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的起源与种类
孩⼦说话是爸爸妈妈教的,爸爸妈妈说话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教的“那么最早的原始⼈说话⼜是谁教的呢?这是个古⽼的语⾔学难题,科学家把它叫做语⾔的起源”问题。语⾔的起源和⼈类的起源⼀样久远。可是,⼈类⽤书⾯记录的语⾔材料只有⼏千年,在这之前上万年的语⾔情况我们⼏乎⼀点⼉也不知道。所以⾄今所有关于语⾔起源的解释,都不过是⼀种假设。有⼈提出“感叹说”,认为语⾔起源于表达感情的感叹词有⼈提
出“劳动喊声说”,认为语⾔起源于繁重劳动中的喊叫;有⼈提出“摹声说”,认为语⾔起源于对⾃然界原有声⾳的摹仿;也有⼈提出“达达说”,认为语⾔起源于“达达”发声的⾆头动作和⼿势;还有⼈提出“唱歌说”,认为语⾔起源于原始仪式中不清晰的赞歌,等等。所有这些假设都⽆法通过事实来验证,因此科学家之间谁也说不服谁。为避免再发⽣这样毫⽆结果的争论,国外有个语⾔学会在章程中竟明⽂规定,凡⼊会者⼀律不得谈论语⾔的起源。
我国多数专家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语⾔起源说,认为“劳动创造语⾔”。我们的祖先在⽣产劳动中与⾃然灾害作⽃争时需要齐⼼协⼒,互相配合,⾃然就需要⽤某种信号把⼤家的⾏动统⼀起来,各种信号如果以⼀定的声⾳为标志,就成了最初的语⾔。我们可以设想⼀下⼀⼈在⼀起抬⽊头的情景。⼤家为了统⼀⽤⼒的时机和⽅向,不总是要“嗨哟,嗨哟”地喊号⼦吗?这个“嗨哟,哟”在最初可能没有什么特定的
含义,可是时间⼀长,⼈们⼀听到这个号⼦就⾃然⽽然地会想起“抬东西”'这个意思,于是“嗨哟,嗨哟”就成了原始的语⾔。当然,语⾔的产⽣还有两个重要的条件,这就是发⾳器官和⼤脑思维的复杂化。劳动使类⼈猿能够直⽴⾏⾛,使它们的发⾳器官有利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同时,使⼿与各种事物的接触更加频繁,刺激了⼤脑的机能,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刚刚创造出来的原始语⾔⼜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只能肯定它是有声⾳和有意义的,别的还没有办法知道。
世界语⾔知多少
原苏联有个语⾔学家花费毕⽣精⼒学会了百多种语⾔,这数⽬实在多得使⼈惊讶,然⽽他仅仅学了世界上全部已知语⾔的四⼗分之!
语⾔学家⼀般都能掌握两门以上的语⾔,可是却没有⼀个⼈能精确地回答世界上的语⾔究竟有多少种。这⾥⾯的原因相当复杂,且不说有许多语⾔由于地处穷乡僻壤,我们⾄今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就是已经知道的语⾔,也往往由于语⾔学家的分类标准不同,得出的统计结果总不能⼀致。例如我国境内的北⽅话和⼴东话,中国⼈认为它们都是汉语,⽽国外有些语⾔学家则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分别把它们叫做汉语和粤语。据德国语⾔学家发表的数字,现在世界上的已知语⾔共有5651种。其实这⾥⾯有1400种左右的语⾔不是在归类上有分歧,就是即将消亡了,所以语⾔学家公认的已知语⾔实际上只有4200种左右,其中四分之三的语⾔还没有相应的⽂字。
语⾔的使⽤范围有⼤有⼩。语⾔的⽼⼤哥是汉语,世界上常说汉语的⼈有⼗多亿。语⾔的⼩弟弟⼤概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那⾥的个部落只有⼏百⼈,但他们的语⾔却有好⼏种。如果把世界上的语⾔按使⽤⼈数多少排列,那么前10名是:①汉语,②英语,③俄语,④德语,⑤西班⽛语,⽇语,孟加拉语,⑧法语,(意⼤利语,⑩突厥鞑靼语。
⼈造国际辅助语——世界语
全球通用语言有几种世界各族⼈民都有⾃⼰的语⾔,在语⾳、词汇、语法上有很⼤的差异,互相交往⼗分不便。从17世纪开始,就有⼈开始设计⼀种希望⼈⼈都能懂的语⾔,各种各样的⽅案多达近300种,⽽波兰医⽣柴门夫(18591917)制的世界语是最理想、影响最⼤的⼀种⼈造国际辅助语。柴门霍夫在中学毕业时就完成了⼀种国际语⽅案,但他⽗亲命他去外地学医,并烧掉了他的国际语⼿稿。在这以后,他还是继续重新设计,在1887年发表了国际语新⽅案,创制了世界语。1905年举⾏了第⼀次国际世界语⼤会,确定他写的《世界语的基础》这本书为世界语的准则。随后,许多世界名著被译成世界语,也出现了⼀⼤批直接⽤世界语写成的作品。⾄今全世界已有⼀千多万⼈懂得了世界语。的世界语有28个字母,⼀符⼀⾳,⼀⾳⼀符。语⾳形式和书写形式完全⼀致,词重⾳固定在倒数第⼆个⾳节上,不管是谁,只要会背通字母表,就能正确地读出世界语的每⼀个词。世界语的词汇主要由欧洲⼤部分国家语⾔中较通⽤的词组成,词的基础形式基本来⾃印欧语系初创时的900多个词素⼤多采⾃罗曼语族部分采⾃⽇⽿曼语族,少数采⾃斯拉夫语族,有些是特地创制的。每个世界语学者都有平等的权利按照基础语法⾃由地
创造新的词语和引进国际通⽤语,不断丰富世界语的词汇。世界语的语法规则只有16条,整齐简单,很容易掌握。例如凡是名词都有⼀个词尾-,凡是形容词都有⼀个词尾-d,凡是动词不定式都有⼀个词尾-i⼀看就能辨认
世界语在1906年前后传⼈中国。世界语的传播全靠各民族的⾃愿,它要真正成为全世界各族⼈民的共同语,还要由它⾃⼰发展的情况来决定。
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相声⼤师侯宝林曾经说过⼀个关于“普通话”的相声。其中说到有位北京⼈到上海,向馆服务员要“⾯汤”,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盆洗脸⽔,同了个⼤笑话。可见,如果不会说普通话,不但交往困难,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种统⼀的共同语。先秦时期曾有⼀种类似“普通话”的统⼀的、规范的⼝语,叫做“雅⾔”。史书上记载,孔⼦在读古书、⾏古礼时就使⽤雅⾔,只是当时既没有⼴播电视也没有报纸,所以这种统⼀的⼝语很难在社会上推⼴以后便消亡了。
现代的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它以北京语⾳为标准⾳(不包括北京地⽅⼟⾳),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词汇⽅⾯以北⽅话为基⽅⾔,但也舍弃了其中⼀
些使⽤范太的词语。如⼭西、陕西等地⼈们称妻⼦为“婆姨,北京⼈称太阳为⽼爷⼉”,这些词语过于⼟俗,不能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叶圣陶等⼈的著名现代⽩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话⽂中的“⼀般的⽤例”,个别作家、作品特殊的⽤词造句规则,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当然更不能以古代⽩话⽂或⽂⾔⽂作语法标准。
与“⼗⾥不同⾳的⽅⾔和“之乎者也”的⽂⾔相⽐,普通话能为各地的⼈们所听懂,⼜与常⽣活语⾔相⼀致,⼝头语⾔和书⾯语⾔基本相同,使⼈们的交往⾮常⽅便。所以国家规定学校⾥要⽤普通话教学,⼤家都应学会普通话。
功劳卓著的⽂⾔
《郑⼈买履》、《曹刿论战》、《陈涉世家》这些古代名作,现在的⼈读起来感到难懂,原因是这些⽂章是⽤“⽂⾔”写成的。
所谓“⽂⾔”,是指以我国先秦时代的⼝语为基础形成的⼀种书⾯语⾔。先秦时代离开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当时的书⾯语⾔与⼝语是基本⼀致的。以后⼝语不断变化发展,⽽书⾯语⾔(即⽂⾔)却因历代统治阶级的提倡、⽂⼈点泛使⽤⽽逐步定型,两者就脱节了。事实证明,在⼝语和书⾯语的长跑⽐赛中,
书⾯语永远是个笨拙的运动员。尽管它最初和⼝语⼀同在起跑线上出发,但过不了多久,它就被⼝语远远地甩在后⾯了。到了近现代,⽂⾔成了東缚⼈们思想的东西。所以在“五四”"时期,新⽂化运动提出了反对⽂⾔⽂、提倡⽩话⽂的⼝号,许多⼈写出出⾊的⽩话⽂学作品,从⽽基本上结束了我国长久以来以⽂⾔为主要书⾯语⾔的现象。⽂⾔(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虽然都是汉语,但存在不⼩的差异。这些差异⾸先表现在词汇⽅⾯。由于社会的变迁,⽂⾔中的⼀些词,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变得没⽤了,⽽现代汉语中许许多多的词,⼜是⽂⾔中所没有的。即使是同⼀个字或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也往往⼤不⼀样。如“涕”,今天指“⿐涕”,在古代则指“眼泪”;“劝”在古代有“⿎励”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只当“规劝”讲了。
在语法⽅⾯,⽂⾔与现代汉语也有⼀些区别。⽂⾔在今天我们的⽇常⽣活中已很少使⽤,但某些⽂⾔词语(包括成语)在⼝语中却常常⽤到,如“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破釜沉⾈”等等,我们还要掌握它。我国古代⼏千年的历史,灿烂的古代⽂化,⼤都⽤⽂⾔记载在书籍⽂献⾥。⽂⾔在保存、传播我国古代科学⽂化知识⽅⾯有着伟⼤的功绩。要继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化遗产,⼤幅度地提⾼我们的写作⽔平,还应该会阅读⽤⽂⾔写成的古书。
准确晓畅的⽩话
⽩话是以⼝语为基础的书⾯语,它⼜有古今之分。
古⽩话指的是在唐宋时期兴起的⼀种书⾯语⾔,宋代的话本⼩说和元明清的通俗⽂学作品,如《⽔传)、《红楼梦》都是⽤古⽩话写的。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现代⽩话指的是我们⽇常使⽤的书⾯语⾔,它是在“五四”新⽂化运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许许多多的中国现代⽂学作品,如鲁迅、茅盾的⼩说,冰⼼的散⽂,以及今天报刊杂志上的⽂章,都是⽤现代⽩话⽂写的。
现代⽩话语⾳优美,⼀共有四个声调,以双⾳节词为主,具有抑扬顿挫的⾳乐性,所以许多外国⼈听中国⼈讲话像唱歌⼀样。现代⽩话的词汇如汪洋⼤海,它包括⽣动活泼的⽇常⽣活⽤语以及成语、谚语、歇后语、各种⾏业语,它拥有⼤量的近义词,能够正确表达在意义、⾊彩感情等⽅⾯的细微差别。如古代⼀个“幽”字,笼统地包含深⼭⼩路的⼀切特点,⽽现代汉语有“幽远”、“幽深”、“幽静”“幽暗”、“幽雅”等词,表达的意义更加明⽩、准确。现代⽩话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它⼜是从⽂⾔占优势的环境中脱胎出来的,再加上⼈们的⼝语中⼤多都带点⽅⾔成分,很容易影响书⾯语。所以,⽩话实际上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量的科技新词、⽅⾔语汇、外来词语以⾄复活的古代⽂⾔词语都会不断地进⼊⽩话词汇系统。这样,我们平时除了要注意让⾃⼰的语⾔符合现代⽩话⽂的标准之外,还必须牢记⼀句话⼀向⼴⼤的⼈民众学习语⾔。
“+⾥不同⾳”的汉语⽅⾔⼀汉语⽅⾔⼗分复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有“⼗⾥不同⾳”的说法。
汉语⽅⾔是和普通话相对⽽⾔的,是汉语的地⽅性变体,可分为七⼤类。①北⽅⽅⾔: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湖北⼤部分、湖南西南部、⼴西西北部以及华东长江以北地区,以北京话、西安话、成都话、扬州话为代表。吴⽅⾔:分布在江苏长江以南和浙江⼤部分地区以苏州话和永康话为代表。③湘⽅⾔:分布在湖南⼤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④赣⽅⾔:分布在江西⼤部分地区和湖北省东南,以南昌话为代表。⑤客家⽅⾔:分布在⼴东、⼴西、福建、江西、四川部分地区,以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东⼤部分地区和⼴西东南部,以⼴州话为代表。⑦⽅⾔:分布在福建、台湾及⼴东部分地区,以厦门话、福州话为代表。各⽅⾔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词汇、语法
三个⽅⾯。其中,语⾳⽅⾯的差异最明显,每种⽅⾔都有各⾃的语⾳系统。如在湘语、赣语中,ch、sh与9不分,往把者(zh)读作
把处(hu)读作q,把书(shu)读作x如;在客家话中,则把f与h混同了。把开⽅(fang与开荒( huang)、公费(fei)与⼯会(hui)都读成相同的⾳。即使是同⼀⽅⾔区,读⾳也不完全⼀样。如北京话中有明确的四声,但在东北话中,有的该读阳平的字却读作了上声如国(gu6)被读作gu6,⽑(mao)被读作mo,等等。在词汇⽅⾯,同⼀种事物在不同的地⽅往往有不同的名称。北京说“洗洗头”,到上海就成了“汰汰头”北京的“馄饨”,到了四川就叫“抄⼿”;“阿爹”⼀词,在浙江嘉兴指⽗亲,在江苏苏州指祖⽗,到了⼴西博⽩则指外祖⽗。⽅⾔的语法差异⼀般表现在词序上。如北京话说“把书还你”,湘语则说“书把还你”;北⽅话说“给你钱”,⼴州话却说“畀钱你”。汉语⽅⾔是汉民族历史的产物。我国古代各个地区的经济、
⽂化发展很不⼀样,由于交通不便,互相之间⼜缺少交往,语⾔上出现差异,并且保持下来,就形成了⽅⾔。不过,它们的词汇和语法基本相同,都属于同⼀种语⾔,都是汉⼤语家族的成员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
中国境内的语⾔⾮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军见的。据统计,中国的语⾔正在使⽤的就有80多种,已经消亡的古代语⾔更是不计其数。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回族和满族⼀般使⽤汉语,其他少数民族⼀般都有⾃⼰的民族语⾔,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如裕固族分别使⽤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分别使⽤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分属五个语系。
1.汉藏语系:,⾼丰常⾮的壮语族壮语、语、傣语、布依语、⽔语、仫佬语、⽑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藏缅语族⼀⼀藏语、嘉戎语门巴语、路巴语、⼟家语、羌语、普⽶语、独龙语、怒语、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枯语、⽩语、基诺语景颇语、载⽡语、阿昌语等。
苗瑶语族⼀⼀苗语、布努语、勉语、语等。
2.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图⽡语西部裕固语。
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族语、保安语。
满⼀通古斯语族⼀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
3.南亚语系:
孟⾼棉语族佤语、德昂语、布朗语。
4.南岛语系:
印度尼西亚语族排湾语、布嫩语、阿眉斯语等。
5.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塔吉克语。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语。
此外还有朝鲜语和京语,它们究竟属于哪个语系,现在还不清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