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质量管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杨倩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培养方 案雷同、人才培养供需错位、“重知识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打造经济学专业品牌 特、优化教学内容与配套教材、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注重提升综合素质等建议,从而达到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 振兴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人民众对优质高 等教育的需要也日益增加,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 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
学 校2688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4002万人,毛入学率由2003年的17%上升至51.6%,普通本 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长15.67%,在校生 3031.53万人,比上年增长7.08%。我国高等教育体 系规模已是世界之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将是下一 步教育事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 发展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特殊时 期,急需大量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社会 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支撑,这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 养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多设有经济学 专业,但由于经济学专业宽口径、强理论、就业指向 不明确等特点,在应用型转型发展上颇具挑战,人才 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 学专业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 学质量国家标准》,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 标既要注重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 方法的传授,还要注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提高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等。同时还强调,高校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身办学条件与特,选择在研究型、应 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有所侧重。但目前,应用 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离国家要求 还有一定差距,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雷同、人才培 养供需错位、“重知识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等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雷同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是“应用型”,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经济学专 业本身的强理论性和宽专业口径等特点,不少应用型 院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充分体现“应 用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和其他学术型 大学雷同,甚至照搬名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充 分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有特 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 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例如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多数高校经济学专业都较为雷同 地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 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课程,但体现人才培养定位特的课程比较欠缺。在课程内 容上,知识重点和考核要求与学术型高校没有太大差 异,课程学习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
1.2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供需错位
服务社会是大学职能之一,大学的人才培养最终 要回归到服务社会这个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 代的人才需求。大学生工作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背后是不容忽视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供需错位问
经济学方向11
质量管理/ 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题。当前,不少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理 念仍然相对滞后,培养模式单一,在课程设置、教学 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偏离社会实际需求,难以对地 方经济乃至国家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1.3 “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经济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具的专业,经济学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专业要求的理论知识以 外,还应当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往 往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多数课程在教 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应 试教育”彩,教师主要按照教学大纲讲解专业理论 知识,学生主要照着教材通过“背、记、默”等学习 方式取得成绩。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不少高校经济 学专业积极加强与企业实践基地合作,但受限于实践 基地规模有限和实习方案流于形式等问题,学生通过 实践实际提升综合能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1.4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高校需要加快培养能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但多数应用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 不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不足。一是大学生 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 条件之一,但不少高校经济学专
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教学内容固化,特课程较少,与创新教育存在诸多 不适应的地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神。二是教师创新教育能力不足。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高 低直接影响创新教育的成效。但高校经济学专业忽视 教师队伍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通 过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 的积极性不高。
2提升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高素质的人才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 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难以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本文将从以下几 个方面就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建议。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应用 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 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和人才培养计划。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 专业应当结合学生特点、自身办学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前提下,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人,并在课程体系 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等各个环节有 所体现。
2.2打造经济学专业品牌特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资源优 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打造专业品牌特。一是 细化专业方向。经济学专业是一个基础性专业,专业 口径比较宽,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多,在 培养方向上难免存在“泛而不精”的弊端,在就业市 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遵循“应 用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校优势和 地方人才需求细化经济学专业方向,打造特质量人 才,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例如,结合社会对绿经济人才的需求,开设经济学专业资源环境经济学方向,支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经济发展。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开设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为地方和国家抢占经济发 展新高地提供支持。二是设置特课程。围绕专业细 化方向要求,开设特课程,强化学生细化专业方向 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例如,针对经济学数字经济 学方向学生,开设数字经济概论、数字产业、数字营 销等特课程,培养学生质量特。三是开展特实 践。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需要学以致用,在有针对性 的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学校可以加 强与有专业特的实践基地合作,强化实践基地资源 建设,积极输送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
2.3优化教学内容与配套教材
经济学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很多高校 为了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设置上无差别地
按照专业知识体系幵课,在教学内容上几乎照搬教材,难以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本 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应当结合行业、产业对人才的实际 需要,在保证一定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结构的 规范性的前提下,积极将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和 最新发展趋势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与时倶进地优化教 学内容,培养具有时代特的人才。同时,在教材建 设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教材选用标准,并且鼓励教师与专业学者合作编写高水平的具有经济 学前沿性、创新性和特性的教材,在促进教师专业 水平的提升的同时,有利于培养能适应新业态、新技 术、新模式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例如,经济学专业可 以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经济学中 的应用及原理,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配套系列教材。
2.4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合格的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经济学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
12
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质量管理
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完善谋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课课时和实践课 课时,加强理论课课堂与实践课的对接,形
成理论知 识和实践应用相互支撑,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 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其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对实践教学计划、组织执行和成绩评定进行全过程把 关,及时反思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 效果。最后,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适当增加经费改善校内经济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积极 选购优质经济学专业实训软件,并加强与校内其他管 理类和理工类专业合作,共同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综合实践平台,拓宽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领域。另外,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积极与优秀企业合 作共建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效的、稳定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指导。
2.5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经济学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一是要注重教师 创新教育能力提升。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往往善 于学习和吸收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趋势,并将其 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创新。因此,要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 了解专业前沿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自身创 造力。二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经济学专业 要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大赛,打造具有专业特的校内 精品赛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 创新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各种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培 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定期邀请专业领 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校举办讲座、论坛、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发 展方向,激发学生创
新动力。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激励 机制。为了有效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在课程考核上可以适度引入创新能力考核标 准,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主动创新。另外,设立创新奖学金,对于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有出表现 的学生给予奖励,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激 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2.6注重提升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经济 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还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等综合能力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课堂上,教 师要利用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以团队 的形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 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知识特点将思政教育生动地融入课堂
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
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课堂外,依托学生
社团建设,积极举办学科竞赛、社会调研、志愿者服
务等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打造自由展示自我风采的
广阔平台,营造多元、开放、创新的校园氛围,着力
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3结语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人才的有效支撑至关
重要。在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
系的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当前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
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案雷同、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在
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培养不足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
校经济学专业应当充分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优势,通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经济学专业品牌特、优化
教学内容与配套教材、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
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和注重提升综
合素质等手段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
竞争力,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作者简介:杨倩(1991-),女,籍贯:广东广州,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战略。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
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湾区经济学方向的建设与实 践”:58SC190301。
参考文献:
[1] 谭冰.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卩].中 国教育学刊,2013(S4):99-100.
[2] 张晓煜.普林斯顿大学和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 课程设计的比较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21):128-129.
[3] 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 教学改革探索⑴.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6):48-49.
[4] 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
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报,2016,15(02):71-75.
[5] 江静,路瑶.中国经济学本科教育坚持了马克 思主义吗—
—基于15所高校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的分析U].经济学家,2016(05):13-18.
[6] 马正兵.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专业发展与人才 培养路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9(02):7-14.
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