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顺序---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考点四 记叙的顺序
题型答题指导模板
1.记叙的顺序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或空间地点转换顺序写。  发生 发展 结局
倒叙:①(主要形式)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 再从事情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写。②先写眼前的事,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 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 结局发生 发展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人物或旁人的语言,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发生 发展 其他内容  结局 
补叙:在顺叙后,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补充交代。发生 发展 结局什么条件才可以退个人所得税 补充叙述
2.补叙和插叙的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后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 叙补充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既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3.文章用××顺 序叙述的作用 (好处) 
模板:
盗墓电影全集①(顺叙)叙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叙事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 一波三折,增加生动性;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 
③(插叙)丰富内容,揭示原因,补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使结构紧凑;突出中 心,深化主题。 
④(补叙)推动情节发展;结尾画龙点睛,出乎意料;充实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第×段与第× 段能否调换 顺序 
模板:
①(一般情况)不能调换。②第×段写的是⋯⋯,第×段写的是⋯⋯原 文的段落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与前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符合事物自身发 展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某种规律;符合文章内在的行文思路。④所以 不能调换。
5.补叙内容能否 删去 
模板:
①(一般情况)不能删去。②第×段写的是······③这些内容是基本事件发 展中的有机环节,去掉会影响事件发展的完整性。④所以不能删。
考 点 训 □ 练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荠菜花(2022·浙江)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工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在
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麻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氽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陈升的老婆是谁
后来,我和妹妹们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1.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3分)
时空
事件
元旦后在超市
我摆弄荠菜
童年时在家乡
兄妹    荠菜,爸妈端午简短祝福语    荠菜,全家吃荠菜 
我们吃冬瓜荠菜圆子汤等
2.梳理思维导图后,小语发现文章没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3.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个人所得税 退税 怎么操作
A.充满温情      B.满怀豪迈工龄怎么算      C.饱含悲伤
我选      (填序号),因为                                     。(2分)
4.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4分)
书摘卡(一) 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 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 
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 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 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 “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 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书摘卡(二) 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 麦的丛中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
                                                                   
                                                                   
                                                                   
                                                                   
                                                                   
5.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4分)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6.下面两首与荠菜有关的诗,哪一首在内容与情感上与陈晓卿的《荠菜花》更接近?请简要分析。(4分)
菜                                到京师
[宋]许应龙                               [元]杨载
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我认为         更接近,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生都在成长(2022·达州)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
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