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14节点模型的电气参量分析与窃电指标判别
基于IEEE14节点模型的电气参量分析与窃电指标判别
沈鑫;曹敏;张家洪;李英娜;李川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窃电行为出现高科技手段,呈现出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且隐蔽性不断提高,严重阻碍了电力部门窃电检测工作的进行,窃电行为检测的效率低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立IEEE-14节点标准配电仿真模型,采用潮流计算方法,模拟用电网络分析窃电时,网络中支路和节点中电压、电流、支路功率以及线路损耗的电气参量变化情况,到窃电时的数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网中电压、电流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窃电行为的发生,但是支路功率以及线路损耗可作为窃电线路的判别指标.
【期刊名称】《软件》
【年(卷),期】2018(039)012
【总页数】5页(P141-145)
【关键词】IEEE14节点模型;电气参量;窃电指标;线路损耗
【作 者】沈鑫;曹敏;张家洪;李英娜;李川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17;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17;昆明理工光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光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光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9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M711
窃电作为影响电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给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1]。反窃电措施以计量装置的改造和升级为主,但实施起来成本高、周期长。虽然窃电方式尽管多种多样、手段不断翻新即,但总会在电力部门的各项记录数据中留下蛛丝马迹。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对象进行重点检查,将使反窃电工作有的放矢[2]。目前,窃电现象严重且窃电手段先进,但反窃电手段仍以人工稽核为主,存在工作量大、取证困难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3]。
随着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使得对用户侧异常用电信息实施采集成为可能[4],它可以侦测电力供应者的电力供应状况,与一般家庭用户的电力使用状况[5]。因为在排除电网技术性损耗的基础下当用电网络正常运行时,网络中大多电气参量是稳定的,但是当线网中出现窃电现象时,不论使用何种手段电气参量都会发生改变,所以可通过电气参量变化的分析来判定是否窃电。2013年杨佳根据窃电后电气参量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线路的电阻作为窃电的判据,提出了窃电辨识方法和窃电负荷估算的方法[6]。2013年Daniel Nikolaev Nikovski等通过配电网技术损耗预测模型来检测窃电。在没有具体的配电网拓扑结构时,通过配电网技术损耗预测模型来估计配电网的非技术损耗,当非技术损耗达到某一阈值时就表明配电网中存在窃电现象。这种窃电检测模型需要大量配电网设备的准确参数,所以存在计算准确难度较大的缺点[7]。2015年Sanujit Sahoo等提出了利用线路电阻的变化情况作为窃电的判据,计算线路产生的损耗并和实际损耗做比较,得到线路是否存在窃电现象[8]。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IEEE-14节点模型,分析单点窃电以及多点窃电时电网中支路和节点电气参量的变化情况,在潮流计算方法下,在固定的电网配置下应用公式和算法计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线路电压、线路功率和线路功率损耗在窃电前后的电气参量数据变。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当电网中电压、电流的变化并不能显著反映窃电行为的发生,支路功率以及线路损耗可作为窃电嫌疑线路和用户的判别标准。
本文采用IEEE-14节点系统来模拟用电网络模型对窃电时网络中各电气参量进行分析,出窃电特征[9]。IEEE-14节点窃电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含有14个节点,有17条支路,有3条变压器支路和5台发电机。模型的线路参数表和节点参数表如下表1和表2所示。
牛顿—拉夫逊潮流算法不仅具有收敛速度快的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如果能够选取到较好的初值,算法一般迭代几次就能收敛到一个较准确的解值[10]。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运行条件和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元器件的参数,应用牛顿—拉夫逊潮流算法计算得到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线路的电压、线路的功率和线路的功率损耗等。
假设电力系统中总共有n个节点,其中PQ节点m个,那么PV节点有n-m-1个,平衡节点有1个。节点的编号按照先PQ节点后PV节点的顺序,对系统中的节点进行编号,编号结果为:首先是PQ节点1,2,…,m,然后是PV节点m+1,m+2,…,n-1最后n是平衡节点。可以列出节点导纳矩阵,节点导纳矩阵的元素可表示为,本文使用直角坐标的形式来表示节点电压,则。
电力系统的平衡节点是第n号节点,该节点的电压是给定的,所以该节点不参与迭代计算。修正公式可以用方块矩阵的形式来表示。经过不断地计算修正方程,求得系统节点的相关参量,根据收敛判据判定是否为有效值。最终求出PQ节点的电压和相角的有效值,PV节点的、的有效值和平衡节点的、的有效值。
其中平衡节点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支路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进而得到支路损耗的功率为:
在电网配置与结构不变得前提下,利用IEEE-14节点系统分析电网中发生单点与多点窃电时各节点及其支路电压值变化。以选取13节点模拟单点窃电,在第13节点上减去负荷3.5+2.8j。以选取14节点、13节点、10节点模拟多点窃电,在IEEE-14网络的14节点上减少负荷4.9+1j,在13节点上减少3.5+0.8j,在10节点上减少4+0.8j。在节点10、13、14上减少负荷。
(1)窃电网络中电压变化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计算出窃电前后网络的节点电压值,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单点与多点窃电发生时,窃电改变了其负荷,电网中各个节点电压随之发生变化。单点窃电中13节点的电压变化最为显著,从105.642 V变化到105.061 V,变化率为-0.55%;多点窃电中节点10,13,14的节点电压变化幅度最大,节点10电压从105.799V变化到105.236 V,变化率为-0.53%,节点13电压从105.62 V变化到105.462 V,变化率为-0.15%,节点14电压从105.126 V变化到103.834 V,变化率为-1.2%。从电压数据分析可知,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变化幅度微小,发生窃电的节点电压变化幅度也并不明显,电压数据并不能显著地体现网络窃电数据变化特性。
(2)窃电网络中电流变化分析
参数设置完毕后通过潮流计算计算出窃电前后网络的节点电流值,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在发生单点与多点窃电时网络中各支路的电流值随之发生了变化。单点窃电中与13节点相连接的线路支路电流变化率是最大的,其中6-13支路电流从0.131A变化为0.175A,变化率为+25%,越是远离13节点的线路支路电流的变化率越小;多
点窃电中在节点10,13,14上发生窃电现象后,网络中各支路的电流值都发生了变化,但网络中支路电流的变化情况不明显;通过对单点与多点窃电支路电流的分析,支路电流的变化无法很好的体现网络中的窃电数据的变化特性。
(3)窃电网络中功率值变化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计算出窃电前后网络的节点功率值,计算出窃电前后功率值变化率,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得,单点窃电中,对比于其他支路功率值的变化情况,和节点13相连接的线路12-13、6-13和13-14的支路功率变化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支路,并且支路12-13和6-13是支路功率变化率较大的两条线路,变化率分别达到了62.77%和16.15%。多点窃电中,在节点10,13,14上发生窃电现象后,网络中各支路的功率值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相较于其他线路的支路功率变化情况,和节点10,13,14相连接的线路9-10、9-14、12-13、11-10、6-13和13-14的功率变化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支路,并且支路9-10、9-14、12-13是支路功率变化率较大的三条线路,变化率分别达到了64.26%、50.37%、138.69%。从上表的支路功率变化率数据来看,与窃电点相连的线路支路功率变化率会远大于其他支路,所以可以
dde指标根据支路功率变化率来分析网络中是否有窃电现象,支路功率可以体现网络窃电情况。
(4)窃电网络中损耗值变化分析
参数设置完毕后通过潮流计算计算出窃电前后网络的节点损耗值,计算出窃电前后损耗值变化率,计算结果如下图5所示。
由在单点窃电中,当13节点发生窃电改变了其负荷,电网中各支路功率值随之发生变化。对比于其他线路的支路损耗情况,和节点13相连接的线路12-13、6-13和13-14的线损变化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支路,并且支路12-13和13-14是支路损耗变化率较大的两条线路,变化率分别达到了176.78%和24.17%。在多点窃电中,在节点10,13,14上发生窃电现象后,网络中各支路的损耗值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和节点10,13,14相连接的线路9-10、1-14、12-13、11-10、6-13和13-14的线损变化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支路,并且支路9-10、1-14、12-13、11-10、13-14是支路损耗变化率较大的五条线路,变化率分别达到了115.61%、123.24%、452.77%、118.59%、104.46%。分析线路损耗变化率数据相比较而言,与节点10,13,14相连的支路损耗变化率会大于其他支路,所以根据支路损耗的变化情况,可以分析网络中是否存在窃电现象,支路损耗的变化可以体现网络窃电情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