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瓷业中的“圆”“琢”器略考
吴江萍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
断加快,曾经辉煌的传
统手工制瓷技艺已被更
加高效节能科学的机械
化、工业化制瓷所替代。
然而在强调文化软实力
重要性的今日,传统手
工制瓷技艺中所蕴含的
人文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是值得被挖掘
与利用的。近年来,对
传统制瓷工艺、工种、
行规、习俗等等多个
领域的研究开始时兴起
来,取得了比较丰厚的
研究成果,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课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文着重探讨景德镇传统瓷业中的“圆器”与“琢器”,其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陶瓷种类,也
景德镇传统瓷业中的“圆”“琢”器略考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景德镇传统瓷业中的“圆器”与“琢器”,其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陶瓷种类,也可以理解为两类不同的陶瓷生产行帮。虽然它们以生产技艺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匠心表达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传统陶瓷制造史和工艺史上的宝贵一页。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圆器”;“琢器”
A brief Study on the Round Container and Crafted Utensil in the
Traditional Porcelain Industry in Jingdezhen
Wu Jiangping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round container and crafted utensil in Jingdezhen's traditional porcelain industry,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as two types of ceramic or  two different ceramic trade associations. Although they have withdrawn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as the form of production skills, their humanistic value and ingenious expression have becom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have become a precious page in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eramic manufacturing and craftsmanship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Jingdezhen Ceramics; Round Container;Crafted Utensil
收稿日期:2021-11-30图
1 圆器坯房鸟瞰图 龙光灿绘
2022·第3期 总第199期
可以理解为两类不同的陶瓷生产行帮。
一、景德镇传统瓷业概述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3]”,这一句话就将景德镇自古以来的制瓷地位尽数展现。清代《江西通志》中说,“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新平便是今天的景德镇市浮梁县,可见景德镇的冶陶史非常悠久,但景德镇的传统瓷业远不止历史悠久这一个优势。据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产品已经从整个南方地区脱颖而出了。唐代时,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加上唐朝国力昌盛,国内国外在贸易往来上交往空前密切,这使得景德镇作为在当时颇有名气的陶瓷产区不仅抢占了大量的市场,还获得了进一步高涨的名声。到了北宋时期,景德镇瓷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发达的文化氛围与兴起的市民阶层也给景德镇陶瓷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养分。整个宋代时期,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不论是技术、工艺、审美,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依托于长久以来积累的产业规模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景德镇自宋代开始就处在了陶瓷生产金字塔的顶端,一直到工业器械化陶瓷生产逐步取代传统性
陶瓷生产。发展到元朝,景德镇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瓷生产、交易、文化传播的中心。也正是这时,名扬天下的青花瓷工艺诞生于这个小镇,真正将景德镇瓷业推向高峰。明朝的青花瓷经过景德镇匠人的进一步优化,使青花瓷的品质再次提升,受到全世界的热捧,由此开启了一段“青花瓷”外交。到了清朝,景德镇工匠接连制造出了古彩、珐琅彩、粉彩等一系列名闻遐迩的釉上彩艺术,其发
展热度丝毫不输当年的青花瓷,景德镇瓷业的高地位得到了持续继承。陶瓷产业发展至今,也早已形成了以景德镇为核心的“瓷文化圈”,这种文化是依靠千百年来景德镇的
制瓷历史、技艺、工序等所维持的,要想发扬这种文化圈子,就必然对景德镇传统
瓷业中的生产方式、交易模式、工艺习俗等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
二、“圆琢”二器概念定义之辨
本文中对“圆器”与“琢器”的定义参考主要来源于陈海澄先生的《景德镇瓷录》[1],还有一些对于圆器的其他说法来源于个别散落的论文期刊,两者在
定义上有一定出入,或许是由于作者们想要阐述的事物角度和视角不同。
陈海澄先生在瓷录中描述“圆器”为专门生产碗、盅、碟等种类的生活日用陶瓷,且形状皆为圆形,必要工序为打杂、做坯、印坯、利坯、刹合坯、剐坯等。而有些其他的文章对于“圆器”的定义是所有经过拉坯轱辘车旋转制作的陶瓷器型都叫“圆器”,这就与《景德镇瓷录》中的表述有所不同,因为在《景德镇瓷录》中与“圆器”相对概念的“琢器”也有轱辘车旋转成
型的器皿。因此这种统称所有旋转拉坯成型的都是“圆器”的说法或是不够准确,或是其从根本上与上一
种定义方式的视角出发点就不同。也即其是从陶瓷器皿的外形特征和成型方式来定义的,其“圆”字就是指
2 圆器坯房生产工序布局图 龙光灿绘
旋转拉坯成型的“圆”型器皿。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圆器”与“印器”相对,明代《天工开物》中的《陶埏》一篇中就有“凡造瓷坯有两种,一曰印器,如方圆不等瓶、瓮、炉、合之类……一曰圆器,凡大小亿万杯盘之类”,只是随着景德镇传统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分类细化,相关的概念也就演变成更加细致的种类。
“琢器”是与“圆器”相对应的概念,其器型大多以异形为主,也有圆形。生产器皿主要有瓶、缸、坛、壶、罐等等,用途不仅包含日用还有陈设用瓷,一般来说“琢器”都是价值较高的经过“精雕细琢”的精品瓷器。据记载,民国初年的时候瓷业总商会对圆琢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这既是为了方便管理,也有分派税收便利的因素。其规定了从前那些既不属于圆器又不属于琢器的行业品种,像博古、针匙、灯盏等品类都划分到琢器中去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随着时代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品种都被纳入了琢器行列。
三、“圆琢”二器生产环境之辨
在生产环境上,圆琢器的制作区域都主要在坯房进行,两者的坯房结构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制作过程的差异性,两者在布局上就大不相同了。圆琢
器的坯房都有正间、廒间、泥房三座主体建筑,
一般来说正间是坐北朝南的,是生产陶瓷的主
要地方,其又分成十个独立的开间,用于不同
工序的生产,其实是一种早期的规范化流水线。
廒间则是坐南朝北,相当于仓库,一般设置的
位置要便于材料的运输。而泥房的位置不是固
定的,一般会在正间的东或西的位置,有的会
设置在廒间的一侧。一般来说这三个建筑连起
来会围出一个庭院,呈C字形,并且正间、廒
间和泥房都要朝着这个空院而敞开,以便作业。
圆器坯房的布局与琢器的不同之处在于,
圆器的坯琢车一般会设在存坯间的墙角下,而
琢器的坯琢车会设在向东的中轴线下面的向阳
处。还有圆器的利坯车一般安排在车弄中,而
琢器的要安排在便于采光的中轴线下边。如此种种,都是由于两者的制作需求与工序不同,导致了布局上的差异。
四、“圆琢”二器生产工序之辨
在生产工序上两者的差异就比较大了,圆器的制作工艺为先通过淘泥、储泥陈腐、练泥的工序来完成做坯的原料,也就是将高岭土和不子等原料按照规范的比例不断搅拌和沉淀,然后经过“打泥浆”“捧泥浆”“练泥”等工序来完成坯料制作。然后再做坯,用土话来说这一过程被分为“抠泥”“分饼”“扯喇叭”“关坯”“摘坯”“栽坯”,完成后就可以交予下一程序,也就是印坯工了。印坯需要两遍,要印“头道”坯和“二道”坯,这样是为了增加成品的精细与圆滑程度。这之后就要进行利坯了,一般该工序需要两人,分别负责修坯和打粗。对利好的坯体内部进行补水操作,也叫“邋内水”,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喷釉和绘制了。有些坯体在施完釉之后还需要进行一次修坯,为求釉料厚薄合适均匀。而后就可以垫渣饼装坯入匣烧制了。
琢器的生产工序在制作坯料之前和圆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其器型很多是异形的,并且对精致度有一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
3 琢器坯房生产工序布局图 龙光灿绘
定的要求,在其他工序上来说就要复杂得多。对于异型坯体或是异形配件,如把手、盖子、底座等异形的器皿都需要单独制作,除了会使用印坯工艺还有的会采用模具方法制作。有些大型的器皿即使可以通过旋转拉坯成型,但难度较高,也需要多次拉坯后通过堆叠的方式才能成型。
五、“圆琢”二器生产品类之辨
圆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演化出了粗瓷和细瓷之分,“粗瓷”顾名思义就是在圆器中制作较为粗糙的一类,一般为老百姓日常所需用瓷,产量较大。而“细瓷”就是在圆器种类中比较精细的那类,但并未划分到琢器行列的,一般还可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圆器的大致种类就是碗盘盅碟,但这大致种类中又可以细分出几十上百个种类的圆器。在景德镇,由于瓷业发展的长时间积淀,每一种小类都已经分化出一个行业。也就是说,不论是品碗还是酒令盅,还是什么不同形制的器皿,都是一个生产行业了。在《景德镇瓷录》中,其作者主要阐述了灰可器、古器、七五寸、满尺、四大器和四小器、脱胎、二白釉、饭贝、酒令盅这十大典型圆器类别。
而琢器一般以生产大件或精致的陈设瓷为主,一般以壶、缸、瓶、坛为主要生产对象。其品种的计量单位也与圆器不同,柱状形态的以“件”为计,平面或雕塑形态的以英寸为计。琢器中也分粗细瓷,还有大小件的区别,这些细致的分工和规定都是景德镇传统瓷业发展非常成熟的证明。品种上来说,琢器
与圆器一样都是一个生产品类一个行业,琢器一般认为有七大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琢器行业的品类已然非常庞大。像《景德镇瓷录》中对于琢器行业和品种的叙述就有十四种,颜釉、粉定、大件、官盖、淡描、描坛、雕镶等等都隶属其中。
六、传统“圆”“琢”器中的匠心表达和当代意义
我们在传统圆琢器中看到的不仅是几百年来景德镇瓷业的辉煌发展,更多的能感受到代代陶瓷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与智慧。这是一种匠心的表达,是代代瓷工们的兢兢业业。像圆琢器的生产工种,也都有着自我嘲讽式或是工种分类式的昵语,比如说圆器行业中的打杂工由于干的活又多又杂,都称其为“牛”。又好比做坯工需要操作轱辘车等圆盘仪器,两只腿常常需要大撒开,长时间劳作后日积月累的使得胯骨变形,从而得名“螃蟹”。这样将身体与精神尽数投入陶瓷生产的工匠们不在少数,也是由于他们的全身心付出与匠心精神才使得景德瓷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现如今虽说传统制瓷技艺已然式微,被更加高效先进的生产方式所替代,但也能看到这种“圆琢器”的陶瓷生产方式和规范在还未进入工业时代的农业中国来说是极其先进和完善的。虽然它们以生产技艺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匠心表达已然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未来被重构和再造,成为我国制造史和工艺史上的宝贵一页。
参考文献:
[1] 陈海澄.景德镇瓷录[M].中国陶瓷杂志社出版,
2004.8(01)27-80.
[2] 中国硅酸盐学会 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2.
[3] 李松杰.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
重构(1903-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4] 曹焕旭.中国古代的工匠.上海:商务印书馆,
1996.
[5] 方李莉.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
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J].民族艺
术,2015(01):71-83.
[6] 方李莉.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
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南京艺术
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6):20-27+2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