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11 2019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9
收稿日期:2019-07-13
作者简介:白帅敏(1982-),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
学、文化,苏州地方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软科学课题阶段成果《基于生态遗产廊道的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R201845。
论苏州大运河生态现状及对策
白帅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2)
摘 要:苏州运河是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运河中最繁忙的一段,苏州运河在水质、堤岸、绿
化等生态保护方面有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运河水环境治理,加强区域、部门协调管理,实时监督运河生态状况,还要结合苏州名城建设,突出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苏州;大运河;生态;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115-03
一、苏州大运河概述
苏州大运河北起与无锡接壤的新安沙墩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鸭子坝,全长81.8km。大运河苏州段首批遗产区从京杭运河与山塘河交汇处至京杭运河与太浦河交汇处,遗产区面积642公顷,缓冲区面积675公顷,首批名单由2条河道7个遗产点构成。
1.运河历史
历史上的苏州大运河几经改道,公元9世纪大运河自北而南经上塘河而东,绕阊门外沿护城河向南经胥门、盘门向东出蛇门复沿内河向南至吴江。1958年苏州市实施彩云桥、枫桥航道改造工程,大运河经过铁铃关后南下至横塘,循胥江与护城河接,经胥门、盘门向东出蛇门复沿内河向南至吴江。1987年4月至1992年6月,运河在横塘镇南弃胥江另辟新河,折东经新郭北侧、五龙桥南侧入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与苏嘉运河连接,绕过古城。因此,大运河城区故道又分为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四个部分。大运河注入苏州城,城内以“三横四直”为内河水系,滋养苏州这座古城。
2.运河状态
苏州大运河状态比较复杂,有仍在使用的“活态”运河——苏州运河今道。据统计“大运河苏州段每天通过的船只在6,000艘以上,约占运河全年通航总量的五分之一,断面货流密度在8,000万t 左右,超过长江港口南京和荷兰北海运河港口阿姆斯特丹,是整个大运河最繁忙的河段之一”[1]。又有已经变成旅游风景区的运河“故道”,虽然河道保存很好,但已经失去了运河最初交通运输的功能,而作为苏州水城的文化符号,成为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河道具体情况见表1。
二、苏州大运河生态现状
苏州大运河穿越苏州5区,主要支流有望虞河、娄江河、吴淞江、太浦河、浒光河、胥江、苏东河、頔塘、麻溪河等。运河宽约20m,深约2m,年平均径流量5.8×108m 3,年平均降水量1,048~1,094mm。苏州大运河生态现状如下:
1.运河水质
大运河苏州段地势较低,属于太湖水网,周边工业发达。江南运河入苏州时,水质已经为IV 类,入境后沿途汇入清流较少。由于太湖禁止排放污水,一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网,汇入京杭运河苏州段。目前,苏州运河水质属于劣V 类,氨氮、总磷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
002)Ⅳ类水质要求。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能自动稀释、降解达标,水纳污能力十分有限。据陆建刚、钟燮等《苏南运河苏州段水环境容量及水质达标性计算》[2]分析,运河苏州段已经没有剩余的水环境容量,急需开展水环境治理。又陆家骝《京杭运河苏州段重点监控污源染调查分析》[3],对运河周边5区754企业重点监控,重点污染主要集中在采矿、冶金、煤炭、化工、火电、建材、酿造、造纸、发酵、制药、制革、纺织等行业。其中纺织印染、化工生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金属制造污染最重。吴江、吴中纺织印染产业较多、污染较重,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染物直接排入运河,而姑苏区则主要排放生活污水,总氮、总磷排放占比较高。据王亚超《近十年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苏州运河六种重金属超标,综合潜在风险指数依次为: 汞>镉>砷>铜>铅>铬,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老运河段>下游段>城区段 >上游段” [4]。可见,大运河苏州段水质情况并不乐观,急需及时监管,有效治理。
2.运河堤岸
由于长期受运河的冲刷及船只停靠,苏州运河局部河段挡墙护岸损坏坍塌。如姑苏区何山桥南绿地和枫桥公园新天地段,约8.9m 2,地方局部有破损。2016年,政府对其进行了应急加固。同年,经省发改委批准,苏州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经立项,计划三年内完成大运河堤全线防达标建设。应急加固全长12km,标准为100~200年一遇。姑苏中心区为200年一遇,其他区为100年一遇。2017年4月对运河苏州段全线加固增高,由原先的 4.8~5.0m 增高至
116 中 国 水 运 第19卷
5.8~
6.5m,大大提高了汛期防洪能力。
表1 运河历史与现状表
名称 位置 长度 开凿年代 开凿者 历史作用 主要问题
山塘河 西起虎丘东至阊门 约3.6km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白居易 联通阊门、虎丘交通,促进商业繁华 游船频繁,生活垃圾污染水源 上塘河 东起阊门,西至京杭运河 约4.3km 春秋时期 夫差 联通苏南水道,运河进入苏州的最早水道 周围街道建筑破坏遗迹风貌,河水污染
胥江
出太湖、过横塘、入胥门,汇外城河
(运河遗产为横塘至胥门段) 约13km 春秋时期 公元前506年 伍子胥 征战楚国,太湖泄洪,运河改道后重要交通航路
河水污染,生态环境失衡,两岸旧厂房、老民居、
废弃码头规划不统一,滨水景观缺乏特
环古城河 苏州古城四周 15.3km 春秋时期 公元前514年 伍子胥 象天法地,护卫古城 游船项目单一,水污染,缺乏解说系统
苏州运河今道
北起与无锡接壤的新安沙墩港江浙
两省交界处的鸭子坝 81.8km 自春秋至20世纪80年代 各朝政府 水上航运、商贸
部分区域堤坝不牢、有防洪安全隐患、沿线景观缺
乏统一规划,缺乏文化廊道、慢道系统,河道工业
污染严重。
3.运河周边绿化
苏州地处温带,气候温暖多湿,是全国有名的园林城市。城市内河道纵横、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植被资源,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据统计,2013~2017年,苏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42.79%、42.93%、43.08%、42.66%、42.15%,特别是近三年,呈下降趋势。最近几年,苏州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15.35%、15.36%、15.31%、15.01%、14、40%,明显呈下降趋势,其中吴江减少幅度最大[5]。
运河周边绿化带建设并不均衡。相比而言,苏州古城区运河周边历史文化遗迹相对较多,人口也较为稠密,运河周边公共绿化带、公园绿地等绿化率最低。高新区、吴中区绿化率最高,相城区居中。运河周边的绿化带并没有连通,多呈斑块状分布,绿化带的连贯性也有待改善。
三、运河生态保护及治理策略
1.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运河水环境治理
首先,要保护运河水质。运河城区旧段河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用水,要依法加强管理,严格禁止生活污水、垃圾等直接进入河道。同时,定期对河道水进行治理。大运河苏州至吴江段,则要重点监控周围的工厂,特别是纺织、化工、电子等产业污染。可以借鉴国外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如莱茵河治理建立了多国联合机制,出台10多部法律;英国为治理泰晤士河,采用了对河流直接充氧,并广建污水处理厂;日本为治理琵琶湖,不仅在城乡广建污水处理厂,且要求部分家庭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等。苏
州各区可依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运河水环境。
其次,可沿运河两岸,划定一定区域,建设绿廊道及慢行系统。可借鉴美国的遗产廊道理论,在运河周边建立绿地系统,并通过绿道衬托内部区的文化遗产。绿廊道的建设要注意连续性,通过连续的绿地系统形成统一的背景,对运河沿线分散的遗产点进行串联。要重视植被结构的设计,以利于水土保护、环境改善,保护廊道内生物的多样性。
2.加强区域、部门协调管理,实时监督运河生态状况
苏州大运河涉及多个城区,也涉及水利、文物、交通、环保多个部门,还关涉周边土地、居民生活等,情况复杂。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主管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并与国务院国土、环保、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合作,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依法与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合作开展工作,并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6]。苏州也要促进各部门合作,保护运河生态。
同时要对运河生态实时监督,可制定和出台生态保护专项法律,将运河生态保护纳入法律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平台进行监督。目前山东、杭州、苏州等都建成了大运河监测管理平台,可随时随地监测运河情况。还要加强公众监督力度,发挥社会力量,综合监督运河生态问题。
3.结合名城建设,突出生态文化建设
2011年,苏州市政府提出建设“一核四城”的城市新格局,有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科技城、太湖新城等。2017年,再次提出建设四个名城:现代产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美丽宜居名城、历史文化名城。
为此,苏州古城区运河生态建设要结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保护历史城区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传统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历史风貌”;“保护历史城区三纵三横一环的骨干水系,合理恢复重要历史河道,不得填堵现有河道。保护大运河(苏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环古城河及两侧风貌保护带。”[7]。其他区也要加强运河公园及绿地、乡村、小镇等建设,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并结合高新技术,建设“生态科技城”,在运河生态建设中融入科技元素,如建设智能的解说系统,建设3D模型等,将高科技融入运河生态建设中。
最后还要协调运河生态保护及产业发展,特别是与旅游、文创、传统手工业及航运业发展结合,建设现代产业名城。发展运河产业要以维护运河生态为前提,可通过在运河外围建设相关产业园,通过优化交通系统、水运系统连接运河与现有产业园。以便产业制品能够通过生态运河,发往他地。
如今,全国各地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都致力于打造生态绿道长廊,苏州更应该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努力改善周边的生态体系,建设运河慢行系统,促进运河生态多样性发展。
(下转第121页)
第11期 曾庆文:坚持“四措并举”推进农村饮水保障优质化可持续 121
因外包的新桥等水库,禁止在饮用水源投饵、肥水养鱼。
(3)提升专业制水能力。1)开展集中培训。组织水厂230人开展供水运行管理知识、安全操作等集中培训,培训合格由区职业教育中心统一颁发“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后,方可上岗。2)开展技术指导。水利、环保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逐一对水厂制水工艺进行技术指导,及时查漏补缺,淘汰139处落后工艺。3)开展巡查抽查。今年,开展巡查抽查41次,涉及181个水厂,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7份,推动水厂文明、有序、安全生产。
(4)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建立起“三方检测”体系,推动水质监测可信可靠。1)供水单位自检。对33个规模500t/d 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水质检测能力建设,配套完善自检实验室,开展“水质天天检”。2)水利系统日常检测。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家经过市级验收的区级水质检测中心,落实周检、月检、季检制度,对16个水功能区、1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进行检测,对279座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3)卫健系统监督检测。对照生活用水水质卫生检测标准,对全区供水工程水质每半年开展监督检测,平常安排随机检测和重点检测,及时掌握水质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确保“能喝水”升级为“安全水”。
(5)提升组织众能力。通过提升众“三个度”,使众既成为安全饮水受益者,又成为饮水工程建设参与者。1)提升众认同度。向众宣讲并赠送涵盖饮水安全与人体健康、节约用水等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读本》,增强了众饮水安全和节水护水等意识。2)提升众参与度。重视尊重众、发挥众作用,实行项目区众参与选址、参与建设、参与监督、参与验收“四参与”,扩大了用水户知情权、监督权,增加了农村饮水工程的参与度和透明度,没有发生一起众纠纷。3)提升众满意度。除水厂建设和管网铺设费用全由政府统筹外,还落实了减免管网入户费、减免水表安装费、减免4个月试运行期水费“三费减免”机制,使自来水变成了幸福泉,增强了众的获得感。
(6)提升助贫解困能力。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我区部分贫困户曾直接取用堰塘水或农田水,一遇干旱就没水吃,饮水困难且水质得不到保障。通过实施“特事特办”、追踪推进举措,保障了贫困户饮水安全。一是突出“特事特办”。针对居住偏远、地理位置偏高的贫困户不能用上干净放心自来水的问题,用心用情因户施策,采用变频加压、高位水池等措施,量身定做管网单独连接入户,解决了全区1,367户3,893人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注重追踪推进。采取看龙头、看水缸、看水源“三看”方式,对2018年全区1,031户贫困户开展饮水安全现状“回头看”,解决了20户贫困户饮水安全后续问题。
四、探索“1+3”模式,高效能管理
(1)建立监管机制。出台了《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办法》《村镇分散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了“三级考核”制度。将供水工程运管纳入民生工作,对镇街和区级部门进行考核;镇街将供水工程日常管理纳入年度工作,对村社进行考核;村社对用水户自管情况实施专项评价补偿。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效果等因素,作为预算增效奖励、足额拨付、绩效扣减补助金额的依据。
(2)国有企业管理为主。49座供水规模200t/d以上的供水工程,由3家有实力、经验足的国有企业分别管理,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性竞争模式。其中,渝港水务是渝北区专门组建的专业供水管理机构。为激发企业管理源动力,采取聘请第三方机构的方式,监管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情况。同时,各企业相助、相映、相长,运行管护能力持续向好。
京杭运河开凿年代(3)属地管理为辅。供水规模20~200t/d的供水工程,由各镇街通过聘请专业公司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各镇街水利管理单位对辖区内供水工作负责,并落实监督员、联络员职责。
(4)自用自管落细。供水规模20t/d以下(含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社或用水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既实现了管理托底、沉底,解决了供水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使“第一受益人”成为“第一责任人”。
(上接第116页)
参考文献
[1] 《专家谈大运河申遗:价值无可比拟 过程大于结果》人
民网:http://culture.people/n/2014/0622/c87423 -25183072.html
[2] 陆建刚,钟燮等.苏南运河苏州段水环境容量及水质达标
性计算[J].水电能源科学,2015,(07):51-54.
[3] 陆家骝.京杭运河苏州段重点监控污源染调查分析[J].环
境监测管与技术,2016,(03):29-32.
[4] 王亚超.近十年京杭运河苏州段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05):59.
[5] 以上数据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18,引自苏州统计局网站:
http://v/SztjjGzw/tjnj/2018/zk/indexch.
htm.
[6] 文化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化部令第54号,2012.
[7]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见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文件苏人发〔2017〕66号:关于批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通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