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
⑥后来的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那段日子是单调的,我却在这种单调的练习中感受到了一种踏实。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开始一家一家跑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也上网去查了资料,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
②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不过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⑪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⑫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⑬后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⑭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⑮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⑯一缕阳光打在我脸上,也照在了我心头,拂去了积攒在我心头多日的阴霾。我终于明白
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⑰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选自《故事家》2018年10期,有改动)
42.阅读⑥——⑯段,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 |
赛前准备 | ① |
② | 平静 |
③ | 难过 |
画室看画 | ④ |
4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
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4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是谁家的姑娘是什么歌A.文章第①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下文写我的转变作铺垫。
B.从第⑤段“我”的表现可看出我的虚荣与自负的心理。
C.第①段“剥夺”一词指“我”没在比赛中获奖,因而觉得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丢失了。
D.全文的主人公是美术老师,正是由于美术老师的点拨与教育,我才走出失利的阴影,重获自信。
E. 文章重点叙述了“我”参加美术大赛前后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45.文章标题“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比”的看法。
(链接树料)由于觉得校服比较单调,体现不出个性,省城一些中学生开始在穿鞋上“较劲”,类似“你的鞋是几代”、“多少钱买的”成为课余交流的热点话题。记者了解到,一双名牌鞋动辄上千甚至几千,让家长苦不堪言。
(源自网络新闻)
【答案】
42.踏实 参加比赛 得知结果 释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等)
43.此处运用动作与语言描写。从“冲”“跑”及问话中,表现出“我”对自己美术大赛能够获奖充满期待的心理(或急于知晓获奖结果的心理)。
44.BD
45.含义:既指我的画画水平得到了提高,更指我通过这次比赛,明白了比较的意义,我不再自卑与痛苦,我变得乐观阳光了。看法:我们不应和别人比物质条件,像材料中某些中学生的做法就不可取,因为“比”的目的并不是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和虚荣,物质条
件再好,也是家长给的,并不是凭自己的能力得来的,没有价值。比要与曾经的自己比,像文章中的“我”那样,在比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付出努力、时间和汗水的同时,让比见证自己的成长,这才是比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