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
第23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年9月Vol.23No.3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Sept.2016
专科考研条件
收稿日期:2016-
06-22.作者简介:马小琴(1991-),女,湖北宜昌人,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
马小琴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实践问题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包括
古希腊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批判的基础上,对实践问题实现的超越。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分离,与近代知识论哲学挥手告别,摆脱了以往哲学纯粹的抽象性。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是以现实的人的活动为起点,探究人如何在现实活动中完成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开创了关注现实人的生活并注重改造世界(主客)的新世界观,从而实现了
马克思哲学史的伟大变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探索实践观的开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确立的天才文件。
关键词:实践思维方式;现实的人;科学的实践观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并不是像传统的马克思
主义者所想的那样,仅仅是摒弃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缺点,而是在借助于前人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第一次确立科学的实践观,使哲学摆脱抽象的思辨,从“天国回到人间”
[1](P73)
国师。马克思对
契税怎么算
实践问题研究的起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传统西方哲学,如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此外还包括近代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试图从实践的视野下,探究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传统实践观对马克思的理论指引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开创了实践哲学传统,他曾把“实
践”明确规定为以善为目的和导向的行为,此时实践仅仅限于伦理学的范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兴起,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哲学只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近代哲学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从宗教的彼岸返回尘世,从而发现人的价值,开始追求知识理性,实践被当做是与理论相对的范畴,认为“实践永远应当
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之上”[2]
。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
近代哲学中期的注意力转移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上,因而在哲学上出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两者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理性知识的来源问题。经验论认为感觉经验(认识客体)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唯理论认为认识主体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和知识,人的感觉经验无法完全掌握知识。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其实践哲学在近代
西方哲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他打破了传统哲学教
条,提出实践高于理论的命题。后来,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也讲到“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
理性”
[3](P16)
简简单单爱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P19
。在这里,理论依赖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康德十分突出人的理性,实现
了从客体思维方式到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为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主客体相统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从主客观辩证统一出发,提出唯心主义的实践观。虽然他的实践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性质,但是他第一次将劳动理解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并对劳动做了哲学的抽象,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异化劳动);其次,在认识论上黑格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将实践引入认识论,突出地强调了认识主体而非人的理性的能动性,他把实践定义为认识主体达到真理的关键环节,主张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这是其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合理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反映论的缺点。黑格尔认为,在其辩证法的指导下,无论是作为主观产物的理论还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现实世界均具有片面性。因此,他提出实践是理论克服主观性而竭力表现出它的客观性,并使客观世界与自己相符合的中介;至于如何克服现实世界客观性的片面性,由于黑格尔的客观世今年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
2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