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N推进剂
ADN(二硝酰胺铵)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前苏联合成出来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材料。它是一种能量密度高,不含卤素的白结晶物,分子式为NH4N(N,氧平衡为25.8%,生成热为–148kJ/mol,晶体密度为1.812g/c,燃气洁净。最初ADN是为高性能固体推进剂研制的。作为一种能够替代的候选氧化剂品种,国内外在ADN推进剂的配方研究、球形化、改善吸湿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ADN存在热稳定性较差,会发生自动催化分解;室温下反应活性高;吸湿性强,容易与异氰酸酯反应产生气孔;晶体中有不均匀性缺陷,制备推进剂时的工艺性能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ADN在高性能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1]。
ADN推进剂配方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就在ADN合成工艺改进、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随着ADN应用中安全问题的解决,俄罗斯已掌握了ADN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技术[2]。已应用在SS-20、SS-24和SS-27中。推进剂配方大致为HTPB/AP/ADN/AL/HMX/二茂铁衍生物。
目前,美国聚硫橡胶公司利用造粒塔工艺已经能够生产平均粒度为100μm、热稳定性及防吸湿性都很好的粒状ADN。
表1列出了美国海军空战中心武器分部(NAWCWD)研制的ADN/NEPE为基的高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所用ADN氧化剂分别采用了平均粒度为300μm的粒状ADN(ADNP)和化学合成直接制得的ADN原料。粘合剂分别为ORP-2A(硝胺聚醚粘合剂)和PCP(己内酯聚合物)。这些配方可表示为PCP/NE/ADN, PCP/NE/ADN/ADNP和PCP/NE/ADNP/CL-20。
表1 ADN/NEPE为基的高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配方与安全特性
配方 | ADN/% | ADNP/% | CL-20/% | 撞击感度(50%)/cm | ABL摩擦感度(50%)/kg | ESD(0.25J) |
PCP/NE/ADN | 60 | 0 | 0 | 10 | 344 | 10/10不着火 |
PCP/NE/ADNP/CL-20 | 0 | 37 | 25 | 16 | 286 | 10/10不着火 |
ORP-2A/NE/ADN | 60 | 0 | 0 | 10 | 349 | 10/10不着火 |
ORP-2A/NE/ADNP/CL220 | 22 | 40 | 0 | 17 | 295 | 10/10不着火 |
注:NE为硝酸酯,ADNP为粒状ADN,ABL-Allegany弹道试验室,ESD2静电感度。
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推进剂具有适合应用于高压、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热分解性能,但力学性能较差。推进剂在标准条件下的比冲为2.6×103N•s/kg,比一般常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高98~147N•s/kg。
ADN可以和其他物质混合使用,如二硝酰铵胺+氨水、二硝酰胺肼+肼和二硝酰胺羟铵+羟铵,都可以用作单元液体推进剂。
自1997年以来,瑞典空间公司(SSC)和FOI一直在进行ADN单元推进剂的配方研究,他们从100多种材料中筛选出了甘油、甘氨酸、甲醇等,并相继推出一系列推进剂配方,ADN单元推进剂的配方性能如表2所示。
表2 ADN基绿液体推进剂配方和性能
推进剂牌号 | (推进剂组分)/% | 比冲/ | 密度/ | 燃温/ | 冰点/ | ||
ADN | 燃料 | 水 | s | (g·c) | ℃ | ℃ | |
LMP–101 | 61.0 | 13.0(甘油) | 26.0 | 248 | 1.420 | 1700 | <0 |
LMP–102 | 58.0 | 16.0(甘氨酸) | 26.0 | 214 | 1.390 | 1280 | <0 |
LMP–103 | 63.4 | 11.2(甲醇) | 25.4 | 254 | 1.310 | 1730 | <0 |
FLP–105 | 65.7 | 20.7(F–5) | 13.6 | 261 | 1.405 | 1990 | <0 |
FLP–106 | 64.5 | 11.5(F–6) | 23.9 | 255 危险品有几种 | 1.357 | 1814 | <0 |
FLP–107 | 65.4 | 9.3(F–7) | 25.3 | 256 | 1.351 | - | <0 |
肼 | - | - | - | 233 | 1.004 | 900 | 2 |
HAN | - | 甲醇 | 26.0 | 234 | 1.320 | 1500 | <–20 |
HAN | - | 甘氨酸 | 26.0 | 200 | 1.330 | 1100 | <–20 |
注:ADN推进剂密度为25℃时的测量值,比冲的计算条件为燃烧室压力pc=2MPa,膨胀比ε=50;F–5~F –7为燃料代号。
由表2可看出:ADN单元推进剂的比冲和密度都比肼高;与HAN推进剂相比,密度相当,但比冲较高;几种配方的冰点都低于0℃,试验发现,在没有结晶核的情况下,0℃下也能稳定保存数小时。因此,在航天器中使用时完全可以采用与肼(冰点2℃)相同的操作系统。
对照美国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中新型单元推进剂的标准,进一步对上述配方进行了筛选,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几种ADN 单元推进剂配方的测试结果
推进剂牌号 | 比冲/s | 密度/(g·c) | /℃ | 热稳定性 | 撞击感度/J | 爆炸性 |
AFRL标准 | ≥250 | ≥1.300 | ≤2 | 参照标准4582 | >2(20kg·cm) | ≤25mm试管测试时无爆炸 |
LMP–101 | 248 | 1.420 | 0 | 不合格 | 30 | 合格 |
LMP–103 | 254 | 1.310 | 0 | 不合格 | ||
FLP–105 | 261 | 1.405 | 0 | 合格 | 25~30 | 不合格 |
FLP–106 | 255 | 1.357 | 0 | 合格 | >30 | 合格 |
FLP–107 | 256 | 1.351 | 0 | 合格 | ||
实验发现:以甘油为燃料的LMP–101点火性能非常好,但热稳定性比较差;以甲醇为燃料的LMP–103热稳定性也不太好,通过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氨(称为LMP–103s),热稳定性得到改善;FLP–106性能较好,可在150~200℃实现点火。
瑞典SSC选择改进配方LMP–103s作为单元推进剂的候选配方,并已将其成功应用于2010年6月15日发射的“棱镜”卫星上。LMP–103s的配方组成和性能如表4所示。
表4 LMP–103s 的配方组成及性能
组成及性能 | LMP–103s |
(ADN)/% | 63.0 |
(甲醇)/% | 18.4 |
(水)/% | 14.0 |
(稳定剂)/% | 4.6 |
冰点/℃ | –7 |
不稳定转变温度/℃ | 165 |
稳定工作温度/℃ | 10~50 |
密度/(g·c) | 1.24 |
比冲/s | 234 |
密度比冲/(s·g·c) | 312 |
敏感性 | 对摩擦和撞击不敏感,明火不易点燃,列为1.3危险品 |
毒性 | 白鼠口服LD50>832mg/kg,毒性远小于(LD50=59mg/kg) |
危险品运输分级 | UN1.4S |
相容性 | 与所有通用材料相容 |
放射稳定性 | Co60放射试验表明,稳定性好 |
AND推进剂的性能
比较几种不同氧化剂的性能和不同氧化剂推进剂的理论比冲( 表5),可以看出与其他氧化剂相比,ADN 能量较高(HNF 除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