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东⽅神韵于⼸弦之间——姜克美胡琴演奏艺术简介及代表作欣赏
寓东⽅神韵于⼸弦之间——姜克美胡琴演奏艺术简介及代
表作欣赏
2007-05-13 22:58:29| 分类:国乐飘⾹ | 标签:姜克美胡琴 |字号⼤中⼩订阅
寓东⽅神韵于⼸弦之间——姜克美胡琴演奏艺术简介及代表作欣赏
⼸弦乐器在唐代开始出现,⾄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但对于具有⼋、九千年历史的舞阳
贾湖⾻笛和两、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琴、古筝,以及各类编钟、编磬、笙、管、笛、箫等乐器
来说,⼸弦乐器可谓相当年轻。但是,近代以来,⼸弦乐器的发展却⾮常迅猛,百余年间形成
了⼀个庞⼤的体系,其成员有⼆胡、板胡、中胡、⾼胡、京胡、京⼆胡、以及流⾏各地的多种
多样的⼸弦乐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乐之中的「胡琴家族」。
胡琴家族长期以来处于民间的应⽤之中,其专业化道路仅从刘天华开始。与古琴、琵琶、
古筝等乐器相⽐,虽然胡琴缺乏传统理论的积淀,却给其探索者留出了⽆限的发展空间。道路
怎么⾛?多少胡琴演奏家为此⽽努⼒,多数⼈为此⽽默默⽆闻,少数⼈则光彩照⼈地冉冉升
起。在这些耀眼的星之中,⼈们常常可以发现姜克美的位置。
姜克美,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级演员、中国⼴播民族乐团胡琴⾸席。这位地道的沈阳
姑娘,⾝为潮汕⼈媳妇,不仅曲拉得美,⼈也长得美,带着中国北⽅⼈的外在奔放与南⽅⼈的
内在秀美,展现给⼈们的常常是赏⼼悦⽬的美感与审美享受。她⾃幼学习京剧、板胡,1978年
考⼊沈阳⾳乐学院附中,师从徐世隆先⽣学习板胡。1984年考⼊中国最⾼⾳乐学府——中央⾳
乐学院,师从李恒先⽣主修板胡,与此同时,触及各种中国⼸弦乐器,⼴泛求教于南北胡琴名
家,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板胡、京胡、⾼胡、⼆胡、中胡等胡琴类乐器的演奏技法,并把这些
乐器并列地成为了展现⾃⼰艺术追求与艺术表现的⼿段与途径。⼀专多能,博采众长,形成了
华丽细腻的演奏风格。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她对五种胡琴的⾳⾊、风格、技法等进⾏了再创
造,⽬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青年胡琴演奏家,被誉为「⼸弦⼤师」、「成功的姜克美模
式」、「当代最杰出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乐评论家是这样评论姜克美的:技巧娴熟,精细⽽富于变化;⽤⾃我的⽅式去感受和处
理⾳乐的语意;⼥性的温柔、细腻⼜使她的演奏始终洋溢着诗⼀般的灵⽓和激情。姜克美为⼈
谦和、低调,恬静柔美,没有那种「曾经沧海难为⽔」的孤傲与清⾼,与⼈们在舞台上、荧屏
上看到的那个在演出中神采飞扬、⽓度凛然的姜克美判若两⼈。她⽣活中不喜张扬,却在⾳乐
中尽情彰显个性。她⽤⼿中的弦,将东⽅⼥性的独特⽓质幻化成⼀道风景,⽤或急促或柔缓、
或平坦或跌宕的⼆胡声,把观众的⼼紧紧抓住了,也牵引了世界的⽬光……
聆听姜克美的演奏,听众可以品呷出三种⾳乐之品味,由此⽽使审美⼼灵得以安抚。⼀谓
华丽美。华丽是⾳乐演奏中所显现的⼤度与⽓质,在⾳乐上所体现的是对速度、⼒度的⾃如操
作和⼤幅度乐句间的⾃然衔接;⼆谓细腻美。所谓细腻是对乐曲风格的淋漓尽致的表现,⾳乐
上的具体体现是对各类装饰⾳的处理,乐句旋法上的多种变化,及上⾏、下⾏乐句的多种表现
⽅式;三谓东⽅美。这⾥融会了演奏⾏为和演奏⾳响间的相互关系。娴熟的技术可以使演奏轻
松⾃如,⽽轻松⾃如的演奏可以使听众⾝⼼放松,易于把精神融于⾳乐之中。姜克美做到了这
⼀点。加之她的着装与表情中所显⽰出的「东⽅⼥性的温柔」,更能使⼈有「赏⼼悦⽬」之
感。这三者的结合便被⼈们誉为「姜克美模式」。胡琴协奏曲《京风》是姜克美演奏的⼒作,
也是由她⾸演的作品。其中不仅应⽤了京胡、⼆胡、中⾳板胡、⾼⾳板胡、⾼胡等⼸弦乐器,
⾳乐风格也跨越了北京、河南、⼴东、陕西等地,展现出了中国胡琴家族的魅⼒和中国各地民
族民间⾳乐的风情。《夜深沉》也是她常演奏的乐曲。这⾸京胡曲牌来源于昆曲曲牌《思凡》
中「风吹荷叶煞」⼀段,最早被京剧《击⿎骂曹》引⽤,⽤堂⿎伴奏,后⽤于《霸王别姬》中
的舞剑表演,表现了⼀种外静内动之感。姜克美的演奏,运⼸果断,使旋律线条棱⾓鲜明,同
时⼜加以⼒度上的控制,把这种动静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毕业近⼆⼗年来,姜克美活跃于中外⾳乐舞台。⾃1988年⾸次在北京⾳乐厅举办个⼈胡琴
独奏⾳乐会之后,还在第六届「澳门国际⾳乐节」(1992)中再次举办个⼈胡琴独奏⾳乐会,
并应邀参加了「欧洲⽂化⾸都——⾥斯本⾳乐节」(1994)和「澳门国际⾳乐节」(1994)、
「CCTV多伦多海外春节联欢晚会」(1997)、「法国嘠纳国际电视节」、「葡萄⽛世界博览
会」(1998)、「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999)、「新加坡艺术节」、「⾹港胡琴节」等各
种重⼤国际性艺术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多伦多海外春节联欢晚会」、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乐会」、「中⽇邦交三⼗周年『中⽇友好之夜』⼤型⽂艺晚会」等演出活动。她曾与中国⼴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州交响乐团、中央⾳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台北市⽴国乐团、澳门中乐团、爱乐⼥室内乐团等国内外诸多著名乐团和指挥家合作,举办了⼀系列胡琴独奏、协奏⾳乐会。演出⾜迹遍及中国⼤陆各地,以及亚洲、欧洲、北美和港、澳、台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持中国古⽼的乐器,姜克美⼀步步踏⼊世界级的⾳乐殿堂:2000年起,连续三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厅、以及瑞⼠⽇内⽡联合国⼤会堂、德国柏林⾳乐厅、美国肯尼迪中⼼、林肯中⼼、⽇本NHK⾳乐厅等著名剧院演奏了不同类型的胡琴协奏曲,向欧美观众展⽰了中国拉弦乐器独特的艺术魅⼒,获得⾼度赞誉。特别是她在奥地利⾦⾊⼤厅表演的拿⼿绝活——胡琴连奏《
胡奏风韵》,⽤京胡、⼆胡、板胡连奏三种乐器的代表曲作《夜深沉》、《⼆泉映⽉》、《花梆⼦》,奏出了中国⽂化的神、韵、意,引起巨⼤反响。
姜克美出版有《京风》、《中国板胡》、《胡琴轻⾳乐》等个⼈专辑;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民⼴播电视、中国国际⼴播电台、法国电视台、泰国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电台录制了各类中国胡琴⾳乐、个⼈独奏⾳乐会和专题节⽬;《⼀个都不能少》、《我的⽗亲母亲》等电影中的胡琴⾳乐,便是姜克美倾情演绎的;去年央视收视率冲冠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胡琴⾳乐亦出⾃她⼿。她所制作的中国民族器乐⾳乐电视作品《虞姬》和《北风吹》分别荣获「全国第⼆届城市⾳乐电视节⽬⽐赛」的⾦奖和银奖。
下⾯介绍姜克美演奏的⼏⾸著名胡琴作品。
01.京胡与乐队《夜深沉》,吴华编曲
《夜深沉》是⼀⾸脍炙⼈⼝的京剧牌⼦曲,在京剧《击⿎骂曹》和《霸王别姬》中⽤以配合弥衡击⿎和虞姬舞剑。乐曲以昆曲《思凡》⼀折中《风吹荷叶煞》⼀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改编发展⽽成。
《风吹荷叶煞》的唱词内容是⼩尼姑哀叹⾃⼰⾝⼊空门,过着寂寞凄苦的⽆聊⽣活。⽽《夜深沉》的
作者运⽤民间⾳乐创作中常⽤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法,曲调由繁⾄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刚劲有⼒的新型乐曲。乐曲结构严谨,流畅激昂,刚劲有⼒,充满激情。曲名出⾃⾸句唱词的头上三字。在此曲中,作曲家吴华⼤胆地把单⼀板式发展成由⾏板、⼩快板、快板、垛板、急板等多板式的⼤型曲牌。它集轻盈的舞姿、英武的剑术、复杂的⼼情和严酷的战争于⼀曲,多层次、多视⾓地刻画了虞姬⼴阔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乐曲《夜深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性典雅温柔的美丽形象。
新世纪之初,被誉为胡琴全才的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把这⾸作品带到了维也纳⾦⾊⼤厅、带到了柏林⾳乐厅,带到了⽇内⽡联合国⼤会堂……所到之处,观众⽆不为这独具京韵的传统作品所震撼,为这位中国⼥性刚柔相济的演奏风格所折服,他们长时间地站⽴⿎掌、欢呼,希望能再次感受到中国胡琴的独特魅⼒。姜克美对于这⾸作品的处理⾮常特别,她将原来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升华为对中华古代⼥性的赞美,突出了中国⼥性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她在京胡演奏中加⼊了特别技法,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弥补了京胡柔美不⾜的缺陷,把整个作品表现得动感⼗⾜⼜不乏温柔、既⼤⽓⼜典雅、还有⼀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以坚定有⼒的节奏和⼀⽓呵成的旋律进⾏,其中有⼀段富有中国⽓派的击⿎艺术与京胡的竞奏,演出形式独特,在刚劲中包含着了⽆⽐柔韧的感情,使乐曲倍添光彩,⼤有荡⽓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02.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张长城、原野曲,张⼤森配器
板胡与乐队《红军哥哥回来了》,亦称《哥哥回来了》。乐曲是根据「碗碗腔」⾳乐改编⽽成。「碗碗腔」是流⾏于陕西华⼭北麓华梁等地区的⽪影戏剧种,因其以碗碗(形如⼩铜钟)为主要的打击乐⽽名,其⾳乐委婉动听。乐曲开始以欢快华丽锣⿎般的节奏,表⽰热烈欢迎亲⼈的场⾯;第⼆段转⼊慢板,旋律委婉悠长,加以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细腻⽽深刻的抒发了深厚的情谊及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第三段再现了第⼀段的曲调,像⼈们在欢腾的锣⿎声中唱出了欢送的歌声。
1995年4⽉,姜克美在第32届法国嘎呐电视节的「中国专题⽇」上,⽤板胡演奏了该曲。她⽤娴熟的技巧和对⾳乐内涵深刻的把握,把乐曲⼈物悲欢的感情细致⼊微地表现了出来。当姜克美收⼸的⾳符停顿,⽚刻,全场听众先是鸦雀⽆声,尔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法国著名电影艺术家、海洋科学家库斯托在姜克美演出完毕后,握着她的⼿说道:「你的演奏太棒了,我特别喜欢中国⾳乐。你的⾳乐使我想起了中国的⽼⼦和庄⼦。如果我以后拍中国的⽚⼦,我⼀定请你演奏⾥边的⾳乐。」可见他不仅被中国⾳乐所感动,还对⾳乐所传达出的⼀种纯粹的中国古⽼的⽂化内涵产⽣深刻的联想,再次印证了中国⾳乐所具有的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
03.胡琴协奏曲《京风》,莫凡作曲
胡琴协奏曲《京风》以浓郁的北京地区的戏曲、曲艺和民间⾳乐为素材,⽤京胡、⼆胡及板胡三种胡琴,分别描绘了京城古都的宏伟殿堂、明媚景⾊和别具特⾊的民俗民风;展现了古都的风姿、风采、风情与风貌;讴歌了具有悠久历史、秀丽景致和朴素民风的华夏古都。
03-1.第⼀乐章:紫禁城(京胡与乐队)
⽤京剧⾳乐描写具有帝王风范和权贵⽓派的京城故宫。历史演变、⼈间沧桑、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流传下⽆数可歌可泣,令⼈感慨的故事。
03-2.第⼆乐章:芦沟⽉(⼆胡与乐队)
以河北梆⼦⾳乐为主要素材,描绘芦沟晓⽉的动⼈景⾊。夜曲娓娓的歌唱,表现⼈民渴望和平、安宁与热爱故园故⼟的满腔深情。
03-3.第三乐章:庙会(板胡与乐队)
以北京曲艺单弦,京韵⼤⿎的⾳乐为素材,表现新春佳节,民间庙会的热闹情景,民间艺术荟萃、⾊彩缤纷,秧歌杂耍,戏狮舞龙。在表现民俗风情的同时,展⽰了京城⼈民乐观豪爽和幽默诙谐的性格。
该曲由著名作曲家莫凡作曲,乃其成名之作。该曲是作曲家为姜克美演奏胡琴系列,展⽰其⼀专多能的技艺⽽量⾝定做的,于1994年澳门国际⾳乐节⾸演获得成功。该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乐章《紫禁城》(京胡与乐队),第⼆乐章《芦沟⽉》(⼆胡与乐队),第三乐章《庙会》(板胡与乐队),分别⽤京胡、⼆胡、板胡演奏。通过该曲,她向听众全⾯展现了她⾼超的京胡、⼆胡和板胡演奏技艺。
她的演奏⾳⾊明亮,乐韵华美。在把握不同乐器和乐曲风格⽅⾯胸有成⽵,运⽤⾃如。她善于把各种演奏技巧融于发⾃内⼼的、从容⾃在的歌唱之中。热烈⽽不夸张,抒情⽽不造作,深沉⽽不拖沓。⾳乐质朴亲切,典雅⼤⽅,处处表现出⼤家的风范。
04.板胡独奏曲《⼤姑娘美》,彭修⽂编曲
根据东北民歌改编的板胡独奏曲《⼤姑娘美》,曲调⼗分明快,表现了中国⼥孩⼦的纯真、含蓄。同时,由于改编⾃东北民歌,乐曲还表现了北⽅姑娘的俏⽪和泼辣。这⽀曲⼦被端庄秀美的⼥演奏家姜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板胡咿咿呀呀地把⼀个美丽、羞怯、直爽⽽⼜热情的东北⼤姑娘形象栩栩如⽣地展现在了⼈们的⾯前。她通过⾃⼰娴熟的技艺恰到好处地把她对曲⼦的理解传递给了听(观)众,使听(观)众被她本⼈及她的板胡所创造的东⽅神韵沉迷得如醉如痴。
记得前年在⼴州星海⾳乐厅听过⼀场民族⾳乐会,主要演奏家为本地⼆胡演奏家曹⽟荣。作为特邀嘉宾,姜克美专程赶来演奏了京胡协奏曲《夜深沉》(与⼴东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合作)和这⾸板胡独奏曲《⼤姑娘美》。记得她那晚是⼀袭鹅黄⾊的中式长裙套装,美好的颜⾊、恰到好处的剪裁配上她⾼挑的⾝材,显⽰出⼀种东⽅⼥性特有的柔美。婀娜的⾝影,恰如其分的肢体摆动加上抑扬顿挫的板胡⾳⾊,⼗分完美地诠释了《⼤姑娘美》这⾸曲⼦。从此之后,在我⼼中,⼤姑娘美就和姜克美画上等号了。⽽且,从此有了另⼀个⼼理定势,即⼥性演奏家总是美丽的化⾝。我常常搞不清楚,是⾳乐本⾝重塑了她们的形象,还是美丽的⼥性本⾝就更容易具有⾳乐的慧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