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论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思考
摘要: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孕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渐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在这份提纲中,马克思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就是科学的实践观,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实践观的内涵,并运用科学实践观揭示了唯物史观一系列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彻底决裂,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的框架。实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引起了哲学家们的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众多的哲学家们并没有科学地解决实践的本质、结构和实践活动的运行
机制,以及实践的地位和意义等问题。恩格斯认为,这份提纲是“非常宝贵”的,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从而不仅从整体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唯心主义、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还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雏形和纲要。这就有力地证明,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同费尔巴哈哲学从原则上区别开来了,而且正是这一原则区别,才标志着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的实践观
实践观点在《提纲》中据有中心位置。《提纲》的全部内容和整个方向都集中围绕着一个思想:人用以同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对它进行改造的方式是实践。因此,理解实践观点,是打开《提纲》奥秘的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深藏在《提纲》的第一条中。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着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展了……。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定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定义”。在这里,一方面,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对事物只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而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然而却是抽象地发展了,同样不懂得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这一概念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又综合统一了主体和客体的优点,因而是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理。
苏格缪斯
实践概念的提出,立即使人和世界及其相互关系间题获得了全新的理解。在人的间题上,旧哲学或者把人还原为精神,把人和自然归结为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或者把人还原为自然,只把人和自然理解为直观的对象(旧唯物主义),因而都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例如费尔巴哈不满意唯心主义的抽象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只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没有看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才是人的真正本质的特征,因而把具体的、历史的人变成
了一般的人,变成为抽象的“类”。相反,马克思在《提纲》中则把人规定为实践的存在物,把感性理解为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马克思并不反对人和感性有客体的一面,但他更赞成对人和感性作主体—客体的理解,实践的理解,因而能够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提纲》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段重要的论述启示我们,社会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核心,任何社会现象,包括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理论文本在内,都可以通过对人们的社会实践的理解得到合理的说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与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学说之间的本质差别:“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亦即人对客观事物朴素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亦即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活动的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则主张从“主体方面”、从“实践”出发去理解这一切。
二、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对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
生粽子蒸多久能熟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包含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意蕴,它体现了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精神实质。因而把握实践的基本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个体户贷款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都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概念,理解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实践哲学观,就能够准确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文本。当前哲学界存在着几种关于马克思理论的解读文本,无论是恩格斯、苏联领导人,还是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虽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由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意蕴理解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在理解马克思理论时出现偏差,出现了对马克思理论的多种解读模式和文本。如果这些学者能够真正地把握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认识,就会自觉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会在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和解释中达成思想和理论上的统一。
实践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工具和手段。理解马克思哲学中实践的意蕴,才能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学说的写作思路和出发
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创立了唯物史观;从对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劳动实践进行分析,揭示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使资本主义社会贪婪地追求剩余价值,剥削工人的秘密暴露出来,给了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的一棒。由此建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以上两种学说的建立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意义。如果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视野出发,不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社会规律和人的本质,所以把握实践的内涵不但是我们不断深入解读马克思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考北京电影学院从现实意义上说,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任务,既要继续弘扬与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与精华,又要开创符合时代性的新哲学。为此,深入发掘,全面阐发,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以实践性为基点来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多种规定性。全面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和基本规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只有立足于实践论的高度,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人道性和它们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无框玻璃门再次,有助于从实践论的高度反思当代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我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当代世界哲学的宏大背景,我们应当借助于当代实践和当代科学的宏大背景来考察当代世界各种具体的哲学流派,更加明晰地透视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在矛盾、局限和弊端,自觉地对其加以批判、克服和扬弃,更为积极主动地从事符合时代要求的哲学创造。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不懈探索,既使中国哲学研究的当代发展获得了深厚的本土历史文化之根,也使中国哲学真正有可能为世界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独到贡献。最后,立足于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建构中国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我们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思维方式,积极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努力发展中国哲学的当代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汤建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的真实含义,唯实,2007.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