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
我们常说祖籍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人,我省弥勒县志办公室去函南京查询《南京史志》1984年第四期发表济民、张正祥二同志文章,初步解开了这个谜。
一、柳树湾在哪里
济民的文章说:“我们一方面翻阅史料,一方面到实地踏宥访问,经多次努力,现已初步查明。……在石门坎一带走访时,至明故宫遗址前发现一块明万历年间大石碑,一段碑文头我们解决了难题。碑文曰: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岗○(以)东,从○○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万历四十年为公元1612年,这一段碑文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柳树湾的地名明代确实存在……,二是在靠近某条沟的沟沿上……。
于是,我们结合碑文查阅水道资料,终于在《明宫城图第十》上,发现故宫的南部有条沟,在另一幅图上有“金水河”三字,“太医院”标在金水河的南岸东段,那么柳树湾在沟的哪一段呢?又据《明应天府城内访厢图第十一》载,大中桥东南方向标有“柳树湾”三字,再根据碑
文和《明宫城图》标出的六部,除刑部在太平门外,有五部和东城兵马司以及太医院都集中在明故宫的东南角,即今兰旗街一带。
二、高石坎又在哪里
济民的文章说:高石坎与柳树湾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地,应是大地段中的小地段,两地应是联成一片的,但这带不见什么。“高石坎”只有“石门坎”,柳树湾所处的位置,正与今石门坎处一个地段,只是因为筑城,才被城墙及护城河隔开。因此,“高石坎”似即“石门坎”,为什么名称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时代久远,一种可能是去边疆的人世代相传讹了,另一种可能本来就叫高石坎,而本地人传走了样。张正祥的文章说:“现在的石门坎是明代地坛外围墙西天门的入口处,天地坛的四周都有门,各门均有石门洞,明亡坛废,门毁后留下石门洞(坎)。是否明初之石门坎,因此为后人叫高石坎”。
三、柳树湾人如何来云南?
济民的文章及查证说明与沐英征云南有关。
中国不解之谜《明太祖实录》卷138载:“洪武十四年八月,上谕在建文武诸臣曰:云南自昔为西南夷,
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匝刺瓦尔密自持险远,桀骛梗化,遣使诏谕,辄为所害。负罪隐惹,在所必讨,辟臣合辞以赞上,于是命诸将简练士卒,先给以布帛纱绽为衣装之具,凡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所系南京发兵之数(似多为柳树湾发兵之数,另“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趋鸟撒”共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人,故号三十万。
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征云南。结束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大部份军队就地留戌,明代有更多的汉族进入玉溪,元代以前玉溪是否有汉人定居,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据《元史、兵志、屯田》记载,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梁王由乌蒙(今昭通)调700名汉军(南宋军)到新兴州(今玉溪市)屯垦,
“梁千户翼军屯”。这是关于汉人成批迁入玉溪的第一次记载,明代有更多汉人进入玉溪,当时新兴有左、中、前、后、广、南等五卫的士兵屯田,他们的家属也随军迁来,成为世籍军兵,世代为军,父子相继。明武十七年(1348年)朱元璋移中土大姓充实云南。明武二十五年到三十一年(1392—1398年)又从江南移民三十万到云南,这批移民中有一部份来到玉溪屯田。康熙《新兴州志、赋役志》记载“明民户三百二十,丁一千七百五十四”,明嘉
靖十一年(153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陈表的曾祖父,就是明洪武十七年“自楚徒滇,上籍新兴”的移民,玉溪汉人追溯远祖时,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来自南京应天府的高石坎柳树湾”,实际上确系南京籍的只是小部份。从明史记载看,从明洪武到成化之际,先后征调过河南、安安徽、江西、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军队(包括家属)和移民戌防和屯垦云南。玉溪至今尚留下许多驻军和屯垦的地名,如卫、所、屯、哨、庄、塘、营。明清时期,汉族因游官、经商、授艺、贬谪、流放而入境的,更是来自四面八方,汉族大量进入玉溪后,原居住在玉溪平坝的彝、傣等少数民族一部份移上山区,剩余逐步融和到汉族之中。小石桥、大石板、大凹村等地的汉族,则系清末和民国初年由东川等地逃荒而来,其祖先仍然是来自中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