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
第一篇: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
一、创作历程与回顾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始于1915年由赵元任作曲的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随后萧友梅的《哀悼弓》成为学院派作曲家进行钢琴创作的开始。随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院派作曲家的创作视野也不断开阔,体裁、题材都日趋广泛,以风格主题为例,开始从中国风格、汉民族风格,转向西部风格、少数民族风格。
从整个西部主题钢琴曲创作的发展历程来说,作曲家从最初以民歌为基础直接取之用之,到间接取之用之,创作的成分比重加大,创作手法更加多样。西部民歌为作曲家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旋律、调性、调式方面西部民歌承接着东、西交流,古今对话的内在因子,这就为作曲家用以西(指钢琴)表中(中国西部主题)寻到更多的切合点。
二、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地域性分类
中国钢琴文献中,西部风格主题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占有相当比例,且艺术成就很高。这里的西部风格主要涉及到新疆、内蒙、西藏、云南、陕西等边猥地区和具有民族特的汉民族地区。1新疆主题风格钢琴曲的创作
冼星海的《哈萨克舞曲三首》可谓早期新疆主题风格钢琴创作的代表。此外还有储望华《新疆随想曲》,石夫《喀什噶尔舞曲》、《三首 塔吉克舞曲》、《第一、二新疆舞曲》、郭志鸿《新疆舞曲》,田联韬《塔吉克鼓舞》、孙以强的《春舞》。新疆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和改编历来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为主。可以说,新疆风 格钢琴曲是西部风格钢琴曲中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一类。2内蒙主题风格钢琴曲创作 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这是关于内蒙主题器乐曲的早期成功的代表作品。建国后,作曲家桑桐以数首内蒙民歌为基础创作了钢琴曲 《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为内蒙主题风格钢琴曲奠定了基础。内蒙古本土作曲家李世相创作了《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
3四川、西藏主题风格钢琴曲的创作
丁善德创作了《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在20世纪40年代,还涌现出一些此类风格题材的佳作,如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音画》。此外,黎海英根据四川民歌而创作的钢琴曲《
盼红军》。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钢琴组曲《西藏素描》是改革开放后西藏主题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4云南主题风格钢琴曲
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拥有众多民族成份,多样的民族孕育多样的民族民间歌曲。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和沈传薪的《云南民歌五首》是云南地域题材的代表之作。钢琴家郭志鸿也以云南民歌为素材创作了《云南民歌》组曲。5陕西主题风格钢琴曲的创作
陕西音乐主题风格以其浓郁的地方风味而别具特,作曲家蒋祖馨创作的钢琴组曲《庙会》是陕西主题风格钢琴曲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陕西主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北蓝花花的故事。据此而创作的钢琴曲,主要有汪立三的 《蓝花花》、叶露生的《蓝花花的故事》和汪立三的《兄妹幵荒》。6其他西部地域主题钢琴曲的创作
无调性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桑桐20世纪40年代用无调性技法在中国钢琴领域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由王洛宾先生上世纪30年代末在青海金银滩创作的西北风格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而成。
三、西部钢琴曲的艺术特
通过对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回顾,以及分类分析,西部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在于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西部民歌成为钢琴创作的重要素材。民歌是西部音乐的魂宝,各个民族的民歌资源都 异常丰富,也因此,不少民歌成为民歌主题变奏曲和钢琴套曲常用到的素材。第二,西部主题风格的钢琴作品,既有按地域分类呈现,也有以民族风格而划分,上述的主要 地域作品除了陕西是汉族音乐地区外,其余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是西部主题风格艺术 特的一大亮点。
第三,西部主题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具有地域性,在音、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有着鲜 明的特征。例如新疆地域的民族风格曲在节奏和音中就有侧重和借鉴。第四,创作新技法运用于西部主题钢琴创作。作曲家把调性旋律与无调性和声相结合,成功得诠释出的写法在这首乐曲中得以成功诠释。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的音乐主题钢琴创作历来受到作曲家青睐的原因: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
第一,文化深厚且多样。西部地区多是曾经历史上的繁荣地区,承载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 值。西北是中华民族祖先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这给予作曲家深度创作的空间。
第二,民族众多又有风情。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本身 就为作曲家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给予了他们广度创作
第三,西部音乐开放因子。从古至今,西部音乐都以对外开放和兼容,吸收着来自八方精华,并对中原乃至整个华夏音乐都具有影响,第四,创作素材取不竭。西部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形态最为丰富的地区,也因此成为旅行家 和徒步者的天堂。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时空广度、地理纬度,使作曲家创作无拘无束。
第二篇:矛盾作品的创作特
矛盾作品的创作特
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
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
的伟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民族危难当头的时代环境中党领导的解放区所处的历史地位,所体现的民族的伟大精神。
评论特
茅盾前期的文艺评论根植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后期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同时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长期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广大创作者学习世界文学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以促进现代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第三篇:主题摄影作品创作心得
《摄影技艺》课程作业之三
——主题摄影与创作心得
教育技术系
专业班级
13级数字媒体1班
学生姓名
游向阳
主题摄影作品《冬日》创作心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又到了冬季。冬天的景是别有味道的,冬天的景也是很富有味道的。于是在某一天,我拿起了相机走到了外面。摄影是通过记录
生活来表达美的,走在外面的空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去拍摄,拍摄什么,我的主题是什么?走了许久,也看了许久,我一直犹豫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与熙熙攘攘的人在我的镜头中反复的出现,交替。如果说“艺术是有意味的艺术”,那么摄影师就是去发现美和提炼美的。当我在准备拍摄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主题,什么主体。在一边走一边看的时候,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给了我几大的启发。于是我选择了“冬日”这个主题展开了拍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