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生养生”育人“救国爱国”校魂
明生\养生育人救国\爱国校魂
作者:石鑫
下沙 歌词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02
        江苏省海门市滨江临海,与上海有一江之隔。很多人会将建筑之乡和绣品之乡冠名于它,而更让人不得不提起的是,海门还是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教育之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坐落于这里的百年历史名校——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前身为建于嘉庆十四年的师山书院,光绪三十年改书院为学校,光绪三十一年办中学预科。民国元年(1912),茅祖权、赵师鼎等人倡议于师山书院原址创办师山中学,同年改名为海门中学,由时任第一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亲笔书写牌匾海门中学校,被称为海门最高学府1949年,海门中学由政府接管,至此,江苏省海门中学正式诞生。历经百年风雨的历史变迁,海门中学始终执着于博学笃行、敬业乐的校风,积淀着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培养出大批国之栋梁,可以说,海门中学是江苏乃至全国教育的一朵奇葩。让我们走进海门中学,细细体味它的育人之理念,精神之渊源,文化之精髓。
        一、明生养生传扬崇高育人理念
        海门中学教师无不秉承明生养生的崇高育人理念。20世纪30年代,海门中学校歌歌词中这样写道:揭诸教条,明生以育,养生以公。所谓揭诸教条,即强调高举办学的信条,践行正确的办学理念;所谓明生以育,就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使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所谓养生以公,就是以大公无私的思想来教育培养学生,主张以生为本,这反映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明生养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早在师山书院时期,学官赵菊泉就有教人以笃实为本,行文以雅正为宗的教育思想。笃实者,忠诚老实之谓也,是人立身之基础;雅正者,典雅纯正,合乎规范之谓也,乃作文之要旨。它与明生养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性和严谨的学识为目标,表达了身为教师的崇高职责和职业追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