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我们学习的榜样
曹操——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寿先生所写的《三国志》开篇就是武帝纪”,也就是关于曹操的生平记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简单几句话就把曹操的身世讲清楚了。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原来就是宦官养子的儿子。
但是一直以来,对于曹操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窃国大盗,白脸的奸臣形象,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其实事实不是这样,我们应该看到曹操的正面形象。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样的评价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曹操的一生。
首先说政治家,曹操曾经先后被任命为司空、丞相,还一再被封为魏公、魏王,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武王。可以说评价他为政治家是合格的。其次再说军事家,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大背景下,没有军队是根本不可能站稳脚跟的,而且曹操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征战中度过的。从刚开始的征讨黄巾军,到后来与袁绍、吕布、孙权、刘备等不断地打仗,甚至在其死前几年还在不断征战,可以说战争贯穿了曹操的一生。第三说文学家,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
植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曹操进行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至于人云亦云,或者完全沉迷于小说中对于曹操的负面描述。而且纵观曹操一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所经历的、所思考的同样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政治智慧忧国忧民
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曹操有着政治家宽广的胸怀。当吕布和刘备反目成仇,刘备被吕布战败投奔曹操时,曹操却把他当做上宾接待。并推荐刘备当上豫州牧,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刘备,结果是刘关张在其擒杀吕布的战役中很出了一把力。如果曹操在刘备兵败投奔自己时因记前仇而杀了他,不仅会失去天下英雄投靠之心,而且擒杀吕布的战斗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毕竟刘关张替他把守一方,使吕布不得突围而走。至于刘备终成大患,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则是后来的发展了。
其次,曹操有着政治家特有的悲天悯人、拯救天下苍生的抱负,而且以身作则很少扰民,并制定法令身体力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亲率军队讨伐张绣。行军途中看到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但是百姓躲避军队而隐藏起来,不敢收割。曹操命人告诉附近官员和百姓说:“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百姓听后都很高兴,向着大路拜谢。官军经过麦田,都下马缓行生怕践踏麦子。曹操骑马正过麦田,突然地里飞出一只鸟,马受惊踏了一片麦子。曹操马上把行军主簿叫来,要主簿依法治自己的罪。主簿说:“丞相岂可议罪?”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随即拔出佩剑要自杀,被周围的人急忙拉住。谋士郭嘉说:“古者《春秋》之义百姓首先发言打一三国演义人: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曹操沉思了一会,:“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于是割下自己一缕头发扔到地上,并说:“割发权代首。并让人拿着头发看,警示所有官兵说:“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军纪大为好转。这是曹操以身作则不扰民的典型事例。
第三就是曹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不管是对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的谏言,还是其他谋士的计谋,只要符合实际、有可取之处,曹操就会从善如流。既使谋士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进一步为曹操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弥补曹操的不足,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在郭嘉遗计定辽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被曹操打败,带着几千个人投奔辽东的公孙康。诸将都想攻打辽东,曹操却深信郭嘉遗计按兵不动。结果曹操不出兵,辽东太守公孙康害怕袁熙、袁尚吞并辽东,抢先下手杀了二人,曹操听从谋士计策不费一兵一卒杀了袁熙、袁尚,除了心腹大患。在对武将的态度上,除了鄙视其为人并因中计杀了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外,曹操对手下的大将恩宠有加。即使有打了败仗,犯了过失应当处斩的,只要众将一求情,他就会把他们放了。为曹营保存了相当多大将的性命,他们在感恩戴德之余多次救了曹操的命,使他绝处逢生,并立下了更多的功劳。
军事才能胸怀宽广
作为一个军事家,可以说曹操的一生都是在征战讨伐中度过的,战争伴随了曹操一生。从开始的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到与袁绍争霸北方,打了官渡之战,再到征讨张绣、刘表、马腾韩遂等,到最后就是与孙权、刘备的战争,败于赤壁。正是在战争中,曹操开始成长、发展壮大,并成
功的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国,并为后来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战争中曹操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胸怀、能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就是曹操的勇敢、果断,不惧强大敌人。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兵力远远超过曹操,很多将领都不敢打这一仗,但曹操不为所动,在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和情况后,曹操毅然决定与袁绍决战,并一举取得胜利。如果曹操感觉自己实力太差,再加上手下这些将领都不敢与袁绍决战,曹操放弃了机会的话,那么历史必将被改写了。
其次就是曹操心胸宽广。刚刚打败袁绍,曹操的部下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其中有很多曹操这边的将领、官员写给袁绍的信,曹操很明白这信里的内容,但是看都没看就命人一把火烧了,给手下这些将领、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永远不会追究这事了。看,曹操的胸怀多么宽广,又是何等的聪明。我们可以断定,在后来的战争中,曹操每次面临险境甚至命悬一线时,那些拼死保护曹操的将领,很可能当年就给袁绍写了信,现在拼命保护曹操,就是为了报答他。
第三就是曹操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前,曹操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是出了名的。虽然也打过不少败仗,吃了不少苦头,但凭借自己的智谋反败为胜的经典战例也不少。以至于地盘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强,其编著的《孟德新书》更是一部军事巨著、如能流
传下来,肯定是中华军事史上的一大瑰宝。
巨大成就值得学习
曹操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个标杆,是我们人生的导师。首先就是提倡法制,重视法律在国家中的地位,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依法治国的理念是相同的。第二就是重视教育,注重人的道德修养。这更与我们息息相关,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置于很高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发展的眼光。第三就是我们现在人很缺乏的孝心。刚开始的时候曹操手下有个人叫毕谌,张邈劫持了他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孩子,曹操主动让毕谌回去了,可见曹操这人非常讲究孝心,而且曹操二十岁的时候是初举孝廉
历史已经走过了一千八百多年,而我们对于曹操的生平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尤其是在宋朝以来,更是把它刻画成了一个白脸的奸臣形象,而小说《三国演义》更是把这种丑化推向了高潮,造成历史上一大冤案。今天我们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不再是人云亦云的思想水平了,对于曹操的生平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我想这种观点应该还是客观的、公允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