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婺剧文化培养婺剧新人
婺剧,俗称“金华戏”, 是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
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 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 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 婺剧的衍生和发展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婺剧起源于明朝中叶, 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它与京剧的前身徽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 系。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 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 头之一。江山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文化厚重。历史 上出过 9 个尚书、 240多名进士。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 丹霞”之一的国家 AAAA级景区江郎山,古镇廿八都,以及清漾 祖居地,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 150 多处景点。 婺剧于清朝中后期传人江山民间, 传入后得以快速发 展,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的“变脸”、“耍牙”等招牌技法,江 山婺剧也以此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江山婺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婺剧扎根于农村, 发展于农村。 婺剧在江山有深厚的众基 础,喜爱者众多,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江山婺 剧仍得以较好的传承,并深受当地政府和文化工作者的重视。
为切实做好婺剧传承保护工作, 江山市委、 市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的保护措施。 2007 年,江山市成立了多个相关部门参与的 婺剧促进会,以抓普及、抓挖掘、抓精品为手段,切实承担起江 山婺剧传承、振兴、繁荣的职责。并在多个小学、乡镇开展婺剧 传承基地建设, 组织婺剧团老演员现场授课, 推动婺剧艺术在青 少年及农村中的传承和普及。 同时开通江山婺剧网, 向全国乃至 世界的戏剧爱好者展示宣传江山婺剧文化,传递交流婺剧信息, 扩大江山婺剧影响。
2008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江山婺剧被列入第二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江山婺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 和众多传统戏剧种类一样,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娱乐方式 多样化的今天,江山婺剧也面临着电视、电脑游戏、互联网娱乐 等等或传统或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的挑战和挤压。 而且, 受限于 地区局限性, 江山婺剧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种种问题, 主要体现在 从业人员老化、师资力量缺乏、支持资金短缺等三个方面,这些
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山婺剧更好的发展壮大。
(一)从业人员老化
江山农村目前活跃着 150多支农民吹打班, 多为婺剧的业余 爱好者自发组成。 这些来自草根阶层的民间爱好者中, 年龄最长 的已 79岁, 50 至 60岁之间占多数, 30岁以下的则廖廖无几。 这充分反应出婺剧在普通众中影响力的弱化趋势, 年青一代中 喜欢婺剧、 愿意投身其中的日趋减少, 婺剧有众基础流失的危 险。
同时,在更专业化的演出团体中也面临着人才断档、 后继乏 力的窘境。以成功参演过 2010 年戏曲春晚的江山婺剧团为例, 现有在职事业编制 25人中, 40岁以上的 22人, 40岁以下的仅 3 人,年龄均已到或超过了最佳表演期。这直接影响了婺剧的推 陈出新和艺术精品的打造,也间接地限制了影响力的扩大。
(二)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在全市农村仍拥有许多婺剧戏迷、 票友, 凭着对婺剧的 一份执着的热爱,他们经常唱、奏婺剧,婺剧已融入生活,成为 他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手段。 然而多年来, 这些
婺剧爱好者大 都是自发地开展活动,虽然有些单位设立了婺剧传承保护基地, 但限于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只能针对少数人开展专业培训, 无 法在更大范围开展专业指导, 满足更多人提高欣赏水平和表演 技能的需求, 也因此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婺剧向更多人的渗透和 潜移默化。
(三)资金支持短缺
婺剧的传承和保护,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举办培训班及学习 交流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予以支撑, 然而目前婺剧传承保护尚 未有政府投入的专项经费保障,依靠民间自发力量仅能勉强维 持。这不但直接影响了婺剧的推广, 更不利于婺剧新一代的培养。
三、江山婺剧保护与传承的反思
(一)传承和创新并举
在江山农村一批婺剧传承人出于对婺剧的热爱, 利用空余时
间乂务带学徒,手把手地传递技艺,毫无保留地指导学员,在婺 剧的道路上默默奉献着。
但这些前辈大都已年过花甲, 很多人健 康状况堪忧。婺剧是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呈现, 它的魅力来自于演 员的活生生表演,对江山婺剧的保护首先是要对这些宝贵的婺剧 传承人的保护。要深入挖掘建立现存的农村婺剧传承人名录, 一
方面要关照传承人的身体健康, 尽可能的延长其艺术生涯, 培养 婺剧接班人和爱好者;另一方面要整理收集传承人保存的婺剧曲 谱、掌故,并利用影视设备在传承人现场演绎时同步摄录,以免 遗失婺剧经典。
同时也要利用江山婺剧团等专业剧团的人才优势, 在保留传
统特点和技艺的同时,向京剧、越剧等发展良好的剧种学习,探 索创新婺剧曲目,不断创造出符合当下社会特点和人们普遍审美 需求的新曲目、新技艺,推陈出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
(二)校园和农村同步
江山婺剧是极具江山特的传统文化代表, 它的传承需要更
多青少年的参与,才能厚实基础。可以通过“婺剧进课堂”等方 式,将婺剧作为学校选修课或兴趣班,与音乐课深度结合,在中 小学生心中撒下婺剧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集中专业培训, 培养婺剧在校园的师资力 量。
另外,要加强婺剧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和市场培育, 通过举 办婺剧卡拉 0K 大奖赛、民间婺剧戏迷联欢等活动,推动婺剧的 传承与普及。同时,定期邀请婺剧专业人员下基层、进农村,与 农民面对面的开展培训辅导, 加强农村现有人才的学习交流和技 艺提高, 同时吸引农村年轻一代的兴趣, 不断扩大和坚实众基 础。
金华娱乐(三)政府和民间呼应 婺剧的传承和发展不但要民间自发的投入, 更多的需要政府 部门的支持和投入。 作为江山市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 江山婺 剧应该成为一项地方政府重点扶持项目,在资金、宣传、教育等 方面给予倾斜, 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工程。 具体可在三 个方面做努力: 一是将江山婺剧传承保护经费纳入正常性财政预 算;二是增加江山婺剧非遗专项投入, 保障婺剧传承基地有效运 转;三是由于江山婺剧传承保护工作涉及到宣传、财政、文化、 教育等部门及乡镇, 婺促会应发挥更大作用, 进一步协调督促各 部门、乡镇做好传承保护工作。
四、总结
婺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进 行传播与传承, 婺剧传承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需要政府和相关 部门更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需要婺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并 通过他们的带动,有更多的当地百姓了解婺剧、欣赏婺剧、喜爱 婺剧,将婺剧这一朵地方戏剧奇葩发扬光大, 这样才能共同营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使婺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