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linux简单安装教程
对于新⼿来说archlinux的安装我认为可能的难点就在分区上,因此多看⼀些官⽅的wiki以及别⼈的经验分享是很必要的,其它的步骤依照⽹络上别⼈分享的步骤依次操作⼀般没有问题!!
详细安装步骤如下,以供参考(出现任何问题本⼈不承担任何责任):
1、下载Ar c hLinux安装镜像并 制作U盘启动⼯具如软碟通(U ltra ISO)
最新的arch打包发⽣了变化,在pacstrap那⼀步以前只要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就可以了,现在arch将基础包的众多组件分离了,因此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安装完成后可能⽆法进⼊系统。
打开Ultra ISO———>打开下载好的archlinux安装镜像——>启动,选择写⼊硬盘映像——>注意把写⼊⽅式改为RAW——>依次操作,很简单不多说。
制作⼯具建议使⽤Rufus,写⼊⽅式为DD⽽⾮ISO.
2、启动到 live 环境
设置电脑从U盘启动,选择从带有 Arch 安装⽂件的媒介启动,通常是在电脑开机⾃检的时候按下某个按
键,⼀般会在启动画⾯有提⽰。具体参考你主板的⼿册。当 Arch 菜单出现时,选择Boot Arch Linux并按Enter进⼊安装环境。
tips:验证启动模式 如果以在 UEFI 主板上启⽤UEFI模式,Archiso将会使⽤systemd-boot来启动Arch Linux。可以列出efivars⽬录以验tips:
证启动模式:
#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录不存在,系统可能以BIOS或 CSM 模式启动,详见您的主板⼿册。
3、进⾏联⽹
连接wifi执⾏
台式机如何装系统wifi-menu
或者进⾏ adsl连接执⾏
systemctl start adsl
或者进⾏配置
pppoe-setup
检查⼀下⽹络连接是否能ping通
ping -c
4、更新系统时间
#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5、编辑镜像站
由于镜像站⽂件中有太多国外⽹址,⽹速慢,所以在镜像站⽂件开头添加国内镜像站
执⾏: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可以⼿动注释掉或者删除掉⾮中国的镜像站。执⾏ctrl+x退出,提⽰是否保存,输⼊y,回车进⾏保存并继续。
tips:关于nano快捷键
tips:
ctrl+w:查 ctrl+6:选择 ctrl+i:tab键 Alt+6:复制
ctrl+d:Delete键 ctrl+u:粘贴 ctrl+h:Backspace键 ctrl+k:剪切⼀⾏
ctrl+\:查并替换 ctrl+g:详细使⽤说明
6、关于分区可以先了解官⽅WIKI,地址如下
Tip:
Tip:可以⽤parted/dev/sda print或fdisk -l/dev/sda查看当前分区信息,/dev/sda是设备名。
分区表⽬前有三种分区类型:主分区(Primary)、扩展分区(Extended)、逻辑分区(Logical)。通常习惯是创建主分区sda1到sda3,然后建⽴⼀个扩展分区sda4。sda4中包含sda5,sda6等逻辑分区。
选择 GPT 还是 MBR你需要知道这些:
GUID Partition Table(GPT)是⼀种更灵活的分区⽅式。它正在逐步取代Master Boot Record(MBR)系统。GPT相对于诞⽣于MS-DOS 时代的MBR⽽⾔,有许多优点。新版的fdisk(MBR)和gdisk(GPT)使得使⽤GPT或者MBR在可靠性和性能最⼤化上都⾮常容易。
在做出选择前,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如果使⽤ GRUB legacy 作为bootloader,必须使⽤MBR。
如果使⽤传统的BIOS,并且双启动中包含 Windows (⽆论是32位版还是64位版),必须使⽤MBR。
如果使⽤UEFI⽽不是BIOS,并且双启动中包含 Windows 64位版,必须使⽤GPT。
⾮常⽼的机器需要使⽤ MBR,因为 BIOS 可能不⽀持 GPT.
如果不属于上述任何⼀种情况,可以随意选择使⽤ GPT 还是 MBR。由于 GPT 更先进,建议选择 GPT。
建议在使⽤UEFI的情况下选择 GPT,因为有些 UEFI firmware 不⽀持从 MBR 启动。
注意: 为了使 GRUB 从⼀台有 GPT 分区的基于 BIOS 的系统上启动,需要创建⼀个BIOS 启动分区, 这个分区和 /boot 没关系,仅仅是 GRUB 使⽤,不要建⽴⽂件系统和挂载。
警告: 请别忘记为boot-loader预留空间。这对于 MBR 和 GRUB-Legacy 来说不是问题,但是许多新⽅案可能要求占⽤⼀个特殊的⼩分区。
挂载点
下⾯这些路径可以作为独⽴分区的挂载点,你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其他决定。
根分区
根⽬录是⽬录树的顶层,这⾥是主⽂件系统挂载和其他⽂件系统挂靠的地⽅。所有⽂件和⽬录都在根⽬录/显⽰,即使它们实际上存储在其他的物理设备上。根⽂件系统中的内容应该⾜以启动、恢复、修复系统。因此/⽬录下的特定⽬录是不能作为独⽴分区的。
/分区或叫根分区是最重要⽽且必需的,需要最先挂载,其他其他分区可以被它取代。
必须与/在同⼀个分区,或在系统刚进⼊⽤户态的时候通过initramfs挂载。这些特定的⽬录包警告: 与系统启动相关的特定⽬录(除了/boot)必须
括:/etc和/usr[1]。
因为包括/usr⽬录,根据安装的软件数量,会产⽣⾮常明显的增长。15-20 GB 对于⼤多数⽤户来说是⼀个⽐较合适的取值。如果你打算在这⾥放⼀个交换⽂件(swap file)的话,需要适当调⼤取值
/boot
/boot分区包含内核、ramdisk 镜像以及 bootloader 配置⽂件和 bootloader stage。它也可以存放内核在执⾏⽤户态程序之前所使⽤的其他数据。/boot在⽇常系统运⾏中并不需要,只在启动和内核升级(包括重建initial ramdisk)的时候⽤到。
如果使⽤软RAID0(条带化)系统的话,必须有⼀个独⽴的/boot分区。
Note:如果使⽤ UEFI 启动管理器,⽀持读取 ESP ⽂件系统,建议将ESP挂载到/boot.
Note:
不使⽤UEFI时,/boot的建议⼤⼩时 200 MB,使⽤ UEFI 时,需要⾄少 512 MiB 空间。
/home
/home⽬录包含⽤户定义的配置⽂件、缓存、应⽤程序数据和媒体⽂件。
将/home⽬录独⽴使得/分区可以单独重新划分,但是请注意你可以在/home没有独⽴分区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在不修改/home⽬录内容的情况下重装 Arch —— 删除其他顶级⽬录,然后执⾏pacstrap。
不能与使⽤其他发⾏版的⽤户共享同⼀个home⽬录,因为不同的发⾏版可能使⽤不兼容的软件版本和补丁。可以共享媒体⽬录,或⾄少使
⽤/home分区下的不同home⽬录。分区⼤⼩跟着存储的内容⽽定。
/var
/var⽬录存储变量数据例如 spool ⽬录和⽂件,管理和登录数据,pacman的缓存,ABS树等等。它通常被⽤作缓存或者⽇志记录,因此读写频繁。将它独⽴出来可以避免由于⼤量⽇志写⼊造成的磁盘空间耗尽等问题。
可以将/usr设置为只读挂载。所有在操作系统运⾏过程中(例如安装或软件维护)写⼊/usr的东西放到/var下。
注意: /var包含许多⼩⽂件。如果将其作为独⽴分区,在⽂件系统的选择上需要考虑这⼀点。
除了其他数据以外,还包括ABS树和pacman缓存。保留缓存的包提供了包降级的能⼒,因此⾮常有⽤。
也正因为这样,/var的⼤⼩会随着时间推移⽽增长。尤其是 pacman 缓存将会随着新软件的安装、系统的升级⽽增长。在磁盘空间不⾜的时候,可以安全的清理这个⽬录。/var分配
8-12 GB 对于桌⾯系统来说是⽐较合适的取值,具体取值取决于安装的软件数量。。
Swap
swap分区提供能够被作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空间。swap file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并且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性能区别,但是后者更易于根据需要调整⼤⼩。如果没有使⽤休眠特性的话,swap 分区可以被多个系统共享。查看Suspend and hibernate了解如何通过 swap 分区或⽂件休眠。在拥有不⾜ 512 MB 内存的机器上,通常为 swap 分区分配2倍内存⼤⼩的空间。如果有更⼤的内存(⼤于 1024 MB),可以分配较少的空间甚⾄不需要swap 分区。Suspend and hibernate介绍了如何休眠到 swap 分区或⽂件.
分区前先计划好分区⽅案然后进⾏操作。
cfdisk— 使⽤ ncurses 库编写的具有伪图形界⾯的命令⾏分区⼯具。相对直观简单。
fdisk— Linux ⾃带的命令⾏分区⼯具。
gdisk—GPT版的 fdisk。
恰当的分区对齐有助于提升性能和使⽤寿命。这是由硬件层⾯和⽂件系统层⾯的每次块I/O 操作特性决定的。对齐的关健是分区⼤⼩(⾄少)是块⼤⼩的倍数,块⼤⼩取决于选⽤的硬件设备。fdisk/gdisk和parted会⾃动处理分区对齐。GNU Parted#Check alignment介绍了如何验证分区是否对齐。有些硬盘使⽤⾼级格式会提供更好的读写效率。
关于分区的具体操作
⾸先查看存储设备
fdisk -l
该设备若是/dev/sda,这时候你还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该存储设备下已有的分区情况:
fdisk -l /dev/sda
如果存在已有分区,将会看到包含/dev/sda1,/等分区信息。这时候我们在该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上开始建⽴新分区,⽤来安装Arch Linux:
fdisk /dev/sda
进⼊fdisk分区⼯具,可以使⽤如下功能:
m: 查看帮助
n: 新建分区
p: 查看已分区信息列表
w: 保存本次分区操作结果并退出
q: 不保存本次分区操作结果并退出
Tips:使⽤cfdisk⽐较直观简单
cfdisk /dev/sda
新建分区:
[↑]/[↓](⽅向键)选中 Free space(空闲空间)
[←]/[→](⽅向键)选中 New 新建分区
[←]/[→](⽅向键)选中 Type 选择分区类型(默认为 Linux filesystem;对于 EFI 系统分区选择 EFI System)输⼊分区⼤⼩(默认单位为字节,可以加上后缀K、M、G),[回车键] 确认
写⼊分区表:
[←]/[→](⽅向键)选中 Write
输⼊ yes [回车] 确定写⼊。
parted的基本⽤法
(parted)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例如
parted /dev/sda
(parted) mklabel msdos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1M 500M
(parted)set 1 boot on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500M 50G
(parted) mkpart primary linux-swap 50G 54G
(parted) mkpart primary ext4 54G 100%
分区的格式化
mkfs.fat -F32 /dev/sdaX
<4 /dev/sdaX
mkswap /dev/sdaX
挂载分区时应先挂载根分区然后再挂载其它分区
mount /dev/sdaX /mnt
mkdir /mnt/home
mount /dev/sdaX /mnt/home
swapon /dev/sd aX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