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大国的体育弱势
作者:承 英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11期
作者:承 英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11期
专版要目
■竞技体育大国的薄弱基础:我国体育人口仅有10%
■中国是不是体育大国,金牌能代表吗?
■奥运会胜了,可体育大国却远了!
■少年体质下降&奥运金牌飙升
■走向“体育大国”,还欠缺什么?
竞技体育大国的薄弱基础:我国体育人口仅有10% 张洪潭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就是按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条块进行论说的。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在量值对比上,众体育均占绝对地位,精英体育则永远是极少数;但在运作导向上,精英体育却又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众体育只能是或急或缓或近或远地尾随跟进。发达国家经长期磨合,一般均已实现两大类体育的协调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则不然,例如中国,在高水平竞技体育突飞猛进的同时,众体育却大大地滞后了。这其中固然有政治权衡、国格想象、民族情绪等非经济因素的激励作用,但不可否认,人均经济实力的低下,也是迫使决策者受抓少放多、集中力量寻求一点突破的国情制约。1986年,国家体委提出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和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1993 年又将之改作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计划。这些举措原本意在扭转两大类体育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但实际操作中,金牌的分量却始终重于一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确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已然雄踞金牌榜之首席,这确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强化了国民凝聚力。
中国奥运金牌数 当我们已经如此强盛而完全无须再用金牌来消解自卑感的时候,就应当更自觉更清醒更坦诚地反思一下,从国民体育的总体来看,我国众体育还存在哪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或困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