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机插秧生产技术小结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今年水稻生产形势分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今年我场水稻生产形势喜人,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叶正常,体适中,长势平衡。今年水稻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三多一轻”,即高产典型田块多、有效穗多、新品种新技术运用多,“一轻”是病虫草危害轻。全场近6万亩水稻,亩成有效穗23.3万,每穗实粒数103.2粒,千粒重29.3克,理论单产704.5公斤,实际单产达652.4公斤,实现了丰产丰收。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机插秧生产情况简介
今年我场共推广种植机插稻面积55000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1.6%(明年将实现100%机插秧),落谷期从5月12日开始到6月5日结束,栽插期从6月5日开始到6月25日结束,每亩密度1.8-2万穴,基本苗7-10万,整体表现超出预期,有效穗足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平均亩穗数比人工移栽高1.53万,每穗实粒数基本与往年持平,经初步测产,机插稻平均亩产高于手插稻14.6公斤,其中出现很多7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机插秧推广面积比例最大的新星分场,平均亩产达671.2公斤,列全场第一位,机插稻的推广,既使产量有了保证,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缓解了用工矛盾,最终提高了经济效益。
表一 机插秧与人工移栽秧产量结构比较(以泗稻10号为例)
项目 | 总粒数 | 实粒数 | 结实率 | 亩穗数 | 千粒重 | 实产 |
机插 | 126.2 | 118.5 | 节约粮食手抄报内容 93.9 | 22.8 | 26.5 | 627.3 |
人工 | 135.1 | 125..5 | 92.8 | 21.33分钟英语演讲稿 怎么煲鸡汤好喝 | 26.5 | 625.7 |
三、今年水稻生育期间气候特点:
由于特殊气候的影响,今年我场大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推迟10天左右,这也直接导致水稻整体栽插期大幅推迟,导致秧苗超龄现象严重,今年我场水稻是6月5日开秧门,而去年同期水稻已栽插20%,大大缩短了有效温光资源量。加之前期一直低温寡照,对早栽田块的秧苗早发十分不利,分蘖发生率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稻分蘖明显滞后于叶龄,体严重不足。根据苗情分析,今年移栽后半个月之内基本未发生分蘖,是机插稻分蘖较迟的一年。进入7月,随着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分蘖急剧增加,尤其是7月2日到7月7日的5天内分蘖增长了10.5万,平均日增量达到了2.1万,而同比去年7月2日到7月7日5天内只增长了6.2万,日增长量为1.24万,从而使今年虽然够苗期比去年迟2天,但高峰苗出现的时间早,今
年为7月15日,而去年为7月18日。水稻生育中期温光条件较好,长势平稳,破口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极端高温,对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后期昼夜温差大,对水稻灌浆结实较为有利,使得粒重比去年有了较大提高。
四、 机插秧主要生育特点
(一)缓苗期长,发苗快。 机插秧移栽叶龄小,栽插时植伤较重,加上田间水层较薄或无水层,因而活棵慢,缓苗期长。定点观察显示,机插稻在栽后均要经过2个叶龄左右才开始分蘖,达到预定穗数的够苗期一般均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一个叶位之内。如19大队3号田6月9日机插,基本苗为9.5万的武育粳3号(塑盘),到15天后的6月25日,叶龄期从3.8增加到6.5叶,茎蘖才增加0.3万,在定点的其他机插秧田中,茎蘖数基本未变。这表明,机插秧的缓苗期(从栽插-分蘖开始)需15天左右,比人工移栽稻延长7天左右。掌握机插秧的发苗动态,有利于及早采取控苗措施,建立高光效、高积累体。
(二)够苗期与高峰苗期提前,高峰苗偏高,成穗率较低。机插秧的栽插深度较常规手栽秧浅,正常生长后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发苗势强劲,要及早采取控苗措施。今年由于前期的连续低温寡照使得我场机插秧的够苗期推迟,但进入7月份的高温天气使得高峰苗时间提
前,大约在法定假日安排7月15日左右,叶龄在11-12叶之间,高峰苗数35-40万之间,最终亩成穗数在23万左右。
(三)成穗叶位与分蘖发生率。据观察,机插秧一般在6叶期以后才有分蘖发生,而此时出生的是第4节位的分蘖,1-3叶位分蘖全是空缺。此外,机插秧与第9叶同伸的分蘖是最后的成穗分蘖,9叶以后出生的基本为无效分蘖,与9叶同伸的是7叶位的分蘖。因此,机插秧的成穗叶位主要集中在4-7叶位。
(四)基本苗与分蘖发生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和每亩穗数呈正相关。在机插栽培中,确定适宜基本苗是充分利用机插分蘖优势的基础,基本苗过多将显著影响机插稻的分蘖发生。机插栽培中基本苗数合理(7-9万),不仅分蘖发生高,而且分蘖成穗率也高。基本苗过高,二次分蘖的发生和利用明显弱化,而且单株成穗数和粒数也明显减少。反过来,基本苗过少,尽管分蘖能充分发生利用,单株成穗数也较多,但总体穗数不足,也不能实现高产。只有基本苗适宜的既能充分利用分蘖,有利于优化体结构,又能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大穗型,提高粒重,实现高产。
五、主要技术措施
(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我省实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的契机,加大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力度,加快高产、优质、高抗水稻新品种推广步伐,发挥品种增产、增效潜力,确保全场水稻全部在国标三级以上,加快全场水稻优质化进程。根据近两年大面积生产和专家考察论证,我场确定以“武育粳3号、镇稻99为主导品种,搭配种植淮稻5号、泗稻怎样设置电脑的开机密码10号等高产优质品种。
淮稻5号属迟熟中粳稻品种,产量三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好,比武育粳3号增产约3-5%,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严格控制播量,培育适龄壮秧,打好高产基础。我场机插秧全部采用塑盘流水线育秧,传统的大播量得到控制,充分利用最适分蘖节的一次分蘖成穗,同时还能提高每穗粒数,不但每亩节约用种1kg左右,而且秧苗素质好,缺穴率低,我场播量以150克/盘为宜,机插临界期为6月20日,秧龄18-20天,苗高控制在17cm以下。
表一 塑盘育秧与双膜育秧秧苗素质比较
处理 | 缓苗期(d) | 成秧率 | 秧苗素质 | ||
秧苗期(万) | 大田期(%) | 株高(cm) | 叶龄 | ||
塑盘 | 16 | 1576 | 82.5 | 13.5 | 4.5 |
双膜 | 17 | 1338.5 | 76 | 12.2 | 4.3 |
自制葡萄酒(三)很抓整地质量。整地质量对机插秧的最终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栽插质量的好坏与整地质量有直接关系,整地质量好,不仅有利于栽后大田的管理,而且缺穴率低,成苗率也高。机插大田要求田平、底实、地表无残茬,段面内高低差小于3cm。
(四)确保机插秧栽足基本苗。有不少单位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导致秧盘数量有一定的缺口,于是通过降低基本苗来弥补,这种做法不可取。随着栽插期的大幅度推迟和超秧龄的加剧,为最大限度降低机插秧的产量损失,应切实保证栽足基本苗,6月19-21日之间栽插的亩基本苗不低于9万,6月22-25日之间栽插的亩基本苗不低于10万。
(五)狠抓秧苗化控措施。将秧苗化控作为一项关键措施来抓,对化控不力单位及时予以批评指正,既控制了秧苗高度,又提高了秧苗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超秧龄带来的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