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景德镇青花瓷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34卷第134期2019年12月
陶瓷研究
Ceramic Studies
Vol.34No.134
December.2019溯源景德镇青花瓷的海上丝绸之路
曾晶袁早华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0000)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且最远的跨洋航线,由多条长途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组成,其初衷是兼利、共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景德镇的青花逢大量销往海外,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以及中国的陶瓷文化,通过这条海路往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景德镇青花瓷不仅影响了交流带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方式,也促进了世界制瓷业的发展,还使得同一时期全球陶瓷工艺及艺术得到多元提升。
关键词:景德镇;青花瓷;海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19)12—041—(03)
Trace back to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Maritime Silk Road
Zeng Jing Yuan Zaohua
(Jiangxi Mode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chang,330000)
Abstract:The"maritime Silk Road"is the earliest and farthest trans ocean route in human history,which is composed of many long-distance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routes.Its original intention is to achieve both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s. Through the"maritime Silk Road",a large number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n Jingdezhen are sold overseas,making the world know China and its ceramic culture.Through this maritime Road,not only commodities,but also political,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re exchanged.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not only affects people's liv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ways,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porcelain industry,and also makes the global ceramic technology and art get multiple promotion in the same period.
Key words:Jingdezhen;blue and white porcelain;Maritime Silk Road
o前言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前者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在1877年提出,指的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商路,运送货物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丝绸,故此命名。“海上丝绸之路”则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碗首次提及,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通往欧亚大陆、北非、东非的路线总称。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形成于秦汉时期,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陆上丝绸之路”经西域通往波斯、阿拉伯世界、通往欧洲的这条丝路开得比较早,因为当时的主要商品是丝绸,丝绸喜较干燥的环境,较适于走陆路。后来随着中国瓷器的问世和越来越受到西方的欢迎,又因其体重、易碎的特质,更适合选择海上运输的方式,也更适合作压舱货物。故此,“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路,中国的商品特别是陶瓷从此走出过门,走向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又称又称为“海上陶瓷之路”与“海上香料之路”,由此可见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而景德镇青花瓷更是在此丝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瓷器由最初作为贡品、特产少量携带,到迅速成为大众商品,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外销局面,也由此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代。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众多学者称为是一条运送中国瓷器到海外市场的“陶瓷之路”O
1中国陶瓷“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道的开辟与拓展,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演变,海上航运网络不断拓展,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海路尚不成熟,与他国的贸易往来主要依靠陆路交通。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外交,
收稿日期:2019-12-03.修订日期:2019-12-04.
作者信息:曾晶,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达文号:赣科发计字(2018)107号):海上丝绸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反哺研究(项目编号: 20181BBG78045)的研究成果之一。
041
历史与考古/History and Archaeology
也打通了西汉通往西域的商道,使丝绸等货物得以走出华夏。这条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为始,绵延一万四千多里。直到唐朝末年,由于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以及社会经济重心的转移,陆路交通时断时续,海上丝绸之路才得以兴起和重视。又因外销的陶瓷与丝绸、茶叶不同,其本身不耐陆路颠簸较
为易碎,且数量庞大,其材质的特殊性更适应于航海运输.因此陶瓷等贵重货品的外销才逐渐从陆路转向海路。使用船泊运输显然更加安全、高效。尤其是京杭大运河通航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各产瓷区的瓷器从南方港口输出更为便捷。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市场渐渐扩大,海运贸易也极为兴盛,陶瓷运输逐渐放弃了需要蜿蜒辗转的传统陆路交通,而是选择更为通畅的海路,沿海路经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由希腊商人、罗马商人几经转手到达欧洲大陆的大小城邦……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路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就已兴起,中国最早的航海记录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有都元国、邑卢没国、邁离国、夫甘都卢国、黄支之南、有已呈不国,汉之译使至此还矣……”这段记述所讲的,是汉朝使臣出洋贸易的路线和经历。汉使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出发,一路经过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到达印度半岛南端,最后从狮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返航回国。这条海上交通路线,可视作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如果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看作一个大故事的话,那么《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便是这个大故事的开篇。而这开篇第一句所交代的地点,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南中国海岸线上的徐闻、合浦。荷兰考古学家发现苏门答腊一带发现大量有明显汉代文化标识的早期陶器,可说明当时相关外销贸易之繁盛,后来的瓷器便是沿着陶器的外销道路走向世界的。
唐朝晚期后,为了适应日渐增多的陶瓷贸易的需要,陶瓷的外销开始以海上交通为主,替代了不再顺
畅的“陆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海上贸易逐渐打开,在社会结构的变化、贸易的促动之下瓷器外销经晚唐、五代直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白瓷、青瓷、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此时经亚转非各路径国的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东北亚航线;二是从广州岀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东南亚航线。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主要航线而运输的。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已到达过非洲大陆,考古发现的有伊朗、埃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正是当时零散航路的西亚、北非、东非等路线。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在原有航线之外又开辟了印度洋航线使得中国瓷器外销之路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又经明清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古代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彼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沿非洲东、西海岸再辗转至欧洲诸国,成为陶瓷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在当时来样定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彩的景德镇青花瓷已不少见,海外各国博物馆中珍藏的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景德镇青花瓷也成为世界性商品、艺术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景德镇青花瓷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一个叫勿里洞的小岛,它位于苏门答腊岛东侧,这里热带雨林密布,周围海上
珊瑚礁围绕,1998年,“黑石号”沉船被德国人发现,67000多件中国唐代制造的瓷器、青铜器浮出水面。其中最惊艳的是3件青花瓷盘,由伊朗进口的钻料绘制椰枣树叶纹,口沿为仿唐代金银器的内起四棱。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完整青花瓷,它的出现打破了元青花是中国最早青花瓷的传统认识,也为世人揭开了青花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起航的时间点。这艘唐代沉船“黑石号”的目的地是阿拉伯港口城市巴士拉,船主为阿拉伯或波斯商人。由此可见,中国青花瓷自唐代开始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输出。
南宋末年,因战乱而南下的北方工匠为景德镇的制瓷业带来的新鲜血液,大大提高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元代“二元配方”的使用,产于西亚波斯的钻料的传入,让景德镇成功烧制出举世瞩目的青花瓷,利用钻原料为着剂的青花瓷以其独有的清新隽永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单釉瓷,成为当时中国陶瓷工艺最重要的装饰品种,元青花出世后,景德镇也一跃成为世界制瓷中心,各式精美绝伦的青花瓷等“中国名片”成为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外销的主要商品,往来船只数量远超宋代,为中国织就了一张行销全球的海路贸易网。
景德镇青花瓷在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主要从扬州、楚州、明州、苏州、广州、台州等东南沿海港口为岀海口,航行至日本、菲律宾岛、南洋岛,再向西行,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到达印度、波斯湾、红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以至东非,并由穆斯林商人转运至大西洋、欧洲诸国。航线全长1.4万千米,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陶瓷成功取代丝绸、香料等,成为“海上丝绸之
路”上最大宗的外贸商品。
042
历史与考古/History and Archaeology
明朝初年,尤其是永乐、宣德、成化三朝,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达到顶峰。公元十五至十八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实施全球性海上扩张,大航海时代来临。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随船所载的“彩绢瓷器”到访沿线39个国家和地区,是最重要的礼物和商品,大量景德镇青花瓷随“宝船”西行远航印度洋,最远到达波斯湾、麦加和东非。郑和船队大规模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多国的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另一条向东航行的线路,于1575年从广州港启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再继续东行到达墨西哥西海岸。所到港口大埠,出土的器物,以及在日本长崎等港口出土了大量的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等,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将航路拓展到了全球,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极盛时期。
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外销主要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为主,还有一些订制样式用以满足海丝沿线国民众的生活习惯而打造的特殊造型。景德镇官窑和民窑青花均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
点.毋庸置疑是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历史高峰,又通过以“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为代表的活跃海运将中国景德镇青花瓷与世界沟通联系的更加紧密。
明清两代,由于海上倭寇等原因,政府多次实行海禁政策,一段时间里,对外贸易只局限在广州一地。战争后,中国彻底丧失海权,曾经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清末走向衰落日渐式微。
3结语
“海上丝绸之路”,虽是以丝绸为名的商道,跨越大洋的航行,但实际却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外销的主要通道。南海2000多艘沉船里,没有打捞出丝绸,有的只有瓷器。既说明景德镇青花瓷外销数量之多,也说明陶瓷易于保存的特性。“海上陶瓷之路”的开辟,使景德镇青花瓷有了外销的途径,青花瓷大量输出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陶瓷的制瓷工艺。一方面,青花瓷包含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与美学理念那个样映射着中国不同朝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的状态。另一方面,青花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在外销的过程中向各个地区传授者中国的制瓷工艺,是科技与文明的体现。青花瓷一路上广受欢迎同样也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过程中分工更加细化、工艺不断创新。
从“海上丝绸之路”流至今日的青花瓷来分析,唐代青花瓷器型较小,主要以盘、碗、罐、枕等居多,胎质呈米灰并且较为粗糙。出土的青花瓷纹样除少数鱼藻纹以外,其余均为花草纹(中国传统花草纹
与阿拉伯图案纹饰);宋代以敞口碗、直口碗等居多,胎质粗细均有,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元代以厚大见长,器型有大碗、大罐、大盘、梅瓶、玉壶春瓶等,烧成温度有所提高,胎质较强,钻料分国产和进口两种。纹饰构图饱满,层次多题材广。明代以杯、碗、盘、壶、瓶、炉、缸等为多,器型和装饰主要体现在官窑严谨精致、民窑随意洒脱。清代器型和纹饰经过几个不同的时期发展也大不相同,总体上来讲在器型和纹饰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由此可见从唐至清青花瓷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继承与发展。元代开始,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发展与成熟既离不开各个朝代的继承,也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吸收借鉴。景德镇青花瓷器在朝代更迭中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与进步,通过“海上陶瓷之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制瓷工艺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促进青花瓷中外文化艺术的融合与贯通,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样式。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
参考文献
[1]孙光祈.中国航海史纲.[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4.9
[2]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A].2001.
[3]詹嘉.海上陶瓷之路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陶瓷.2002.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04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