A 为反应速率系数。
积分上式得,
x
c x tc k -•1=00 (3-31) 只要测得不同反应时间t 生成物的浓度x ,就可求出该反应的速率系数。如果k 值为常数,就证明反应为二级。
不同时间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如分析反应液中OH -的浓度),也可用物理分析法测定(如测量系统的电导、体积、折光率等)。本实验用系统电导率的变化监测浓度的变化,其依据为:
(1)反应系统中只有NaOH 和CH 3COONa 是强电解质,并且OH -的电导率比CH 3COO -大很多。随着反应的进行,OH -的浓度不断降低,反应系统的电导率不断下降。
(2)在溶液很稀时,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因此,
t = 0时, κ0=A 1 c 0
t =∞时, κ∞=A 2 c 0
t = t 时, κt = A 1(c 0–x ) +A 2 x
式中A 1,A 2是与温度、溶剂和电解质的性质有关的比例系数;κ0和κ∞分别是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κt 为反应时间t 时系统的总电导率。
整理上述三式得: c x t t 0∞
0•--=
κκκκ (3-32) 把式(3-32)代入式(3-31)得:κκκκ∞
00--•1=
t t c t k 或 κκκκ∞00+-•1=t c k t t (3-33) 以t κ对t t
κκ-0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为c k 0
1,由斜率值可求反应速率系数k 。 反应速率系数k 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符合阿仑尼乌斯方程,
2=d }ln{d RT
E T k a
其积分式为 C RT
E k a +303.2-=}lg{ (3-34) 式中E a 是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只要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系数k ,作T k 1~
}lg{图,应得到一条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即可算出E a .
仪器和试剂
仪器:带有微机接口的DDS-12A 型电导率仪,电导
电极,微机,打印机,恒温槽,大试管,双管皂化池(图
3-19),50 mL 容量瓶,25 mL 移液管,滴管。
试剂:乙酸乙酯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熟悉DDS-12A 型电导率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调节恒温浴至规定温度(25,30,35,40o C ,每位学生分别取一温度)。
3. 调节电导率仪
(1)仪器接入220 V 交流电,预热10 min 。使用高周,按下“20 mS/cm ”按钮,在没有接入电导电极时,调节“调零”旋钮,使仪器读数为000。
(2)接好电导电极,将用去离子水淋洗过的电极用滤纸吸干(严禁用滤纸擦拭电极)并悬空放置,按下“2 μS/cm ”按钮,调节“电容补偿”旋钮,使仪器读数为000。
(3)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置于溶液实际温度,按照电导电极的电导池常数标示值调节“常数补偿”按钮(准确的电导池常数需要用KCl 溶液标定,但本实验可以不用标定,为什么?)。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并按下“20 mS/cm ”按钮,所得稳定读数即为被测溶液在测量条件下的电导率κ。
4. 测量κ0
用移液管取0.0200 mol·L -1 NaOH 溶液25 mL 放入5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
倒入大试管中。将已洗净、滤纸吸干的电极插入大试管中,液面高于电极1cm 以上,放入恒温浴内恒温10 min
图3-19 双管皂化池
2”。恒温10 min
5. 测量κt
(1)分别用两支移液管取0.0200 mol·L -1 NaOH 溶液和CH 3COOC 2H 5溶液各25 mL 放入皂化池的A 管和B 管中,塞上塞子以防止挥发,将皂化池放入恒温浴中恒温10 min 。
(2)用双联球将NaOH 溶液压入B 管中(此时B
以防溶液溅出),当A 始记录反应时间。将混合液从A 管到B 管又从B 管到A 管,混合均匀后,将洗净、吸干的电极插入皂化管,使溶液没过电极1 cm 以上(此时双联球不要拿掉,反应中液面始终保持没过电极1 cm 以上)。此时仪器显示即时电导率值,每2 min 都会把测得的时间t 、电导率κt 及运算后的(κ0-κt )×1000/t 量值显示在数据窗口,同时在“图形窗”中显示出κt ~(κ0-κt )×1000/t 的散点图。
(3)待运行60 min 后(注意:提高反应温度,测量时间可适当缩短,为什么?),
原始数据。
6. 试验完毕后,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淋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放入电极盒内;把试管和皂化池刷干净,用去离子水润冲,放入干燥箱内。
数据处理
1、用Microsoft Origin 程序处理数据,作κt ~(κ0-κt )×1000/t 图,由直线斜率求出反应速率系数k ,并打印出结果。
2、结合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作T
k 1~}lg{图,由直线斜率算出E a ,并打印结果。 3、若不具备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用手工处理数据。数据记录表为:
表3-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表
注:如果没有DDS —12A 电导率仪及其软件,而只有DDS —11A 型电导率仪,可以如下操作:
1. 了解DDS —11A 型电导率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调节恒温槽至所需温度。
3. 测定κ0
用移液管取0.0200 mol ⋅L -1的NaOH 溶液25 mL 放入5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入大试管中。将电极用去离子水淋洗多次,并用滤纸吸干,插入大试管中,要求液面高于电极1 cm 以上。将其置于恒温浴,恒温10 min 。恒温期间用如下方法调节电导率仪:
(1)电源未开时,观察表针是否指零,如不指零,可调节表头螺丝(一般不需要)使其指零。
(2)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校正”位置。将电导池常数调节至 1.0(也可以调节至其他较为合适的值,但一经固定,整个实验过程中就不要再更改),量程开关放在104档(此时读黑线刻度值)。
(3)打开电源开关,预热数分钟,待指针完全稳定下来为止。调节“调正(adjust )”钮,使其满刻度指示,停留5 min 。
(4)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测量”位置,停留2 min ,记下数值即为κ0。
4. 测定κt
电导率仪的使用(1)分别用两支移液管取0.0200 mol·L -1 NaOH 溶液和CH 3COOC 2H 5溶液各25mL 放入皂化池的A 管和B 管中,塞上塞子以防止挥发,将皂化池置恒温浴中恒温10 min 。
(2)用双联球将NaOH 溶液压入B 管中(此时B 管不要塞紧,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溶液溅出)。
(3)当A 管溶液压出一半时,开始计时,同时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量程开关放在103档(此时读
红线刻度值)。将混合液从A 管到B 管,又从B 管到A 管反复压2~3次,最后压入A 管中。将洗净的电极插入A 管。调节“调正(adjust )”钮,使其满刻度指示,停留1 min 。
(4)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测量”位置,开始测量不同反应时间的电导率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3-6中。测量过程中每隔10 min 左右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校正”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拨回“测量”位置。测量1 h 即可停止实验。
5. 实验完毕后,用水将电极淋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放入电极盒内。把试管和皂化池刷干净,用去离子水浸冲,放入干燥箱内。
思考题
1、为什么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必须足够稀?
2、实验中使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初始浓度一样的目的是什么?若二者初始浓度不同,是否影响速率系数的测量?
3、本实验是否需要准确知道所用电极的电导池常数?为什么?
4、深入讨论本实验的误差影响因素。
知识拓展
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吸热反应,混合后系统温度降低,所以在混合后的几分钟内所测溶液的电导率偏低,因此数据处理时最好舍弃反应 4 min 内的测量值,否则作t κ~t
t
κκ-0图得不到直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