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举办的利弊评述
1.全运会举办的弊端
1.1全运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在2003年的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一些体育界知名人士针对全运会的弊端提出了取消全运会的提案,在提案中说:“身为前苏联体育体制的产物的全运会,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以国家的大量拨款为依靠,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事实上的确存在着这种现象,在筹办全运会的时候的确要浪费资金。承办省在筹备全运会期间要新建的大量的场馆以及准备盛大的开幕式等,这就不得不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说全运会就是个烧钱的机器。据有关数据指出,十运会对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和9个县级市都有所涉及,需要新建和改造比赛场馆各27个,需要新建训练场馆34个、改造98个。不仅仅是比赛场馆,还有着大量的与之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就给承办省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为这些方面需要支出大量的资金。而在全运会期间的所新建的这些运动场馆,大部分在赛后被闲置,利用率较低,对体育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还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去维护,这也消耗了当地不少的财力。这些闲置场馆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用处,并且还长久地占据着城市的大片地皮,对城市的生态
也造成了破坏。再者,由于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资金被用于举办全运会,那么在社会体育方面其活动经费就相对应减少,这就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1.2地方体育部门把全运会当作政绩工程
全运会举办的初心是作为体育盛会,但却常常被某些部门当成政绩工程来做。把某些部门把全运会的成绩作为地方政绩之一,因此全运会的成绩也常常被人称为体育CDP。起初,全运会是设有金牌榜以及总分榜的,但是有关领导认为这两个“榜”的存在会有助长地方锦标主义之嫌,于是就给取消了。虽然取消了金牌榜以及总分榜,但各省市区为了在全运会奖牌榜上争强进位,不得不把全运会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门面工程来着重关注。因此各省市借全运会的成绩来比政绩的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很多地方在每届全运会结束之后,假如金牌数达不到所规定的金牌数量,那么体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就会被罢免。因此,各级政府便被迫背上金牌政绩的压力,把全运会变成了地方政府展示政绩的竞技场。由于这种不良风气的存在,一些官员搞起了全运战略,于是便出现了反常现象,即“奥运低谷,全运高峰”,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正是因为这种不良风气,举办全运会进行“大比拼”的意义偏离了“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轨道,逐渐和地方荣誉与利益紧紧结合
了起来。而且在金牌数量方面,一些地方体育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达到所定的目标,会对运动员许以重奖,因此就出现了全运会奖牌和奥运会奖牌的含金量不同但奖金却相当的怪现象。所以说,全运会变为各省市进行攀比政绩的工具,成为了运动员乃至裁判员进行升官加爵的电梯,这不仅仅是全运会的悲哀,对中国竞技体育来说更加是一个大大的悲哀。
1.3全运会偏离了体育的最初目的
伴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开始涌现出很多和体育初衷背离的理念。比如大量的运动员为了可以使自己获得更为优异的成绩而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进行了提前透支。当体育领域开始出现兴奋剂等禁药后,不少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开始崭露头脚,甚至是不惜以消耗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比如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因为在训练期间经常服用禁药,进而导致了在退役后患上不孕症,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存款,最后竟沦为搓澡工。这可以说是竞技体育光环背后一个典型的黑影。由于全运会上能否拿到金牌开始关系到各官员的政绩以及运动员的命运,于是一些地方体育部门开始偏离轨道进入一个误区,将大部分的精力、财力、人力、物力均投入到了对全运会冠军的培养之中,因此对更为重要的体育基础工作进行了忽视。在我国,很多运动员面对金牌和成绩时也往往愿意采取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来换取。因此,不
少运动健儿们在告别赛场后,由于前面的过度训练或特殊训练方法导致被疾病缠身。这些所有的不良结果不可不谓与发展体育的初衷所背离。
2.全运会举办的利端奥运会中国奖牌数
2.1促进了两个计划的协调发展
在颁布《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之后,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人认为这两个计划在实施时相互之间会产生抵触,特别是认为发展竞技体育的《奥运争光计划》会对《全民健身计划》事实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然而在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围绕八运会的召开,两个计划在推行以及实施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协调,甚至是起到了相互推动、互相提升的作用。在八运会之前所举办的历届全运会,人民众针对政府以及社会耗巨资举办全运会多有。后来由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人民众在体育方面的意识以及观念开始大大增强,所以对全运会的关注程度也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众在生活水平方面的逐步提高,广大人民众开始逐渐正视并支持全运会的举办。同时,这一局面的出现,也是给运动员创造出了良好的体育竞技比赛的环境,使得运动员在观众的热情鼓励之下更容易持续的创造出惊人的运动成绩,进而八运会的竞技比赛水平达到了
历届全运会的最高峰。
八运会在对竞技体育优异成绩进行展示的同时,又举办了“全国众体育先进表彰大会”。以上海为代表的12个省市均被授予“体育先进奖”,同时还有一批单位和个人被授予全国众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称号。并通过在全国举行“奔向新世纪”的火炬接力活动,让上海甚至是全国的全民健身活动都进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围绕着八运会的成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次的全民健身运动新高潮,这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均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与推动作用。
2.2保证和协调了以奥运会项目为重点的奥运战略项目布局系统的形成与完善
对历届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进行考察,除了第1届以及第3届外,其他届的全运会之中奥运会项目数所占的总项目数均在60%以上。特别是是第5届全运会的例子尤为明显,除武术作为表演项目之外,其他的二十五项都是奥运会项目。在第6届全运会中尽管因为比赛项目增设了一些,把全运会中奥运会的项目所占比例下降了一些(仅占61.3%),但在实际设置上,第六届全运会的奥运会项目数(27项)已经超过了第5届全运会,甚至已经占到了我国已开展的31项奥运会项目的87%。在第7届、第8届全运会之中,虽然项目数量有了些许变动,但是其中
的奥运会项目仍然是占了绝大一部分。因为许多奥运会项目的单项特别多(如游泳32项、田径45项、射击13项,国际摔跤20项等),所以在历届全运会之中奥运项目的奖牌数和总分,占所有项目的总奖牌数和总分的比例,均远超历届全运会中奥运会项目占全部项目的百分比。对全运会比赛项目进行确定可以说是对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系统进行确立,以及确立各项目运动训练体制等都有着导向性的控制以及调节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奥运会项目数以及奖牌数以及总分所占有的明显优势,会推动各省市在准备全运会的同时,对奥运会项目的布局进行重点保证,进而推动奥运会项目的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对奥运会战略的实现进行保证。
2.3加速了优秀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
各省市为了备战每届全运会,均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体系,其中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及输送体制。为了对各省市进行鼓励,推动各省多出人才且出好人才,第6届全运会曾设立了“贡献奖”,来对那些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运动员、打破亚洲及世界纪录以及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做出较大贡献的省市进行表彰。因此各省市都开始把这一评比看得比金牌、总分和参加决赛的人数更为重要,进而推动了我国优秀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