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五四制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练习--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古诗...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
古诗文阅读
一、(2022山东东营中考)阅读唐代顾况《登楼望水》,回答问题。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二、(2022四川德阳中考)阅读明代于谦①《观书》,回答问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 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
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4.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
三、(2022湖北潜江中考)阅读杜牧《秋霁①寄远》,回答问题。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 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5.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
6.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四、(2022广西南宁中考改编)阅读《桃花源记》和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注]。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出自《晋书》) [注] 属文:作文章。
7.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练,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8.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做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9.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0.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下面词语的古今义。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译文:
12.《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归来归去来下一句
答:
13.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第二句用了“掷却”,这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诗人回忆少年时光,心里很愉悦,于是诗人更上高楼,眺望远处一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巧妙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解析诗人由眼前美景一转而回忆少年时光,由此引发故乡之思,转而登楼望水,由江水滔滔,再思何时乘船归乡。诗人由眼前之景,兜兜转转,实则是抒发思乡之情。
2.A D    B.面对大好风光,诗人却将美景抛在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诗人登高远眺,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到故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没有“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之意。C.“看到迎接他的归船”错误,最后一句是虚写,诗人望着江水,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归船。
3.C 尾联是用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反衬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