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按照省要求,切实做好统筹城乡试点工作,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特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主题,以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企业和大户集中为主要任务,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努力实现“五个突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实现“五个突破”。“三个集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走具有区域特的城镇化发展路子,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和农村中心社区集中;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途径,推进土地向企业和大户集中。“五个
突破”:在城乡规划建设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格局;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形成三次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格局;在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户籍管理、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一体化格局;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形成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一体化格局;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上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格局。
3、奋斗目标。到X年,试点工作实现重点突破,局部工作取得示范推广经验。全市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基本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局面基本形成;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基本遏制,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水平趋于同等。全市GDP达到X亿元,人均GDP达到X元;城镇化率达到X%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X元和X元。
到X年,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统筹城乡全面推进,基本建立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全市GDP达X亿元,人均GDP达到X元;城镇化率达到X%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X元和X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1、建立城乡一体规划新格局。规划是龙头和基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必须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围绕城市带战略布局,打破城乡规划分割格局,立足实际,突出特,高标准、高起点地修编完善沿黄城镇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明确分区和功能定位,凸显区域经济特,形成“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联动、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规划。
2、抓好城镇体系建设。围绕特新型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县区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形成“三城”为核心,以“三镇”为节点,以“六乡镇”为骨干的相互呼应、共同支持的城镇体系,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城镇集,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3、推进城镇和中心社区建设。推进城镇社区和农村中心社区布局建设,有利于聚集人气,加速三产发展,提高公益服务设施配套率。按照有利生产、便于生活和便于配套原则,加快居民住宅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减少自然村,扩大村庄规模,使农村人口逐步向中心社区
集中、向集镇集中,向城区集中。到X年,节点镇和骨干乡镇集中居住的人口要达到万人以上。打破乡村行政区划界限,参照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庄布局规划,规划建设若干个X人以上的中心社区,使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X%以上,逐步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
三、统筹城乡产业互动
1、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带动和支撑。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能源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建设四大园区,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化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财政集税能力,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工业反哺农业提高条件,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支持。到X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X%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在X年基础上翻一番,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能源化工三大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X%以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