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2022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深度解析及范文(1)
2022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安凤霞  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考试研究院教研员,“超级全能生”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员,长白山管委会骨干教师。
语文侠客  从教高中10年,醉心基于目标、策略、教学评一致教学,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疯狂作文》签约教师,作业帮高考教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试题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 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的语料取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在“翼然”“泻玉”“沁芳”三个名字中,贾政认为宝玉取的名字是最好的,点头默许。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所以不用“翼然”,贾宝玉觉得用“沁芳”比“泻玉”更为新雅;命题人认为“沁芳”二字,既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
含蓄,思虑周全。这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命题人所给的立意引导是,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考生审题立意当在此处发力。
2.典型任务的限制。“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一句是题目的典型任务。其中“这个现象”指的是“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提醒考生从材料中的文学现象迁移到其他领域进行解读。这就要求考生不可以局限于命题材料,就文字讨论文字,写成纯粹鉴赏文章;也不可以抛弃材料,就主题而说主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解读,写出具有自我体悟特的内容。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对众人给匾额题名的评价是,“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但材料部分暗含了对三个题名艺术效果的比较权衡。也暗示考生用比较权衡的思维在其他领域中去发现、去认识、去关注、去鉴赏这样的文化现象。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给了考生极大的立意自由。更广泛的领域无穷大,可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审美、园林建筑、服装、甚至航天等领域。选取任一或二三领域,只要扣住“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几个关键字词,或赏析“情景相宜”,或评点“思维独创”“不落俗套”,或认可其“蕴藉含蓄”“思虑周全”,或多角度比较权衡,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从大观园取名的文化现象,考生可以联想中国航天的航天器取名的中国式浪漫,也可以联想城市取名的高下,还可以延伸到人们的服装审美,饮食审美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现象,思考美与丑的评价标准,高与下的衡量方法,应该说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就这两方面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
【解题】
本题目属于任务驱动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本身是美育教育的范本,既考查了学生诗文鉴赏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运用语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从高中生必读的《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取材,语料内容、设题形式、考查方向和以往作文试题截然不同。从材料的内容看,本题和诗歌鉴赏题相近;从命题任务来看,题目关注点涉及了文化风俗,手法解读,情境设置和艺术效果的鉴赏;从思维设置上看,又需要由材料中的文学现象向其他领域迁移,以获得更广泛意义上的思考价值。题目貌似艰深,但是通过开放性的设置给了考生极大的写作自由。首先,由文学现象迁移到其他领域进行解读,其他领域的选择极为自由;再者,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写,其实就是要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命题覆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范畴,只要善于思考,考生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知识储备完美完成此题目。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崇尚创新,不因袭旧规。
2.品美识美,不甘做美盲。
3.各美其美,不抑人之美。
4.集思广益,不孤行己见。
5.能者为师,不师心自用。
……
偏题立意:
1.贾宝玉的才华值得赞美。(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曹雪芹的文字功底深厚。(忽略命题材料主体。)
3.红楼梦的美学标准高级。(偏于命题材料,无视命题任务。)
集思广益打一国家
……
【下水文】
“移”“化”落俗套 “独创”方新雅
语文侠客
后人批评宋诗宋词常“掉书袋”,逢诗词必有典故,常直接移用化用唐人佳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隋性……”《红楼梦》中“翼然”“泻玉”直接“移化”欧阳公原句亦是如此,唯有如宝玉独创“沁芳”,才不是一味依赖前文和模仿前人,我辈也需懂得“移”“化”落俗套,“独创”方新雅之理。
独创如围棋妙手,绝非一蹴而就,必经“移化”“本手”,方能规避“凡手”,达“独创”妙手!
艺术境界也好,科技领域也罢,也许都要经历“移化”模仿的最初阶段,方能达到“独创”新雅,中国现代白话小说起源于鲁迅先生,鲁迅先生除对中国古典小说写法深研,还熟读外国经典小说百篇,在“移化”后立足国民劣根,深窥社会现状,以笔为刀,魑魅魍魉均无遁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今谁不知先生以“独创”刺破现代小说文学长夜,《呐喊》《彷徨》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先生手里开始,又在先生手里成熟,是先生妙手,是跃迁后的“独创”!
网络“棋盘”信息“纵横”时代,“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只能是“凡手”频出,何时方成“独创”妙手?
网络似乎让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变得更为容易,前不久某著名品牌汽车小满创意广告完全“移用”网红“北大满哥”一年前视频原稿,文案相似程度令人乍舌,此次“凡手”“营销”可谓灰头土脸,但着实让我辈深感“移用”成风,“独创”得不到尊重的悲凉与无奈,反观中国高铁,虽借鉴国外技术在先,却深研独创在后,多项技术领先全球,截至目前,中国高铁“海外版图”已扩展至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这才是独创在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固守“移用”“化用”,一味求稳,求不出错,求“本手”,怎能走出“迷局”,迎来“独创”“妙手”?
曾几何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的“高情商”大行其道,正如材料中那围在贾政身边的幕僚,口吐“翼然”“泻玉”之语真可谓点到为止,虽落俗套却也显得尽力为之,直到宝玉“沁芳”一出,才显其新雅妥帖。这与当今一些人推崇的“高情商处事”可见一斑,一味求稳,不敢出招,长此以往必然被迷局所困,本手变俗手,独创变失望!
“移”“化”落俗套,“独创”方新雅。与文艺,与科技,与个人,与家国,皆需不止于“移”“化”,
援梯而上,求新雅“独创”,以“独创”开先河,以“移”“化”促“独创”方可写就属于我辈青年的字字新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