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初探
对外汉语专业介绍——以西安三所高校为例
李瑶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所高校为例,对比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指出各自的特点和问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最新汉语国际教师标准,初步探究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设置规律,旨在促进该专业教学事业稳步前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课程设置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一股“汉语热”潮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与日俱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海外汉语学习辅导机构等层出不穷。[1]然而随着这股浪潮的持续推进,师资培养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合理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培养满足世界“汉语热”所需高素质对外汉语教师是当前学界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三所高校课程设置现状
本文所选三所高校差异明显,代表性突出:陕西师范大学属师范类院校,西北大学属综合类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致力打造综合性大学,鉴于土木建筑等强势学科的存在,本质上还是属于理工类院校。这三所高校类型不同,但都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以对它们的对比分析,能在更大视域下审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所高校目前共同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十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综合(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和礼仪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及本科生培养规定,在保证基本10门主干课程之下,增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调查,教案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上是该专业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三所高校课程的分析统计,在汉语知识类、外语知识类、文学知识类、跨文化知识类、教学技能类五大方面,三所高校的课程分类上比重几乎差不多。师范类的陕师大在汉语知识类比重较大,可见对基础性知识的重视;理工科院校为主的西建大在外语知识类的比重高于其他两所学校,可看出对外语的重视;综合性院校的西北大则在文学知识类上
较高于其他两所高校。另外,从三所高校的课表来看,特科目的开设,西北大有中国戏曲史、英国国家文化基础等科目;陕师大有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西建大开设了建筑文化,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等。“国外汉学研究”在三国高校的课表中都存在。作为教育部高教司指导开设的课程,这门科目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在外国的传播状况及其对外汉语的发展现状,对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当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们关于本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三所目标院校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以及最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5)[2],以此为据对比目标高校的课程设置,当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专业课程设置混乱,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随意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该体系应遵循不同类课程学习的顺序,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接受能力。对比这三所高校课程,发现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语言学纲要这门专业课都设在大二第一学期,西建大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从科目的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接受程度,个人建议该门课设置在高年级学习比较合适。此外有很多科目连贯性也比较低。
3.2课程设置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等方面上力度不够
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国内外专家对《标准》及进行了修订,对原有标准框架进行了凝练。新标准突出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根据这一标准,我们看到:三所高校都开设了中国书法,西北大学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绘画课。这类课程在设置时重视培养学生中华才艺一项,但是中华才艺比较单一,并且经过调查,这些才艺课的开展一般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由于资金、师资、开办年限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社会调研,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太明显。
3.3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于专业课程设置的认可度呈下降趋势
通过对学生关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的调查,从数据来看:专业必修课程方面,基本满意大二占60%,大三占50%,大四占47%,不满意大二占30.8%,大三占46.2%,大四占49%;专业选修课方面,基本满意大二占60%,大三占45.7%,大四占34%,不满意大二占30%,大三占48.8%,大四占52%。通过比较我们得出,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高年级明显超过低年级。学生普遍在专业课学习不断深入的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积极反映逐渐降低,消极的反映逐渐升高。
4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4.1遵循新形势下课程设置的原则
潘懋元指出:“专业培养目标,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又要结合各层次与科类的培养目标,还要根据专业特点来确定”。[3]金伟,傅赢在《优化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原则》一文中指出:构建课程模块的基本原则如下一是从学科性质和学科理论基础出发,确定学科的基本课程架构和基本课程;二是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课程的门类和课程形态;三是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践、广学识;四是坚持专业方向性和专业特。[4]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结合西安高校实际,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汉语基础原则、外语辅助原则、文化修养原则、实践教学原则。汉语基础原则重视汉语基础。这主要体现在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理论知识。在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教学中,本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成竹在胸。外语辅助原则要求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英语技能的掌握予以重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同时注重二外的习得。文化修养原则就是重视汉语文化知识、西方文化与礼仪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用中国传统知识加强内在修养,用西方知识,跨文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内涵。实践教学原则即重视课堂教学。对外汉语专业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本科生教育中应加强教学实践。比如切实有效地开展进留学生课堂,专业实习等。
(下转第131页)
12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