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教 育
【摘 要】当今的音乐教学中唱歌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歌唱的气息,咬字、吐词、共鸣等声乐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通过音乐的教学,使学生有感于音乐源自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来充分体现音乐情感的丰富性和阳光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奋进!
【关键词】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个人兴趣爱好与当前社会审美的需要。从而转变单纯的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教学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欣赏和鉴赏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歌唱教学中,体现到“美的放矢”,“情”的张扬,“质”的提高,“素”的进步呢?
在歌唱的教学中,除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动听、优美的歌声去打动听众,更应通过突出作品中所蕴含原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人。使听者的思想道德水准都有新的升华,新的取向。在这里我们教学工作者也许会存在些许的误导:总认为只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唱歌技能,认真吐字、咬词、体会共鸣等就是一节好课,那么在好的声音条件下,在技能发声的掌握中,我们歌唱的情感是否能体现呢?例如我在教学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在环视上课的安静之后,我严肃认真地放响这首十亿人口耳熟心明的
歌曲,随着歌曲旋律的上行我心涌动着一股股热浪,目视我对面的学生,有个别学生端立正坐,有两个学生举手站立敬礼,那一份涌动更加升腾,可是在我的视目间也出现了令人不堪的一幕:有几个学生看着敬礼的学生嬉笑,有几个呆愣着木头一般没有反应,还有的学生随意得轻动几下唇齿,手里还在不经意得翻阅着课本……我心中有种滴血和悲凉,那一刻我的思想只想着作为这一节课的这个“领头羊”,我该如何领好这个头?
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学校教育的逐步加深,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增进,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更可以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应出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唱国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孩子们我们从这里开始吧!欣赏故事《刘胡兰》片段,体会小小革命者的英勇气概,孩子们有了兴趣。听听《共产儿童团歌》小小少年手执红
缨的英姿接班人,孩子们有了模仿。在领
略一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片段,体会苦
海出生孩子的机智和勇敢,孩子们看了振奋。
再观赏到首都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课件:孩子
们开始有了肃穆和认真,更多的孩子们站立
了起来,自觉行注目礼,自觉地队礼在默唱
中高高举起。
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的确,激昂的音乐催人奋进,对学生的精神
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学生在思
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
从而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的能力。在此渲染的环境中了解当时的背景,
及其创作此曲的小故事,在力度剖析,上行
的学习应用中反复吟唱曲调,再加入力度朗
诵歌词,休止的应用得当,教师示范,齐唱
的欣赏,然后再来投入情绪。演唱气势在:
“刚、劲、向上、催”的技巧应用中推出层次,
展现高潮。此时才体现跌宕起伏,孩子们的
声音在引导和激励中奋起昂扬。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是音乐教学的首要问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
朋友。在片段欣赏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旧时代少年儿童
悲凄的生活以及浑浊的世界,在这一份情感
的传递中,孩子们的音乐素质迅速得以提高,
使孩子的音乐情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此
时孩子们把“休止”唱的干净利落表现了国
家和民族危亡之际革命者的坚定与奋进。把
“上行”唱的一声高过一声,恰似革命者一
股、两股、三股、如潮水般连续涌现,更好
似百万个、千万个、亿万个少年儿童奋然跃
起决心为今天的新中国加油、出力、奋发!
冲锋号在吹响,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
进!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
神充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孩子们开始脸
绯红,激动不已,跃跃欲试。说一说此时的
心情,此时像决堤的江水,你一言我一语,
说英雄的、说学校升国旗时你做的我做的,
强烈的反响在教室里回荡。
在这个音乐的时间里,阳光仿佛也明媚
了许多,阳光也充满了笑容,这是从内而外
的阳光。三连音构成的号角似的音调,似在
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情”在心灵
的感受中唱颤心声,民族豪迈的气概在眉宇
间流泻,在激情中把“情”心生而出,歌者
把音乐的灵魂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聆听着不
但激励自身,还能感动他人,课堂气氛也推
向高潮,使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
翱翔在音乐的天空中。
一首再好的歌,他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才
能赋予他生命。有了生活的经历,文化的修
养和丰富的想象力,再体会,分析,加之情
感的基础在运用歌唱的技巧,将歌曲内容深
刻的表现出来。我们才能从脑、从心、从情
中打动和感染听众,才能使观众心会神怡。
音乐如同直立行走和语言功能一样,是
人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他出现在
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并帮助人们在恶劣环境
中生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
词作者聂耳和田汉生活在旧中国时期,他们
亲眼见到旧中国人民生活在破败凄凉贫苦艰
辛的生活之中。眼见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
族压迫下工农众的痛苦生活和日本军国主
义的武装侵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危机日益
严重。他们思考着要创造《革命的音乐》,
创造“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众的
情绪”的音乐艺术。田汉这位著名的诗人、
戏曲家再被敌人逮捕前仓促的将歌词写在烟
盒上送了出来。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的迫害
在出国之前坚定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作者怀
着一颗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坚强决心,作者
怀着一颗为劳苦大众呐喊的心,向众深入
汲取新鲜材料,创造新鲜的艺术,努力寻求
时代的大路。于是,这首能激起人民众强
烈反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了。
革命者的这种激情,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
感染着我们这一带。我们的传唱,教育感染
着现在的一代再传唱,再继承这不畏的精神
为中华的更富强而奋斗。孩子们的精神在此
净化、激励、升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
移默化的高尚情操。
音乐无处不在,它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纽带。聂
耳创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美国著
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之后深切同情和支
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灌输唱片,
将此歌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
支持中国。因此不管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那一种文化,都无一例外地把音乐当做重要
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此作为一个中国公民
唱好国歌,是必定的。孩子有了国歌的引导,
有了祖国的关爱音乐自然要达到一个新境界。
实践证明,创造性的教学和积极的接受
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创新求异,才能培养学
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体现了当今教
育的主题了。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探索、
开拓音乐教育新局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
尽的义务。
今天周一的升旗仪式,孩子认真的表情,
激昂的声音在五星红旗招展的辉印中发自内
心的体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热爱
和激昂,听那歌声一代新时代的接班人张扬
个性、奋进!有骨气的有中华民族气节的新
一代接班人就这样诞生了。
从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想到的
833200 新疆奎屯奎管处中学 新疆 奎屯 张艳萍
都市家教 24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