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第02期...
专题18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选择试剂
操作方法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熟石灰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稀盐酸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稀盐酸
硝酸银
取样,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2.(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软水与硬水    B.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C.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3.(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作为收集装置
B.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木条是否熄灭
C.用制取并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作为发生装置
4.(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CO2溶解性实验 
电解水实验
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用小木棍蘸少量的浓硫酸
选项
现象
结论
A
中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
中试管内有氢气、氧气产生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中试管内溶液由蓝变为红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D
中小木棍上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5.(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5mL,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进行振荡
B.t1~t2段曲线呈现这种形态是因为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振荡
C.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D.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t3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6.(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宜昌中考分数查询
实验事实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
一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液滴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7.(2021·山西中考真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证明反应发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8.(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探究NH4NO3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C.验证木炭的还原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9.(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10.(2021·山西晋中市·中考真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铵根离子    B.处理酸性废水
C.检验气体成分    D.证明反应发生
11.(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O2NaOH能否发生反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