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杭州实践
需要灵活设计教研形式,这些工作需要教研员集思广益,有效评估学科发展现状,精准掌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研员在教研策划过程中能有效提升的专业能力。其次,教研员可通过精心组织教研过程提升专业能力。无论是教研内容的流程安排,还是活动过程的合理把控,抑或是学校、教师、学生等各种教研要素的协调,教研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处理……这一切都需要教研员通盘考虑,灵活应变,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这一过程,是对教研员个人素养的全面考验,也是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绝佳机会。最后,教研员可通过有效提炼教研成果提升专业能力。教研活动本身是最鲜活的、最富内涵的教研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处理过程,也是教研员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过程。对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总结,对教研结论的归纳性提炼,对教研问题的深化反思,都是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具体过程。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一贯重视教研员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重视新老教研员传帮带工作的落实,老教研员身体力行,在实践工作中为新教研员提供活动示范。另一方面,室内的月报制度、各学科组的横向交流等都为教研员提升活动组织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当然,实践能力最后还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方能得以提升。我室要求各学科教研员认真、慎重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研员事前策划精细、事中组织精致、事后提炼到位。这些要求,已经作为我室的教研文化融入教研实践,为打造一支专业能力拔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教研队伍提供了坚实助力。
总之,教研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积累过程,需要教研员永葆教
研初心,夯实专业知识,潜心教研实践,锐意教研创新。只有这样,方能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为实现教研理想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杭州实践
□方丽敏1张育花2
(1.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03;2.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实现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杭州市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采用了如下基本思路和行动方略:从整体设计视角,架构基于课标的多课程整合形态;从课堂实施视角,构建面向生活的全景式课堂样态;从评价机制视角,开展立足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同时,通过领航、调研、协作三力并举创建校本化实施的支持系统,总结提炼出具有杭州市域特质的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多课程整合;全景式课堂;支持系统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在充分尊重国家课程意志的前提下,遵循课程形态转换规律与学习规律,立足于学校实际,将国家课程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
需求的创造性实践的过程[1]。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德育课程不仅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形态和德育组织形式,可以成为学校整体德育工作
的核心和抓手[2]。针对当前部分学校出现的“德育专门化”、国家德育课程“被弱化”、德育课程与相关德育工作之间关系“错位”等现象,学校需要将国家德育课程作为一种主导力量来统领,使德育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实现。基于现实价值,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从课程、课堂、评价和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构架了具有杭州市域特质的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架构多课程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形态基于学习效能
基于学习效能::
构建面向生活的全
景式课堂样态
基于发展层次
基于发展层次::
创建立足发展的过
程性评价机制
基于有效运作
基于有效运作::
建立促进实施质量
提升的支持系统
课程目标:体现“三级”目标的多维度统整
课程内容:以国家课程为主导的多形式统整
实施模式:指向整体育人的“课程+活动”统整“生活·发现”式课
堂:植入基于自主
探索的课前学习
“生活·对话”式课
堂:展开基于过程
优化的课中学习
“生活·实践”式课
堂:组织基于知行合
一的活动体验学习
“四维三环”
模型:单元
视角下的课
堂学习评价
领航:构建市域课
题引领下“上下联
动”的研训新样式
调研:组织助力学
校实施质量提升的
“基地”研训活动
协作:创建促进校
际实施质量均衡发
展的研训机制
学生
学生::共性与个性互补,道德品性得以生长教师
教师::探索与实践
并行,专业能力得
以提升
学校
学校::规范与特
兼容,德育目标得
以实现
↓↓↓↓
图1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思路
我们聚焦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四大操作要素——课程设计、课堂实施、评价机制和支持系统,具体行动方略如下:
一、基于课程标准:架构多课程整合的综合性课程形态
课程校本化实施,强调学校以系统思维设计与实施课程。有研究者指出:课程统整实施,“是指课程规划者、实施者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学习经验组织在一起,使相关的各项知识与经验成分紧密地联成一个整体”[3]。学校课程规划者与实施者厘定课程的关键要素——目标、内容、实施方式,架构综合性的德育课程形态,这是校本化实施的首要环节。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体现“三级
三级””目标的多维度统整
国家德育课程是校本化实施的方向和基准。市教研室在统整时概览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材或相关内容,在把握编写意图和思路、了解校情学情的基础上,
以国家课程目标为主轴,全面梳理三级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对相关教材和活动目标进行统整,化繁就简,让目标更精准。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以国家课程为主导的多形式统整
市教研室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全面梳理相关课程及活动内容,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统整。(1)基于相关内容的合并:将不同课程间相关联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串联成新的学习内容。
(2)基于重复内容的删减:将不同课程间重复出现的内容有侧重地取舍,形成有序的内容体系。(3)基于留白内容的补充: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具有普适性和一定的留白特点,“人·自然·社会”地方课程极具地域特,将地方课程内容作为资源补充于国家课程,使之相互交融。(4)基于实际需求的重建:基于学校实际,打破原有课程序列,将相近或相关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重组,实现主题引领下的结构性学习。
(三)实施模式
实施模式::指向整体育人的“多路径
多路径””统整
树立整体育人观,
主动融合其他育人工
作,发挥课程育人的整体效应,是国家德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市教研室指导学校通过“课程+主题活动”“课程+专题活动”“课程+特活动”等多种路径统整,构建适合学校和班级实际的“球型”实施模式,让学校德育模式从各自为阵走向整体融合。如原江干区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的新生入学“始业周”活动,就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二
单元为核心,结合课程内容,通过与幼小衔接活动整合,设计了系列特主题活动日——“热情欢迎日”“美丽校园日”“亲亲伙伴日”“缤纷学科日”“金收获日”,不仅有效落实了课程内容,也使新生始业教育更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二、基于学习效能:构建面向生活的全景式课堂样态
市教研室提倡的校本化实施德育课程,其课堂样态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面,以教与学的方式为线,将学生学习置于全景式的生活世界中,为其提供具有广域性的课程资源、自由开放的课堂时空、积极和谐的课堂文化,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对话、去实践,经历多感官、全方位的道德学习过程。
(一“
)“生活
生活·发现
发现””式课堂
式课堂::植入基于自主探索的课前学习
全景式课堂,首先体现于课前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主动探索与发现。课前,教师指导或启发学生融入生活,一般通过“说—理—做—观”等方式提前介入学习主题(如图2所示)。
说:访谈、交流等理:记录、整
理、归类等做:调查、制
作、服务等
观:参观、观看
课前发现式
学习
图2课前“发现式”学习方式
“说”,指在访谈、交流等活动中发现未知。“理”,指在记录、整理等活动中发现未知。“做”,指在调查、制作、服务等活动中发现未知。“观”,指参观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场馆、基地,观看相关影视资源等。学生课前的多感官参与,在自主探索中联结已有经验,发现问题,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和情绪基础。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我们有新玩法”一课为例,教师设计的课前“发现式”学习单如表1所示。
表1课前“发现式”学习单
我这样做
说一说
理一理
做一做
我要做的事情
采访2—3个身边的人,了
解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及玩法
记录采访过程,按步骤整
理出来,在课堂上介绍
身边的废旧材料,动
手做1—2个陀螺,玩一
玩,拍成小视频
我的展示
方式
照片
记录单
自制陀螺;
拍摄视频
发给老师教师通过一张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生活中发现,并初步感知学习主题,激发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
)“生活
生活·对话
对话””式课堂
式课堂::展开基于过程优化的课中学习
“生活·对话”式课堂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择取广泛的教学资源,开放有利于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时空,选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创设促进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多视角多维度全方位展开课堂“对话”,让课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对话样态,优化学习过程。其模型如图3所示。
让对话灵动:开放
有利于学生自由
集思广益打一国家学习的课堂时空
让对话丰富:择取
源自真实生活的
广泛的教学资源
让对话多维:
选用形式多样
的教学方式
让对话生发:
创设促进师
生和谐共生
的课堂文化
“生活·对
话”式课堂
图3“生活·对话”式课堂模型
(1)让对话丰富:择取源自真实生活的广泛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情,将教材中的“范
例性资源”替换成源自生活的“真实性资源”。学生带着自主探索的学习经验和初步成果进入课堂,进一
步补充教学资源。(2)让对话灵动:开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时空。改变“教室是课堂”的固有观念,将课堂扩大到校园、场馆、社区等,变“小教室”为“大课堂”,让学生在大课堂中自由舒展,经历更真实的道德学习过程。(3)让对话多维:选用形式多样体现自主的教学方式。采用情境体验、讨论辨析、探究反思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4)让对话生发:创设促进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通过布置环境、控制节奏、关注生成等,构建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
(三“)“生活生活·实践实践””式课堂式课堂::组织基于知行合一的活动体验学习
《浙江省儿童道德发展报告》指出:“浙江省儿童愿意接受的道德教育方式有很多。其中有34.41%的儿童倾向于‘实践锻炼法’,喜欢参加一些有主题的实践活动。”[4]
因此,市教研室以“回归真实生活、注重道德践履、促进知行合一”为价值追求,构建“统筹性规划—项目化设计—多形式展开”的实践活动范式,让其成为课前、课中学习的“连续体”(如图4)
图4主题性实践活动实施范式
1.统筹性规划统筹性规划::构建主题实践序列
我们从教育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实际校情,开展现状调研与分析,进行统筹性规划,将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框架,使学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有实实在在的实施载体。规划与实施的具体思路如图5所示。
调研分析
构建框架
设计序列
图5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序列化的设计思路
杭州的不少区、县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统筹推进上都有自己的特做法,如钱塘区聚焦“知行德育”品牌建设,践行“知行合一”理念,着力推行《关于实施“知行德育课堂”育人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将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德育工作整体规划,基于国家课程、融合区域独特资源,以“盘活、用好、长效”为目的,开发实践活动基地。在此基础上,杭州市区内的学校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建立学校层面的主题实践序列,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形成实践共同体。
2.项目化设计项目化设计::规范实践活动过程项目化设计活动是提升活动效能的可行路径。我们通过“主题选择与方案制订—活动准备与协调—活动组织与实施—活动总结与反思改进”四个步骤展开实践,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深入体验,增强感悟,发展能力,促进道德的自我建构。
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序列,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设计,形成项目式活动指南;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主题、目标和内容的层次等,提出活动形式建议和呈现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开展自主实践活动。
3.多形式展开多形式展开::体现学校和学生发展需求
“实践锻炼法是儿童普遍愿意接受的德育
方式。”[5]
市教研室在开展“受欢迎的德育主题
实践活动方式”调查后,了解到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是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因此,要求学校根据主题、目标、内容的不同,本着就近就便原则,结合办学理念和家长资源,开发多种
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满足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如钱塘新区部分学校的实践活动,主题及主要实施方式有:“毅行下沙”——实践服务;“小彩贝”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学正少年礼”——礼仪践行与宣传;“行读下沙”——探究体验;“规则的故事”——规则践行与宣传;“垃圾与风筝的故事”——环保践行与宣传。
三、基于个性特点:创建立足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点滴成长,创建立足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基于全景式课堂,为使每个环节的教学提效增质,市教研室探索建立了单元视角下的“四维三环”过程性评价机制。
(一“
)“四维
四维””型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品德发展规律,我们将评价指标划分为学习情感与态度、学习过程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水平、行为表现与实践四个维度,并根据四个维度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的教学预案:(1)确立清晰的学科(单元、课时)目标体系,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2)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包含评价方法、机制、工具资源等;(3)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任务。
(二“
)“三环
三环””型评价组织实施
在组织实施课堂学习评价时,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选择相对稳定的评价主体。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员都可作为评价主体。二是开展有序的评价过程。根据全景式课堂特点,
评价的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通过“课前测评—跟随课堂环节评价—课后展评”流程全面展开,具体操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流程
课前单元
测评
随教学环
节评价
课后单元
展评
操作环节
测评学习起点
调整评价目标
设计具体的课
堂活动
设计可视化评
价单
设计整合性评
价活动
组织多样化成
果展示活动
具体做法
基于学习目标开展课
前测评,通过观察、问
卷等方法了解学生存
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基于课程标准、《青少
年法治教育大纲》及教
材内容,结合课前测评
结果,调整单元与各课
的评价目标
依据已定评价目标、教
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
活中有效的教学资源,
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
活动内容
1.设计可视化评价单,
评价单中有具体可操
作的评价指标,使评价
主体“有章可循”;2.进
行培训,指导评价方法
了解学科活动与学校
德育活动安排,整合活
动内容,根据学生课堂
中的情况,调整部分评
价指标
表彰式
表彰式::1.把活动中抓
拍到的表现好的部分
学生的照片做成PPT
展示;2.表彰与前测比
较有进步的学生
展板式
展板式::1.把学生所画
所写的榜样张贴在展
板上,让“榜样学习”可
视化;2.把学习与活动
过程中表现优秀、进步
的学生张贴在光荣
榜上
评价式
评价式::融入期末班级
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
四、基于有效运作:建立促进实施质量提升的研训支持系统
受教育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建立“领航—调研—协作”三力并举的研训支持系统,是弥补和改进课程实施现状、提升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