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解题指导〔人教课标版〕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揣摩“心为形役〞“已往之不谏〞“迷途〞“昨非〞等词语的含义,说说作者辞官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
2.中间局部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设题意图:此题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依次设问,强调在逐字逐句阅读文章的根底上,从词语含义、描写、抒情、议论等几个角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并熟读成诵。
归来归去来下一句 参考答案:
1.词语含义见课文注释。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当他意识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后,痛苦之余
又庆幸自己陷入泥淖还不算深,还来得及从迷途走出以踏上正确的道路。因已决计归去,作者又有些解脱后的欣喜。因此在归途中就显得快乐而急迫,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又恨天亮得慢,“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又表现了作者归家的急迫之情。
2.中间局部作者竭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2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此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外表写景,实那么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3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3.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收束全文,乐天安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曾引起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此题是开放题,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二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设题意图:此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和风格进行全面把握的能力,学会从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两方面出发品味文章的风格特征。
参考答案: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表达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洁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拟贴切的。
三翻译以下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设题意图: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在理解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归去来兮辞 资料目录
参考答案:
1.译文: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表达效果:作者在此处化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今是而昨非〞,前后比照,鲜明有力,“迷途其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又溢于言表。
2.译文: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表达效果:前两句对仗工整,语句精练,抑扬顿挫,颇有韵味,且语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在回家途中愉悦畅快的心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后两句那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急迫之情。
3.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虽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步,兴味无穷,已成为了一种乐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