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
1、城市集中供热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15年前1989年的12倍。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北京市的热力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
m2。2.锅炉供热据全国供暖专业网1989年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锅炉供暖占82%,热力供暖占15%,其他占3%。尽管北京市2004年热力供热已发展到8487万m2,而其在全市供热的份额中仍只占19.8%。
2、锅炉供热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5年,只有手工燃烧的铸铁锅炉,最大单台容量仅为0.46MW,到1960年和平里需供13万m2的供热面积,苦于没有大容量锅炉,无奈曾选用过32台铸铁锅炉,100人烧锅
炉。1975年2.8MW机械燃烧的快装链条炉排热水锅炉终于在上海问世了。
进入80年代,不少住宅小区规模已超过百万m2,但仍无大容量热水锅炉,再次出现过24台2.8MW快装锅炉的设计方案送审的怪事。后在多方呼吁下,1981年和1987年14MW和29MW的大容量热水锅炉终于首批投入了使用。此后,在1997年前,北京市建成了一大批选用14MW 和29MW锅炉的大型供热厂,大约100余座,供热面积6000万m2左右。而1997年之后对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2006年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已进入第十二阶段,作为加快实施奥运倒排期环境治理项目,要求城四区和石景山区14MW以下的燃煤锅炉1400台于年内全部改完,对朝阳、海淀、丰台三个近郊区要求改50%以上。
3、室内采暖系统和耗能2000年以前一直采用垂直式单管(双管)热水采暖系统,至2000年12月1日执行《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后,开始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并设户用热表。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每0.7MW (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 m2。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 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年集中锅炉房降为21.14kg/ 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22.5kg/m2。据北京市2003-2004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11.9m3./m 据北京市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集中锅炉房和分散锅炉房平均煤耗量指标为25.3 kg/ m2,而集中锅炉房为22.5 kg/ m2。
北京什么时候供暖4、散热器过去一直采用铸铁散热器,直至70年代中期,才增加了钢串片对流散热器。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散热器生产大发展,新型、美
观的钢制(板式、柱式)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散热器以及新型无粘砂铸铁散热器等都遇到了商机。
5、节能推广推广燃煤锅炉供热十项节能措施的效果据全国供暖专业网对“三北”地区八大城市的调查,1989年连续供暖只占28%,到目前绝大部分已实行连续供暖,使每0.7MW(1t/h)的锅炉容量由原来只能供4000-5000m2,提高到8000-10000 m2,供热面积。连续供热运行效率74.2%,间歇供热运行效率57.65%。天津市1989年单方煤耗为32.4kg/ m2,据全国集中供暖分网的调查,2000年集中锅炉房降为21.14kg/ m2,已低于北京市集中锅炉房的22.45kg/m2。北京市2003-2004年度燃气锅炉供热普查,全市平均单方气耗为11.9m3./m2,采用上述部分节能技术后,可降为9-9.5m3/m2。
6、燃煤锅炉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锅炉运行热效率低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不低,一般为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68%。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低20个百分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用散烧的未经洗选、筛分的原煤,不能符合锅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灰分高、细末多),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普遍存在低负荷运行,过剩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大等。这也与运行人员水平低以及缺乏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密切相关。
7、除尘脱硫较难实现达标目前北京市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为50mg/ m3,SO2排放浓度为150mg/ m3。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真正达标的不多。烟尘减排与锅炉的初始排放浓度密切相关,标准要求1600 mg/ m3-
1800 mg/ m3(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小于1000 mg/ m3),实际多为1000 mg/ m3-3000mg/ m3,这就增加了除尘器的负担。而煤的灰分和细末量直接决定锅炉初始排放浓度。因此,原煤散烧对减排也是十分不利的。关于SO2减排,目前多采用“燃烧后“减排,较难达标。如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就可以在“燃烧中”脱硫,但适用于大中型锅炉。
8、管网输送效率低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0%(基础值定为85%,现在看来定得偏高)。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实测数据(一次管网损失2w/m2,二次管网损失5 w/m2,失调损失7 w/m2)推算,管网输送效率只有66%-68%。其主要原因,国外管网热损失基本上是保温,在中国此项热损失除保温外,还有泄漏和失调的因素,特别是失调造成的热损失很大又非常普遍,必须改进。燃气锅炉供热平均单位面积耗气量偏高,且高低差别很大。耗气量低的9-10 m3/m2,高的14-15m3/m2,平均11.9 m3/m2。主要原因是在“煤改气”的设计中未采用燃气节能技术,经实测,平均运行热效率80-85%,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15个百分点。燃气锅炉供热普遍存在因冷凝水腐蚀锅炉而缩短炉龄的问题。烟气中水蒸汽的露点温度是58℃,其只要接触到低于露点温度的介质,就会冷凝成水,因此要求进入锅炉的回水温度一定不能低于此限,而供热回水温度往往较低,故造成结露腐蚀。
多元化供暖现状
供暖市场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二种供暖模式:一是来源于前苏联的城市集中供暖、小区(单位)锅炉供暖;二是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我国是两者并存。
而市场上的供暖产品可分为两大家族:一是锅炉热水供暖,约占8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二是非热水电暖,约占20%的市场份额,常用的产品有电油汀、暖风机、电暖器、电热膜、电磁辐射、空调、电热膜地热采暖等。二者比较:前者供暖质量高舒适,倍受人们的青睐,其弊端是要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安装麻烦、不能自主调控;后者安装使用方便、自主、环保,但致命的缺陷是干燥、舒适度差、耗能高,普及率低。各种供暖模式(产品)分析如下。
市政热力管线供暖:不能按住户需要安排采暖季,采暖费用固定,不论用户是否居住,都得交采暖费。供暖的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施工、运行、维修水平跟不上,造成运行浪费,供热质量没保证。需要在室内外安装管道、暖气片。投资:120-15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每平方米20-36元/冬季。
住宅小区锅炉供暖:采用小区锅炉供暖方式时间可由小区业主协调决定,费用略微有些高,并且用户不住也得交钱,否则会影响其他层的供暖,有时系统失调、冷热不均、不能自主控制室温等状况,必需切实加以解决。需要在室内外安装管道、暖气片。投资:120-16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每平方米25-40元/冬季。
家用电锅炉:操作便利,舒适性高,采暖的同时也能提供生活热水,最先进之处在于具有多种时段、不同温控预设功能;缺点: 需要在室内安装锅炉、管道、暖气片,作为家庭采暖设备前期投入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综合评价:这种采暖设备根据需要一周内可预设几种不同温度,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