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处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2.有效保护率: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或者: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3.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
4.铸币平价: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分析供给的工具之一,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3.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令ηX、η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当且仅当时,才有,即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4.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
1. 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2.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该是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样,按照H-O定理,可以预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
型产品,但实证检验结果却与根据H-O定理所得出的预测情况相反,这个理论预测与实证检验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作里昂惕夫之谜。
3.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令ηX、η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当且仅当时,才有,即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1.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5分)
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本国政府的干预加强或改变企业竞争战略,促进本国出口产业发展的政策。(5分)
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本国政府的干预加强或改变企业竞争战略,促进本国出口产业发展的政策。(5分)
3.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奖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5分)
4. J曲线表示一国的货币当局采用使本币贬值的高速政策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5分)
1.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贸易理论。基本观点是:当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具体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生产率是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2.答:H-O定理可以表述为,一国出口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3.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
4.答: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J曲线效应:即使货币贬值国能很好地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带来的经常项目改善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而且贬值初期经常项目往往伴有恶化现象。也就是说,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才能达到。
2.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工厂或公司水平的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范围经济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司规模经济,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产品,其产量超出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
3.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政策。之所以称之为“战略性”,是因为这种政府政策能够改变国内外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本国垄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获得国内经济利益。
4.贸易转移:是指成员国之间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和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方向的转移。结成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进口商就会减少从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增加从成员国的商品进口,从而发生贸易转移。
1.答:掠夺性倾销是指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了或摧毁了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了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的目的是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答: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3.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
4. 重叠需求是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指通过外汇买进或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经济学方向
1.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针对产品而言的,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2. 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它包含了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因素。
5. 实际汇率是外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可用于测试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若实际汇率用q表示,则:
1. 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假设下,用K/L来衡量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并分成劳动丰裕型国家和资本丰裕型国家(要求详细解释)。
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4. J曲线效应: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
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1.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
2.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2.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3.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4.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1.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又称收入分析法,它是在假定价格和汇率不变的条件下,考察一国国民收入变动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它的基本论点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和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大小、以及该国开放程度的高低。
3. 动态规模经济:动态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的动态规模经济源于知识的积累。(1分)动态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用学习曲线或进步比率表达出来,显示了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形。(3分)源于知识积累的动态规模经济与源于当前产量的静态规模经济有一定差异。(1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