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 、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
中国戏曲是在自己独特的形式中显现出丰厚的审美和文化意蕴。戏曲中的服饰和脸谱以及程式化的表演,都是符号化的表现手段,已经被意象化。这种形式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象征的,钱穆先生说:“中国戏曲之长处,正在能纯粹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人生,表现人生之心深处,来直接获得观者之同情。一切如唱功、身段、脸谱、台步,无不超脱凌空,不落现实。”
中国戏曲是“叙物以言情”的诗,总体而言,它表现出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点。作为中国重要的叙事艺术形式,重视情感的抒写,在叙事中追求诗意,也的确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表征。戏曲以宾白叙事,通过叙事引出曲文,用曲文抒写人物的心情感,让叙事、抒情、舞蹈
、音乐等因素在戏曲的名目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对应与互补的有机整合体。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戏曲的艺术是融合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而加之新组织,他是文艺中最高的制作,也是最难的制作。”
传统戏曲“剧”与“曲”的完美融合而形成诗剧特质使得戏曲在世界戏剧体系中独树一帜,成了世界上独特的表演体系,其中也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戏剧艺术的独特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更是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 300余种,剧目更是浩如烟海,数以万计。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名族文化的继承者着实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2、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民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的音乐作品。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
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戏曲”戏曲“四大声腔”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3、丝竹乐:丝竹乐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音乐形式。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音乐”、“南音”、“弦诗”以及的“白沙细乐”等。其特点可用“小”、“轻”、“细”、“雅”来概括。
4传统音乐的三大体系、
中国音乐体系:大量运用带腔的音,音乐属于五声性,节拍分“有拍”和“散板”两类,多声思维是以横向为主,多用支声复调,除俄罗斯族外,为中国55个民族采用。蒙古族
长调:歌腔舒展、节奏自如。 短调:轻快活泼、节奏鲜明。
呼麦:蒙古族一种特殊双声歌唱方法。
朝鲜族把节奏称为“长短”。朝鲜族流行较广的:《阿里郎》《道拉基》
西南高原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演唱形式齐唱和对唱。
苗族的飞歌,侗族的琵琶歌,大歌(多声部)代表《蚕之歌》
彝族的游戏歌《猜调》 白族的《白族调》 纳西族摩梭人的歌舞《窝热热》 景颇族的《杵米调》
六大分类 : 中国传统音乐六大分类:民族音乐五类论,史学断层论,地域彩论,文化流论,中国传统音乐四大类论,民族音乐志论。
信天游---陕北、、交界
花儿少年----、相邻地区
爬山调-----的中西部
山曲-----山、陕交界河套地区
赶五句----地区
晨歌----地区
南音: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南乐。
说唱音乐八类:鼓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
坐唱《琴书》 站唱《单弦牌子曲》《琴书》《坠子》
走唱类《凤阳花鼓》
对传统音乐发展前景的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
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格精神的审美体现与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如何让这种文化的传承发展下去呢?在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突出鲜明的民族特、加强艺术表现力是能否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水平的关键所在,作为民族音乐的爱好者以及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就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体了。为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所以音乐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学好音乐知识,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要特别强调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现在的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从民间音乐当中汲取了营养。着重培养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起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的主要责任。
民间音乐的几大类别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
乐.
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近二十多年以来,由于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国家、社会力量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使得当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有复兴、有变异,同时也有衰退的矛盾状况.因此提出正视衰退,鼓励和引导变异,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全面发展的建议.
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近二十多年以来,由于现代化的强烈冲击,国家、社会力量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使得当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有复兴、有变异,同时也有衰退的矛盾状况.因此提出正视衰退,鼓励和引导变异,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全面发展的建议.
京剧伴奏乐器包含哪些
京剧伴奏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程派戏有时候还加有笙,以烘托气氛。一般来说,青衣戏和小生戏的二胡尤为重要,老生、花脸、老旦等许多行当就不使用京二胡。
的主要代表戏曲
有四大戏种:黄梅戏、泗州戏、庐剧、徽剧。当然,国人知道最多的可能是黄梅戏吧,但其他三种戏曲在也非常普及,特别是徽剧,四大徽班进京,使徽剧在同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
代表戏曲都有那些
豫剧经典曲目:【沟】(现代戏)【双双】(现代戏【红娘】
【对花】【花木兰【抬花轿】【打金枝】【穆桂英挂帅】【雪梅吊孝】
【唐知县审诰命】
【对花】【花木兰【抬花轿】【打金枝】【穆桂英挂帅】【雪梅吊孝】
【唐知县审诰命】
京韵大鼓
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与子弟艺术相结合,并霸道吸收京剧 梆子腔等声腔发展而成,曲调流畅明亮,跌岩起伏有致,强调字正腔圆。
二人转
流行于、、一带的曲艺,用板胡、唢呐等乐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说唱。
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山歌
(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
特点的民间歌曲)
信天游
:又叫“顺天游”a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无严格规定;材广泛,容丰富,诉苦和爱情题材占的比重较大;音域宽,音程跳动大;旋法,乐汇简洁,调式骨干音框架突出,双四度框架明显;多采用五声调式,徵,羽,商。
山曲
(酸曲儿)《割荠麦》、《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提起哥哥走西口》《人家都在你不
在》
花鼓戏:省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的总称。包括有花鼓戏(川调、打锣腔及民歌、丝线小调等类别,湘剧)、花鼓戏、花鼓戏、花鼓戏(琴腔、锣腔、民歌小调等,巴陵戏)、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另外湘西的阳戏,花灯戏也属于民间小戏的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