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吴永胜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
吴永胜
(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类型结构不平衡、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社社团的功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亟需通过完善类型结构、构建社团成员团队精神、加强社团干部建设等途径推动社团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3-0248-02
大学生社团亦称高校社团,是指大学生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自发组织和参加,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制定社团章程,并据此开展相应活动的众性业余组织.[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高校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大学生社团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学社社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及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活跃校园文化,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强化对大学生社团的监管与支持已达成共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在具备一般高校社团的所拥有的特征与功能前提下,还拥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与功能,例如教育抑制功能.[2]因此其意义与作用越是不可忽视.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相对滞后性及文化构成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类型结构不平衡、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内部管理运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亟待通过有效途径加以解决.赤峰娱乐
下面先就当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
1 类型结构失衡
由于大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及个性追求,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也和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社团一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根据有关大学生社团类型的调查,按组织社团的目的与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即学术类、文体娱乐类及服务、勤工、实践类.[3]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所组建社团中学术类数量明显偏低,水平亦须提高.学术类社团肩负着积极营造本科院校学术氛围的重任,尤其对提高相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自身严肃性、距离感等客观制约因素,
学术类社团在高校内的受欢迎度远不及文娱体育类社团,它应有的引导和培养功能也难有用武之地.此外,在有限的学术类社团中又以普及型为主,侧重举办兴趣式的讨论会与演讲.而科研型及能力锻炼型社团则少之又少.文体娱乐类社团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团中所占比重较高,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大学广泛的业余兴趣与爱好.但一些娱乐性社团质量较差,某些社团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体娱乐类社团中存在一些以本民族文化为本位的社团,这些社团容易引发宗派主义倾向,容易引起小集团主义思想,不利于团结.[4]服务、勤工、实践类社团虽占有一定比重,但多未能发挥良好的功效.此类社团活动多局限在校内,不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实践机会少.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该类型社团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比如就业类的社团相对较少等,不能很好的实现促进学生社会化的目的.
2 缺乏可持续发展性
在当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团中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新兴社团多而稳定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社团少等情况.首先,高校作为一种阶段性学习场域,使得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在客观上决定了高校学生社团与其他社团相比较缺乏稳定性.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一些特殊专业由于招生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断层现象,而这直接导致与该专业相关的社团因成员匮乏而自行解散.其次,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由于缺乏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持续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高校学生社团的资金来源无论是校团委经费、社团成员缴费还是社会赞助都相对有限.资金匮乏致
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多数物质条件较差,无法为成员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及发展空间,迫使其成员流失.最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社团自身无具体发展思路与合理的活动规划,而使成员流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及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亦有许多空白之处,很多社团无法请到专业的教师或社会人士给予专业化、合理化的引导.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一些学生社团没有发展指导思想,无规划,不能与时俱进,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此外,因为无导师指引,许多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不科学,如活动时间具有随意性,活动组织松散等.毋庸置疑,这些缺乏稳定性及持久生命力学生社团活动很容易使成员因失去兴趣与信心而放弃.
3 管理运作不规范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体制方面,管理不够规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首先,很多学生社团没有明确的制度性管理规范.无论是社团的日常生活如财务管理还是大型活动的策划等,都没有具体明确的制度性规范条例.这使得社团干部或核心人员在管理财务、活动策划等方面存在许多困惑遇到许多问题,也使成员的社团日常活动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其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一些社团往往忽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多民族文化的背景,形成一种不健全的指导思想,造成社团成员在活动中思想不团结,行动不一致,甚至在社团内部形成小宗派.此外,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一些社团中核心人员既全权掌管社团日常管
理又担负活动任务各细节操作,这样的混乱管理及分工不仅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碍社团民主化建设.另外,一些社团在换届,活动申请、骨干培养、考评激励等方面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疏漏也容易影响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当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团发展,亟待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完善结构类型
首先,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明确社团创建的一系列标准,以此淘汰一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文体娱乐型社团.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的某些文体娱乐型社团数量极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其对成员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消极影响,这类社团应及时取缔.尤其是一些以本民族为本位,容易形成小宗派倾向的文体娱乐型社团必须加以指导、监管.但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伤及社团成员民族情感.第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负责管理学生的社团的相关部门,如校团委等,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客观上保证学术类社团运行的可能性,包括鼓励措施、资金支持、设备场地等.如就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不强等特征,相关部门应完善宣传联络机制为社团积极联系专家、顾问等,为学术型社团提供理论指引与深度保障.此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各专业教师也应利用第一课堂积极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鼓励学生组建、参与各类学术社团.第三,积极倡导服务、勤工、实践类社团的建
立,努力为此类社团开拓发展空间.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加大投入创立有利于推动学生社会化,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社团,例如职业规划协会、自主创业协会等.这些社团依托学校的良好信誉度和稳定性,加上专业教师的指导,比起学生个人更容易获得和企事业单位实习、合作的机会,通过企业和社团的不断磨合,可以最终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二、确立社团宗旨和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部门针对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给予指导.相关人员要辅助社团负责人确立明确的社团宗旨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的财务制度,及做出合理的活动计划等.学生社团要制定社团章程,学生社团的章程一般应包括宗旨(性质、目的、意义)、主要任务、成员加入和退会的条件、主要活动方式, 组织机构的设置、负责人产生办法、对成员参加活动的要求和纪律条例、活动资金的筹集及管理办法等.同时, 对社团的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进行规范管理.
三、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社团干部作为社团主要的负责人对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社团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社团负责人队伍的建设,应构建管理素质培养和训练平台,实行社团负责人持证上岗制.通过有计划地开办培训班、开设专门课程、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管理
能力和技巧.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中应注意强化其对国家的深入了解.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社团干部的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地方民族主义情绪的泛滥,做到以民主为前提,民族团结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对社团负责人实施跟进指导,并对社团负责人实行考核;重视和规范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制度,把思想过硬、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学生推荐到社团负责人位置上,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构建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既是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培养目标也是保障社团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社团是一个既松散又严密的组织,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会员是否热爱社团,将决定社团是否办得成功.所以,社团组织者要努力寻凝聚点,加强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留住人,进而发挥其育人功能.抓住凝聚点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宣传介绍向校内外介绍社团的情况,增强会员热爱社团的感情;可以通过设置特定场景的活动,加深会员之间的思想交汇等等.在此项工作中也需要注意成员民族文化背景问题,要尊重和了解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及风俗习惯,加强各民族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综上所述,当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功能发挥,因此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重视该现象,同时积极探索各项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2〕张海清.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特征与功能分析——以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书育人,2009(6).
〔3〕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亚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团的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