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稻
第四章  
第一节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重要作物。我国稻作面积仅次于印度,但稻谷总产量居世界产稻国之首。2001年我国稻谷总产量约占全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1%,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
水稻高产栽培特性:
1、水稻根部有通气组织,可从地上部分取得空气以供根系生长,因而可在水层条件下栽培。这样既可以充分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又可以通过水层管理来调节土壤养分状况、田间小气候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抑制病、虫、杂草的发生,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稻虽属于C3作物,但光合效率较高,与C4作物接近,生物产量较高,加之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较协调,经济系数一般为0.50.6,因此,经济产量较高。
3、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310μm,粗纤维含量仅含2.2%,虽然蛋白质含量7%~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因此,米饭不仅细致可口,而且稻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较高。此外,稻米的价格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贮藏,稻草、稻壳等可以综合利用,因此,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二、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类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的水稻在植物学上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目前世界上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但栽培的只有两个种,即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za L.)和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arrima Steud圆形脸适合什么发型)。普通栽培稻又叫亚洲栽培稻,叶片及颖壳上有茸毛,叶舌长而尖;非洲栽培稻叶舌短而圆,叶片及颖壳上无茸毛,称为光身稻。两种种间杂交,Fl代完全不育。普通栽培稻丰产性好,类型多,世界各地均有栽培。非洲栽培稻耐瘠薄,但丰产性差,只限于非洲一带栽培,逐渐为普通栽培稻取代。
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演变来的。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栽培稻种起源于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姆、尼泊尔、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西南。我国华南很多地区都有野生稻,包括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WGriffith)、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和疣粒野生稻(O Meyswlana Baill)。其中普通野生稻分布最广,一些特征特性与我国栽培的籼稻相近,杂交容易结实。说明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的亲缘关系相近,是我国栽培稻种的祖先。
(二)栽培稻种的类型
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
我国的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来的气候生态型。其中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
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早、中稻和晚稻是适应不同光照条件而产生的
气候生态型。其中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变异型。中稻的迟熟品种对日长的反应接近晚稻型,而中稻的早、中熟品种则接近早稻型。
每个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地土生态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
每个型再分为粘稻(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秥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粘稻为基本型,糯稻为变异型。
这里分类所谓的早、中、晚稻和双季稻的早、晚稻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早、晚而言。
三、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水稻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栽培,而以亚洲为最多。亚洲的水稻栽培面积占世界的90%以上。2001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15 204.2hm2,平均单产为3 852kghm2,稻谷总产量为585593kt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4450公司起名大全2021最新版的hm2,中国2858.7hm2,印度尼西亚1170hm2,孟加拉1 070hm2,泰国1 050hm2
稻谷总产量较多的国家:中国181 515kt,印度131 900 kt,印度尼西亚49 400kt,孟加拉35 075 kt,越南31 106kt祝母亲节日快乐的话.泰国24140kt,缅甸20600kt
水稻单产较高的国家有澳大利亚9531kghm2,埃及9103kghm2,美国
7015kghm2,韩国6830kghm2,日本6672kghm2,中国6 350kghm2
在栽培形式上,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以育苗移栽为主,澳大利亚、埃及、美国和巴西等则以机械化直播为主。在水分管理方面,绝大部分水田进行灌溉,但在南亚和东南亚一些雨量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也存在依靠天然降雨养稻。
四、我国水稻生产概况蔷薇之心
(一)我国水稻发展的简要历程与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据对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谷进行的同位素
示踪分析,我国水稻栽培至今大约已经有六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汉代,就盛行用直辕犁耕田,文献中已开始记载插秧。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提到排水晒田技术,《沈氏农书》中已论述了看苗施肥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水稻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实验,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指导稻作实践,使许多科研成果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除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外,在栽培方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稀少平栽培、湖南省连源地区的水稻规范化栽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氮调法施肥技术、辽宁省的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江苏省的叶龄模式栽培、黑龙江等地的旱育稀植栽培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江西农业大学的水稻生长日历模型RICMA)等的研究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稻作技术的改革。
因此,我国稻区有所扩展。全国水稻栽培面积由1949年的2 533hm2发展到2001年的2858.7hm2;全国水稻平均单产由1949年的1 890kg/hm2提高到2001年的6350kghm2,全国稻谷总产量由1949年的48640kt增长到2001年的181 515kt
目前,各地均出现了大面积平均单产8000kghm2的水稻,新疆、宁夏、辽宁等水稻高产区的平均单产已达到8000kg/hm2左右。各稻区还出现了许多高产单位和小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桂朝2号和滇榆1号在云南已实现了15000kghm2,赣化2号在江苏徐州已连续几年达到了13500kg/hm2左右,连北方的新疆、辽宁等地也出现了12000kghm2以上的高产田块,就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平均单产9000kg/hm2也并不困难。
然而,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产量波动较大,同世界最先进水平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是同我国自然条件下的水稻潜在生产力及高产典型所达到的现实生产力相比,差距也很大;优质稻比重较小,稻米加工档次低,稻米品质急需提高;水稻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效率较低。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水稻生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分析,是机遇大于挑战。即入世以后,市场开放,减少贸易壁垒,利于大米净出口;公平竞争,国内外价格接轨,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贸易和交流增多,容易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稻作产业化。根据市场需求和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实现均衡增产的同时,生产安全优质稻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扩大出口,是我国水稻栽培的努力方向。
(二)我国水稻种植区划
1.稻作区划 
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稻区。根据丁颖对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和近二十余年我国水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的进展, 可进一步划分为六个稻作带。其中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内又划分为南部双季稻作区和北部单双季稻作区;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又划分为南部早熟稻作区和北部特早熟稻作区;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又划分为东部半干旱稻作区和西部干旱稻作区;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区又划分为云贵高原稻作区(包括西藏东南部)和青藏高原区。
2.种稻条件 
水稻原产热带,具有好湿喜温的特性。因此,种稻首先要有水量和温度两个条件。水量多少,决定能否种稻和种植的比重;温度高低,决定稻作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
1)种稻的水量条件。
水稻生长期间,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和地下渗漏的水量合称稻田的需水量,前两者又合称为稻田的腾发量。需水量中的渗漏量可以通过耕作条件来改变。因此,能否种稻主要决定于稻田腾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达两者的比值叫做稻田的干燥度。凡稻田干燥度大于1,表明该地区天然降水不足以供同面积稻田的腾发,必须汇集较大面积上的降水,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北方除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干燥度在1左右外,其余地区都在2华汉是谁~6之间,因此,必须有充足的人工灌溉水源才能种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