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名人
王冶秋
(1909~1987),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秘书、霍邱县委书记,1932年参加左联,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冯玉祥处任教员兼秘书。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局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顾问。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民国前的鲁迅先生》、《琉璃厂史话》等。主持研究和选定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创办文物出版社,注重文物博物馆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建立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完整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2王青士
(1907~1931),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1923年入北京俄文法政大学读书,结识当时在法政大学任教的瞿秋白,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在霍邱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发动农民众,建立农民协会,并参与组织和领导了1928年7月的霍邱“七二七”。先后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0年夏,任中共太原特委书记,后任中共山西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重建后,任组织部长兼青岛市委书记。1931年1月,到上海参加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由于叛徒告密,于2月7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24岁。
3韦素园
(1902-1932),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未名社成员。1921年夏,与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曹靖华、蒋光慈等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一生勤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小品、诗歌等文学作品。逝世后,鲁迅先生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碑文,并撰写了《忆韦素园君》一文。
4韦丛芜
安徽名人录
(1905~1978),原名韦崇武,又名韦立人、韦若愚,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安徽省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未名社成员,《莽原》半月刊撰稿人之一。建国后曾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英文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君山》、《冰块》等,译有陀思妥也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穷人》、《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美国杰克·伦敦的《生命》等。198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韦丛芜选集》。
5李霁野
(1904~1997)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著名作家、翻译家,1925年参加未名社,曾任孔德学院讲师、河北女子师范学院、辅仁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学院、台湾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南开大学外语系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当选为天津市和全国政协委员。1925年曾向友人王鲁彦(著名作家)学习世界语,并通过这一机缘与鲁迅结识,鲁迅曾资助其入燕京大学学习。晚年热心提倡世界语,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任天津世界语协会名誉会长。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影》、《不幸的一》,散文集《忙里偷闲》、《回忆鲁迅先生》、《给少男少女》、
《意大利访问记》、《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杂文集《鲁迅精神》,诗集《海河集》、《今昔集》、《妙意曲》,专著《近代文学批评片断》,译著长篇小说《被侮辱与损害的》、《简爱》、《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爱的家庭》、《虎皮武士》及吉辛的《四季随笔》等。
6李何林
(1904~1988),原名竹年,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霍邱县立小学(今城关一小)。1924年肄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随军北伐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回霍邱和王冶秋等人建立了霍邱县地下共产党组织,同时担任霍邱县高等小学堂(今城关一小)校长的职务,1928年在鲁迅的未名社投身革命文艺活动,历任天津师院、中法大学、华中大学、北京师大及南开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顾问,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鲁迅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的生平和杂文》等,是鲁迅研究奠基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