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论文音乐特征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论文音乐特征论文
摘要:本文所述只是民族音乐的皮毛,音乐的各个领域更是博大精深,要想学会欣赏民族音乐任重而道远,需继续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多方面技巧,常出去采风,多听多看,才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同时各个民族又都有着自己本民族、本国家不同的音乐特点。中国的民族音乐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风俗性,民族音乐以它特殊的优越形象及特点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空间。我们在欣赏音乐乐曲的过程中,也不难感到由于不同的地域风俗人情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风格。那么中国的民族音乐为什么会这么丰富多彩呢?中国是一个既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各个民族的传统风俗各不相同的国家,又是一个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的国度。下面笔者就按民歌与民乐两个大类,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特性。
一、民歌的由来
民歌是怎么来的?民歌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由劳动大众在日常的劳作过程中口口相传、口耳相传而形成的,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歌一个很大的特点。比如,人们谈到的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信天游体裁中的一首具有典型信天游风格的陕西歌曲——《脚夫调》,它就是赶脚人在长期的赶脚过程中,为了排解寂寞、缓解思念家人的心情,从而你传唱给我、我传唱给你听的一首信天游体裁的歌曲,歌曲表达了脚夫
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无奈。但是当初创作或唱这首歌曲的人未
必就会写词谱曲,歌曲的随意性极强,也许这个人唱的歌词与曲调是一个调而那个人唱的歌词与曲调就是另一个调,两人的词曲风格虽然差异,但表现的思想精髓是一样的。这就体现了民歌的随意性。当然,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在与国际接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这种职业的人。这首歌曲现在已经被中国一个民族歌唱家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唱,可见它存在的价值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之高。
二、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1)号子:号子体现的是一领众合的团结精神,其中有打夯号子、插秧号子,最受广大众喜欢的是船工号子,当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在长江、黄河上已经没有了那些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船工,但这样的民族音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已经根深蒂固于文化之中,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政治彩、音乐彩。(2)山歌:山歌的特点有别于号子,它的节奏自由缓慢,多数都是广大民众抒发情感的歌曲。山歌包括“花儿”“信天游”等。主要歌曲有《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3)小调:小调也被叫做小曲,基本流行于农村,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诉苦的,有抒情的,也有表现日常生活的。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现代民歌与古代民歌的表现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却有着
一脉相传的渊源关系,在文化现象上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根。
三、典型的少数民族歌曲的特点
1.蒙古族长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装饰音非常多,这一特点奠定了蒙古族长调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地位,目前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中有很多人在研究蒙古族长调。典型的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表现了蒙古族牧民青年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2.维吾尔族歌曲
维吾尔族歌曲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习俗歌曲等类别。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属于爱情歌曲的分类,它的歌词是在赞美恋人,劝人们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开阔的胸怀。
3.藏族歌曲
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以及甘肃、四川等省,由于特殊的地域特点,藏族民歌的旋律起伏较大,悠长且高亢,非常具有高原特,经常用到民族调式、重点羽调式、徵调式、商调式及宫调式等几种调式。
四、民族器乐
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各少数民族的乐器也是纷繁多样,有打击乐器,有弦乐器,有弹拨乐器,各有特与不同。
1.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马头琴”历史悠久,是从唐代的奚琴发展演变来的。在成吉思汗时期流行于民间,整个琴身为木质,有两根琴弦。它的发音箱体是梯形,这个乐器的声音圆润,低回并且婉转,音量不大,传说是一个牧民为怀念自己心爱的已经死去的小马
而做的,用小马的腿骨做了琴柱,用馬尾巴上的毛做了琴的弓子和琴弦,并且按照小马的样子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了琴柄的顶部,这样即便是不了解蒙古族的外国人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个乐器叫做“马头琴”。这个乐器在表现骏马在草原上驰骋、撒欢儿、嘶鸣上独具特点,是任何乐器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中国的一位马头琴大师的演奏,更是出神入化,琴人合一。它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新疆的乐器以鼓类为多,鼓身扁圆,鼓口直径大小不一,但多以能一只手就能拿到的大小为宜,还有的在其外檐安装上金属质地的小片,这样在敲击乐器的时候,鼓身的动物皮质与金属声音融合在一起,也是非常别具一格的美妙之声。
以上所述只是民族音乐的皮毛,音乐的各个领域更是博大精深,要想学会欣赏民族音乐任重而道远,
需继续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多方面技巧,常出去采风,多听多看,才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