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救治和急救转运
能力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疫情处置能力建设,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关于加强传染病疫情救治和急救转运能力建设的通知》(粤卫医函〔2021〕124号),结合实施《广东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粤卫〔2020〕9号)、省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广东省进一步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2021-2025年)》(粤卫医函〔2021〕4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标准完成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项目医院、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传染病救治床位储备。强化硬件条件建设,进一步增加具备负压条件的传染病救治床位储备,全市具备负压条件的传染病救治床位不少于315张;突出重症、呼吸、感染等学科,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科研、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救治物资储备等关键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科室规范化建设,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
——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救护车类型,负压救护车占比不
低于40%,确保满
足疫情期间感染者、疑似患者等高风险人的转运需求。建设标准化洗消中心或洗消点,确保满足一车次一消毒的需求。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市级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
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规范化传染病区,承担全市重大疫情救治、中西医结合诊疗和医护人员培训等任务。
1.2021年12月31日前按标准完成相对独立的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完成感染病区升级改造,可转换传染病区病床数增加到159张,其中负压病床61张。一体化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医技检验检测中心和达到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实验室,配置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负压担架、负压救护车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设备。强化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预留应急收治场地和改造空间、接口。
2.加快推进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项目。布局科学规范,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具备“平战结合”设置理念,提供挂号、就诊、检验、影像检查、取药、交费、输液等一站式服务。新增留观病床20张,根据
疫情需要可扩增至32张。疫情补助金
(二)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
推进5个县(市)的7间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统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病原检测和临床检查等设置,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完善后勤保障设施,提升诊疗环境。因地制宜改扩建相对独立的可转换传染病区,完善医
技和化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呼吸机、负压担架和负压救护车等必要医疗设备,提高医院的快速检测和诊疗水平。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通过县域医共体带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筑牢防疫第一道关口。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任务的通知》(粤卫办医函〔2021〕31号),2021年6月30日前,50-100万人口的四会市、怀集县能开放不少于80张传染病床;30-50万人口的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能开放不少于50张传染病床。疫情时可开放不少于310张可转换传染病床。
(三)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转运能力。
1.推进急救车辆配备。按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全市应配备院前救护车数量为137辆;各县(市、区)应配备院前救护车数量:端州区20辆(含市直医疗单位),鼎湖区7辆,
高要区25辆,四会市18辆,广宁县14辆,德庆县11辆,封开县13辆,怀集县27辆,高新区4辆。目前我市现存院前急救救护车为150辆,各县(市、区)在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的标准基础上,可结合服务半径、人口数量等因素,合理增加救护车数量,确保满足急救服务需求。现存负压救护车为46辆,2021年8月31日前采用购置新救护车或改造现有救护车的方式补齐缺口。
2.2021年12月31日前通过新建、征用现有洗车场改造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建设救护车标准化洗消中心或洗消点(见
附件),端州区至少建设2个,其他县(市、区)各建设至少
1个。洗消中心(点)选址应相对独立,建设场地平整。综合考虑定点救治医院、集中隔离场所、交通、环境等因素,减少转运后救护车到洗消站的相对距离,同时要求远离居民区及人员密集场所,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救护车消毒按照《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护组关于印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转运救护车消毒工作指引(第一版)的通知》(粤卫医函〔2021〕133号)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强传染病疫情救治和转运能力提升工作,履行建设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每个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细化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医疗机构要积极调整自身财政支出和投资结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直达资金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坚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通过适当改造升级,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
(三)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要切实履行建设程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