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一姓起源一姓来源
百家姓一姓起源一姓来源
姓氏:【一】
拼音:Yi 一(壹)[壹,读音作yī(ㄧ)]
郡望:东阳郡
名人:一君豪, 一鸣等
胜迹:缺
文献:缺
历史: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天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一、姓氏起源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字天乙,其后代子孙便取其字为姓氏,称乙氏。后有其支庶子孙按顺序排行,有取壹为姓氏者,称壹氏,简文为一氏。乙氏、一氏同宗同源,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弗氏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属于帝王赐姓后改姓为氏。
据史籍《五代史》记载,在后唐时期,后唐明宗曾赐奚王副使格斯齐宜姓乙,其后代称乙氏,后有其族人因避难而改姓为谐音汉字一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一那娄氏族,属于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一那娄氏(亦作壹那娄氏、乙那娄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一那娄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
二.迁徙分布:
安徽名人录
今山东省、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河南省南阳市、安徽省淮南市、山西省沁水县等地区、仍有一氏族人分布。
资料有待补充。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谯郡:亦称谯国、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
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大片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即浙江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
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平阳郡:西汉初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四.历史名人:
一君豪:(公元1928~今),原名一夫蔡察,艺名蔡察草堂,别号兰亭;上海人。著名当代书画家、诗人。
1946年3月起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毕业后留学越南,并拜巴金、臧克家、刘海粟等为师。系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等正式成员,世界诗画家协会主席兼上海市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