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2022年第3期理论建设NO.3.2022●新理念·新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于新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5)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保持延续性与稳定性,又必须与时俱进适应
新发展阶段要求,促进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唯物
辩证法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此,要深入运用整体与部分辩
证关系原理,坚持普遍联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相互联系之间的本质
性和规律性,坚持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用好运动变化而非静止不变的观点
方法,以这五种辩证思维为指导,不断把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辩证思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2)03-0037-13
收稿日期:2022-03-16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新方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692115300)作者简介:于新东(1969—),男,湖南邵阳人,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
学基地执行主任,浙江省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
实逻辑决定的[1]。这表明我国已经乘势而
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在这一进程中,既要在新发展阶段坚
定不移地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又
必须与时俱进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
的新机遇新挑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带来的新影响、新效应、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新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思考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必须遵循的唯物辩证观及其方法论的新寓意与新指向,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法宝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运用得更高超更高效,从而推动[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22.03.005
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新飞跃。
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五位”与“一体”的关系
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2]。相比历史上任何其他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更广范围、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绝不可偏废,必须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的观点给予指导。
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所以被称作为“五位一体”,就是因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是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完整的整体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五位”是组成部分或局部,“一体”则是整体或全局。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全面系统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乃至改造世界,必然是从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出发的。这也就是说,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去看待,对矛盾和问题才能全面系统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人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好整体与部分或者全局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应用。在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或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主要观点强调,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同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方面,整体决定部分,对部分起主导和支配作用,部分必须服从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的性质和功能也影响着整体,部分的发展是否协调健康,会给整体带来促进或破坏作用。与此同时,整体和部分在功能上有差异,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全面的观点、整体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这是由整体高于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所决定的。因而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五位”所指的五大建设,是统一于整体之中的“五位”,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五位”,离开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孤立地割裂地谈五个方面的建设发展是错误而危险的。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整体和全局着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整体进步。不难想象,没有整体的发展或抛开整体谈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的建设发展就不可能是完整的全面的整体发展,即使任何的单一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有所发展也必定难以持久,因为离开整体的部分最终是无法独立存在的。由此,我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治的建设、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3],各个方面、各大领域相生相伴、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明确提出与实施,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通过持续不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所形成的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认识上的历史性升华、原创性概括与总结。因而,新发展阶段既然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1],那就意味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必然成为这个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要义。这是由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指导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新发展阶段之间相互内嵌内化形成的内在牵引所共同决定的。这一点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新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作说明时明确强调的,必须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历史地看,把这个目标放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4]之中进行考察,具有更大的现实性与可行性,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毫无疑问,新发展阶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了现实性所赋予的更强的实践意义与指向,其中一个事关全局的工作重点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4]具体而言,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在事关人民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教育文艺、社会保障、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方面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必须极为重视形成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局性合力。恩格斯曾经在回答推动历史发展的各种力量所起作用时,有过一个十分经典的理论阐述——“合力论”。这一理论同样可以指导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实际上,“十四五”规划建议稿起草乃至整个规划编制,合力至关重要、贯穿始终,合力亦成为这一规划的一大突出特和亮点。一句话,本轮
规划特别强调的“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十分有力地诠释了恩格斯合力论的实践运用与时代价值。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规划实施落地进程中,合力论依然是强大的理论指导。就是说,新发展阶段进一步运用合力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项具体实际工作,就是要汇聚起全党全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力量。合力既包括思想认识方面的,所谓“心往一处想”,也包括物质力量方面的,所谓“劲往一处使”。实现合力的具体要求包括:既要强化经济力量的支撑,又必须不断提高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各方面力量的比重与贡献率;既要有各地各部门同发力,也要有各阶层各体齐动员;既要发挥党政机关作用,也要调动各社会主体积极性。总之,一个都不少地付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合力,就一定能勠力同心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5]。因而,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部分的特点,充分发挥这五个领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整体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着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进而不断优化五大建设的结构与功能,以尽量避免五大建设部分之间因结构不合理而
产生的摩擦和内耗,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积极效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建设的整体效应与全面跃迁。
二、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五位一体”更好地实现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交互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亦绝对不可片面孤立地发展任何一个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域,而是必须有机统一加以推进。这就要求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立场观点方法给予指导。
和用孤立割裂的观点看世界截然不同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地强调世界的普遍联系。因而,用联系的观点观察世界、解决问题。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因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这就明确告诉人们,无论物质世界,抑或精神世界,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概莫能外。不管是生产力诸要素之间,还是生产关系诸环节之
间,都是相互依存、有机相连、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因而,如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就会造成发展的畸轻畸重、顾此失彼,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对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6]。
随着认识及实践已经上升到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建设的新高度新境界,我们必须着力按照普遍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联动发展、蒸蒸日上。
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意识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全面进步的根本症结所在,是制约人们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最大障碍,必须切实加以破解。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由发展来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根本的着眼点与出发点就是为了更好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且是为了更好的整体发展、更好的全局发展,进而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因此,为达此发展水平和程度,特别要兼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不是忽略五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孤立割裂而造成相互掣肘,及至互拖后腿甚至彼此干扰、相互挤占、互相打压,最终一点点耗费、损害、消解掉来之不易的发展成
果。这就历史而辩证地说明,新发展阶段比过去历史上其他阶段更需要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只有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建设发展连接成一体、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才能有效避免因孤立割裂而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状况和窘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四五”时期着重强调的“补短板、强弱项”正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科学应用与主动作为。所谓“补短板、强弱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辩证认识和把握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事物及其各要素在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承认事物发展中有长板有短板,有强项有弱项。与此同时,联系地看待长板同短板、强项和弱项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认清短板和弱项对发展的制约,认识到最终决定事物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高度的不是长板和强项,而恰恰是短板和弱项。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把补齐贫困短板摆在事关全局的高度,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进一步聚焦短板和弱项,针对“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2]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精准施策、扬长补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方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避免几个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一是孤立片面发展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而忽视别的方面或领域;二是什么方面有
问题有差距就发展什么,最典型的莫过于发展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一种情形,随着认识提高,已不太会出现,至少不会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出现。但后一种不仅常有,而且实施者振振有词,甚至觉得“缺啥补啥”式的发展,正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负责任的态度。殊不知,这些都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在这里,普遍联系的观点方法就是针对性极强的有用管用的法宝。其基本原理告诉人们,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一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一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发展的支撑,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离开社会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唯GDP论等,曾给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危害,过去的教训极其深刻。而相应地,经济中暴露的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去深究一下也会发现,其中一定既有经济自身的原因,也一定还有非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有时候后者甚至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市场经济发展问题,随着实践不断推进,我们愈来愈发现,市场经济也是法治乃至信用所影响的。法治或信用广泛涉及的法律、制度、治理、道德、伦理等问题,实际上正是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乃至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境界与高度。同样,正是对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愈来愈强调加强系统集成。因此,新征程中,进一步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
集思广益打一国家从我们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2]来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整体地、均衡地推动发展。同时,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是高品质的,这就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因而,我们强调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就是统筹兼顾、相辅相成的。既要有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又要有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既要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又有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既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既有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又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相互联系的本质性和规律性,善用“弹钢琴”方法,不断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协调协同发展
新发展阶段,进一步突出强调协调有序、协同发力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因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绝不是走正步式的齐头并进,而是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有机推进,这就要求学会“弹钢琴”。可以说,运用“弹钢琴”方法统筹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琴瑟和鸣”,一定会不断促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相适应、相协调。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同时,一切事物既是相互联系的,但也是千差万
别的,因而联系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过,这种纷繁复杂和多种多样的联系不是混乱无序、杂乱无章的,更不是毫无根据、无法捉摸的,而是有章可循、有根有据的。无论是本质的内部的联系,还是非本质的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的存在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辩证思维与实践路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