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破解彩陶之谜》教学设计 [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 周春英]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陶器的出现是农耕生产出现的结果,明确彩陶是远古祖先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2. 了解彩陶的特征、制作过程和生成的大致年代,从而体验先民的智慧和生产生活情况。
3.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观察、动手制作彩陶模型,增强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通过观察与动手,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提高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5. 学生通过基本的眼看、耳听、手记的手段去观察、了解彩陶,掌握细致的观察方法。
6. 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中有关彩陶的内容和本课内容,布置活动任务。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熟悉活动内容。
2.按学生兴趣划分几个活动小组,推选小组长并由四名同学组成评委。
3.学生提供有关资料和参考书目,有条件的学生到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分头查有关的图片、资料说明或音像资料。
参考书目:
《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集),龚良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新世纪百科全书》(1—12),梅益著,香港三联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古代研究》(上、下册),佟柱臣著,成都巴蜀书社
推荐网站:
陕西历史博物馆 www.sxlb-museum
中华万博网 www.china10k
中国历史在线 www.history
中国历史博物馆 v
4.教师将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陶器的发明、制作流程等资料印发给没有条件上网或到其他地方查资料的学生,让学生熟悉、准备。
5.与家长联系,告知活动目的,力争得到家长的支持。
6.学生准备制作陶坯的陶泥、橡皮泥、彩泥、面团、水彩、小刀等材料和工具。
7.师生共同将收集来的有关资料制成PowerPoin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远古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先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出示课前师生共同收集的彩陶图片,同时配以古典民乐乐曲,引学生入境。学生抢答出彩陶的名称)
出示的彩陶图片主要有:人形陶罐;小口尖底瓶;舞蹈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船形彩陶壶。
2.竞赛情景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活动热情)
教师:彩陶是远古居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那么,这些彩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怎么制作出来的?它的用途怎样?彩陶所绘图案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些问题,大家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相信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交流与合作,你们一定能帮老师解开心中的困惑。
教师举例说明观察的基本要求:
(1) 明确观察的目的;(2) 掌握有关知识,促进观察的顺利进行;(3) 观察时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4) 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下发学生活动任务表,学生分小组活动。活动中注意师生交流,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并记录成员活动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教师将活动任务表中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性强的问题,一类是客观性强的问题。其中,主观性强的问题设为友情助答题(抢答题),客观性强的问题设为风险助答题(必答题)。每小组的垫底分数是100分,其中风险助答题答不正确要倒扣分。竞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协作小组各一个,学习之星若干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先进入风险题环节,由于这些题目都是课前所准备的,所以,此时正是检查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的契机,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观察,适时评价。友情助答题大多数主观性强,所以小组成员可自由发言,只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得分。对于那些平时不爱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教师应利用助答的情境,适时引导、及时鼓励。一旦这样的同学有所表现,一定要给予肯定。
观察小口尖底瓶时,教师要指导几名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酒瓶和装满水的水桶做实验,各组代表记录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先民的智慧和古人汲水的原理。
最后,评委合议,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协作小组各一个,学习之星每个小组各一人。为保护平时不爱发言同学的积极性,教师再提议评选出一个超越自我先进个人,从全体同学中评选。
教师总结竞赛情况,布置下一个活动内容。
感谢同学的帮助。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学习,老师对彩陶更感兴趣了,也有一个一个的创意在脑海中闪现。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为抓住这些灵感,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我们手里的材料,把我们的创意付诸实施,制一个特别的陶器!看谁的创意最新!
3.精彩创意:
师生共同制作陶器
此活动如果课堂没有时间,也可放在课后,学生自行完成。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后也可到陶吧去体验生活。
4陶器展:
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来集中展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和相互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展示自己,欣赏别人。教师为展示作品的学生拍照留念。
四、活动说明
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增加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过程。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教学的正式内容。本课是整个学期教学活动中的第一次活动课,它关系到学生对活动课的认识,甚至对于历史课的认识。组织得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在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得到提高。组织得不好,学生可能从此对活动课或历史课失去了兴趣。因此,活动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故需要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教学时间为两课时,实现活动目标共需两周时间。
本课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法,用最传统、最基本的眼看、耳听、手记的手段,去观察、了解彩陶的历史及相关的知识。通过观察彩陶的造型和图案,想像并描述彩陶的用途,由此想像和描述先民的生活情景,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及动手模仿能力。
关于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前做,记录实验现象,上课时描述;也可以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谈最能体现先民智慧的陶器,当有学生谈到小口尖底瓶时,再指导其做实验。
活动评价表()由两名小组长在课堂活动后完成;活动评价表()由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和所教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仅供参考。
五、教案点评
从案例(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说明)的各个环节看,都较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在学习探究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收集素材,整理资料,探究问题的答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实验和游戏于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究,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服务者与指导者。同时,对于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有独到的鼓励办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确实是一篇实用的、值得推广的优秀教案。
1 “破解彩陶之谜主要活动任务一览表
中国不解之谜
活动任务
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
大致了解古代彩陶的制作过程
收集资料、推测彩陶的用途(分类)
推测彩陶造型、图案、花纹所表达的含义
1.观察人形陶罐。想一想,什么事情使这个小女孩有这样的表情?
2.观察小口尖底瓶。想一想,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会被做成这种样子?如果你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你能不能做个实验来证明?
3.观察舞蹈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人们手拉手的图案,体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4.观察人面鱼纹彩陶盆。想一想,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
5.观察船形彩陶壶。想一想,为什么会设计成这种形状?说明了什么?
6. 最后提出本课的疑惑。
2 “破解彩陶之谜活动评价表()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准确性
观察的敏捷性
思维力(广度、深度)
想象力
创意是否新颖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法(用陈述性语言)
3 “破解彩陶之谜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
教师评价
积极准备
主动参与
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动实践
评价方法:教师用观察法评价。
4 资料与注释
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
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发明的,距今大约七千年。而农业大约是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开始出现的。在农业生产出现之前,人类的远古祖先靠原始的狩猎、采集维持生活。由于所获食物的有限,一般都是随即消费掉了,很少需要贮存;贮存容器多由大自然中的植物枝条或较大些的果实硬壳加工、编制而成。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以后,一方面所获取的食物多了,需要贮存多余部分以备无收获的季节食用;另一方面,植物的种子也需要贮存保留至来年再种;再者,要防止自然界其他动物、虫类对贮存食物、种子等的危害,原先的那些容器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陶器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农耕生产的伴随物。
陶器的发明与火的利用,是与人们对于粘土的认识分不开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远古祖先们逐渐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会变得硬结起来,如再经火烧烤,则会变得更加坚硬,且火烧时间越长、火力能达到的程度越高,粘土的坚硬程度就越高。这时候的粘土,即使再泡进水里,也不会松散或变软,且再不会回复到粘土的原本形态。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远祖认识火和粘土的性质、作用的结果。
彩陶,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有彩绘装饰图案的陶器。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彩陶是在
陶坯上直接绘制图案,然后入窑烧制的,其特点是彩绘图案可经久不脱;彩绘陶则是将花纹图案绘制在烧成后的陶器表面,其缺陷是图案花纹容易剥落。
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制作,主要有几个环节:挖陶窑、制陶坯、烧制。
当时的陶窑主要有两种形式:横穴窑、竖穴窑。它们的面积一般不大,大型陶器一次只能烧制一只,小型的一般一次也只能烧几只到十几只。
彩陶的坯子一般是手工制成,具体有两种方式:小型的器物大多直接用手捏塑的方法制成陶坯,比较大型的器物用泥条圈叠筑法或泥条回旋盘筑法。前者是先把经过充分搅拌、揉捏的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做成一个个圆形泥圈,再把泥圈一个接一个地迭起来,制成坯子;后者是把一根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陶器的制作也开始采用轮制法。这样制成的陶器厚薄均匀、外形美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