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教案
《肖申克的救赎》 观看鉴赏
                                    -永不停息的自由之路
知识目标
1.了解影视作品中台词艺术和反讽艺术手法的运用。
    2.感受和分辨象征艺术手法在影视艺术形式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
    学习多角度深层次解读作品及文本的涵义。
德育目标
    感受作品传递给观众的希望、自由、救赎、友情等情感价值。
硬件准备:《肖申克的救赎》DVD
教师推荐:
    1、鉴赏分析电影主旨思想。
2、《肖申克的救赎》带给我们的哪些感动?
课时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救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人心里都有一个需要解救的自我,这关乎信仰,关乎对生命的期许与责任。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对自己生命的态度,那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执着,那是一种对自由和幸福真诚地渴望。
二、剧情简介
《肖申克的救赎》所讲的故事是1947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杜沃伦以杀妻罪被判无期徒刑,关入肖申克监狱。安迪开始适应监狱生活,并和犯人瑞德建立友情。安迪由于精通财务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帮助狱警哈德利免税地继承兄长的遗产,狱警请犯人喝酒。安迪也
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成为监狱长的重要工具。但他同时坚持不懈地向州议会写信要款,为监狱建造了图书馆。后来年轻犯人汤米证明安迪没有杀人。典狱长为了留住安迪为其服务,杀死了汤米,安迪知道按正常的方式出狱无望,坚持不懈地挖掘隧道,最后越狱成功,重获自由。并揭发典狱长诺顿受贿的罪行,令其身败名裂,在办公室内自杀。瑞德获得假释后,到安迪,老友重逢。
三、观赏正片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
四、影片分析
1、执著的希望
这是一部描写监狱生活的影片。银行家安迪被诬陷进了监狱, 受尽狱警和犯人的折磨, 可是矢志不渝, 乐观对待人生, 充满希望地面对一切, 最终运用智慧逃出冤狱,并使恶人伏法。影片告诉人们:无论什么, 都关不住希望, 一切皆因希望而起, 一切只要有了希望便变成可能。
2、渴求自由
在监狱中, 什么是最大的希望?, 就是自由, 自由是最大的最后的希望。最让人难忘的镜头, 是安迪爬出监狱下水道和排泄管后, 脱去衣衫, 伸出双臂去拥抱风雨的镜头。在这里, 风雨给了安迪洗礼, 洗涤了他的过往, 让他摆脱旧我, 实现新我。
3、患难与共的友情
影片结尾处, 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 安迪开心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无比畅快。这部电影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不是自由和希望的力量, 关于监狱生活的电影而是安迪和瑞德的那种不同寻常真挚感人的情谊。
五、隐喻、象征手法的使用
象征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影中,它是借用一件事物去暗指另一事物,用特殊事物来类比相近特征的事物,从而表达作者情感。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多次通过啤酒、音乐等具体事物展现对自由、希望的珍爱。其中有三处是感人至深的。
六、课堂讨论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用200-300字总结。
七、课后任务
在课后寻运用了反讽和隐喻、象征手法的文学作品,再次感受艺术魅力。并且分析这些手法对我们写作的帮助。下次课交流。
八、课后反思:
骆驼祥子观看鉴赏
一、教学目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教学理念:
  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课时准备:1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电影《骆驼祥子》片段 ,激趣。
2、明确学习内容。
3、了解作者: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个片段,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有更深的感受: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从而把握《骆驼祥子》所要表现的主题: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你认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他个人的原因?为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