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旅游资源
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大地,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因此,无论从自然的或人文的各方面条件上讲,我国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之邦,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类型多,分布广: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十分广泛,从东海之滨到我国西部边陲,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五大丘陵,纵横交错的各大山系,无不分布着各具特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
()地方特鲜明,分布集中: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差异,风景资源往往以某一类或两类为主,集中连片或呈带状分布,形成明显的地域特。如西北甘、宁、青、新古丝路和唐蕃古道沿线,以古文化旅游资源为主。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我国山河锦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物,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财富。这些古迹遗物中,有不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名胜。
例如,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军都山南麓的一个小盆地中,方圆40 km2,四面环山,13座陵墓构成的人文景观,与整个盆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规模宏大的陵园风景区。
    我国一些城市及附近的风景区,如北京西山风景区、杭州西湖风景区、昆明西山风景区、西安骊山风景区等更是自然、人文因素相融合而形成的风景名胜的代表。
()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我国是世界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开发历史,使得我国所有风景区几乎无一例外地渗透了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是我们的祖先按照自己的山水观,经过数千年的历程逐渐发展和完善而成的。
()地方特鲜明,分布集中:风景旅游资源数量多,成片分布,景观奇特,吸引力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溶洞
我国的著名的溶洞:广西桂林芦笛岩、广西桂林七星岩、贵州织金洞、贵州九龙洞。
成因: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分布特点:分布广、南北均有,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
                                              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全国可划分为10个大区。
(一) 中原历史文化区
中原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中原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这里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
(二) 华东山水园林区
华东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更为密集),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客源地。旅游资源 极其丰富多样,既为“资源型”旅游区,又为“市场型”旅游区,成为一种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综合型”旅游区。
(三) 东北林海雪原区
东北区自然景观突出特点是原野广阔,河流湖泊众多,山地林海茫茫,冬季冰雪覆盖大地,
构成独具特的北国风光。这里是我国历史上辽、金、清等王朝兴起之地,少数民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文旅游资源区域特明显。
(四) 华中名山峡谷区
华中区地处我国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过渡地带,原始的自然保护区风貌、壮丽的三峡风光以及引人入胜的三国胜迹等主要旅游资源又具有地域关联性,从而构成了独具特的一级旅游资源区。
(五) 华南热带景观区
华南区大部分地处热带,以热带风光为主,地形形成许多奇石、幽谷和名山;绵长的海岸地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岩和滨海景观,其中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景观别具特,众多的岛屿千姿百态,风光各异,情趣无限。
(六) 西北“丝路”文化区
旅游地理位置优越,本区有发展边境旅游的条件,与中原古迹名胜旅游资源区、华中旅游
资源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相邻,有利于西北区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区之间的旅游开展横向联合及区际协作。
(七) 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区
    西南区内喀斯特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多民族的文化习俗绚丽多彩。
(八) 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
内蒙古区旅游以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为特,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茫茫的原始森林、浩翰的沙漠戈壁风光等。
(九) 青藏高原区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世界大河源地。这里有高山雪峰、星罗棋布的湖泊、深邃的峡谷,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茫茫草原、原始森林,又是野生耐旱动物的天然乐园。神话般的高原民族风情,令人神往。
(一十) 港澳台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政策,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特种形式的旅游对港澳台区来说已不具有“特种”含义,而成为普遍的重要的旅游活动内容。
长江
  长江,亚洲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测出长江长度6211.31公里。该流域是中国巨大的粮仓,产粮几乎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水稻达总量的70%。此外,还种植其它许多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玉蜀黍、等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 "长江"这一总名称下,有些江段又有它自己的名称。这是长江与黄河显著不同的一点。自长江源头至长江南源当曲河口,通称为长江正源沱沱河,长度为358千米;自当曲河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通称为通天河,长度为813千米;自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河口,通称为金沙江,长度为2308千米;自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俗称为川
江,长度为1033千米。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市的城陵矶,该江段因流经古荆州地区,通称为荆江,长度为337千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就指的是这一段,也是长江流经山区、丘陵区后而进入平原区的第一段,荆江的下半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长江,俗称浔阳江,因九江市古称浔阳而得名。江苏省镇江、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因扬州市南面有一通往镇江市的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清朝末年,长江门户在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下被迫开放,外国船只由吴淞口上溯航行,首经扬子江,外国人便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音译为"Yangtze River",广为流传。因扬子江之名,既代表不了长江,又有半殖民地彩,而不把它作为长江的代称,而以"Changjiang River"代替"Yangtze River"作为长江的英文名称。
瞿塘峡
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难怪古代诗人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赞叹。湍急的江流,闯入夔门,在紧逼的峡谷中奔腾咆哮。船驶峡中,真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巫峡
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5公里,包括金盔银甲峡和巫山十二峰,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
西陵峡
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上海崇明岛旅游,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灯影峡出口处,南岸
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船出西陵峡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自此进入中游,视野豁然开阔,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
长江的上中下游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形上的三级巨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支流的汇入,对长江的河谷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著名的虎
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长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的动脉。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源头,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山西省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省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
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