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
第一篇 奠基篇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表现。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的严整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随着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发生,进行了工业革命,使欧洲各国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伟大的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第二节 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和衰落
德国古典哲学
  答: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康德,中经费希特和谢林,由黑格尔集大成。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德国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妥协性、软弱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去美国留学怎么办  (1)德国古典哲学中所体现的深刻辩证法的思想,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变化,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2)所采取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的
一面。
康德
适合农村致富项目  答:(1)康德是一个二元论。他一方面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上帝”、“心灵”等精神实体同物质世界一样都是世界的本源,亦即他说的“自在之物”。
(2)认识论上:不可知论者。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对于经验之外的“自在之物”的把握;但他同时又竭力将主体,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抽象的夸大,提出了“认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并建立一个先验主义的逻辑学说体系。轮机工程专业
(3)政治观点上:高举“理性”和“启蒙”的旗帜,将理论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但他又竭力反对革命的途径,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
(4)历史观上:提出了“伦理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但同时对这种理想社会能否实现持严重怀疑的态度。
黑格尔
十大床垫品牌
  答:(1)第一次全面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德基本规律和一般运动形式。他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他认人类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前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历史内在规律的支配。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答: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时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奠基者是威廉配第,完成者是大卫李嘉图。主要理论贡献有:(1)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2)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3)古典经济学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4)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解决社会矛盾诸多方案的破产
空想社会主义李易峰35岁官宣结婚
  答:(1)他们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3)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4)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测和设想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设想。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主要由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在哲学上特别强调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反对其强制性的体系和老年黑格尔派将黑格尔哲学视为绝对真理的观点。反对老年黑格尔派调和哲学与宗教的企图。在政治上,青年黑格尔派反对粉饰现实,认为现存秩序与黑格尔所主张的那种理性与实在的统一还相差太远,因而他们主张彻底地批判和改造这个不合理的现实。这是一种比较刺激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开始走向唯物主义。
1842年10月马克思受聘出任《莱茵报》主编,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德辩论》一文,旗帜鲜明的捍卫了贫苦众的物质利益,猛烈抨击了普鲁士国家和法律制度,但这时。马克思对国家和法德理解仍是以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为基础。垃圾桶的折法
(2)向唯物主义迈出一大步。
通过对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状况的调查研究,思想又有了新的重要进展,进一步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指出,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封建官僚制度,而当权者却失口否认农民的贫困状况与政府的管理有关。马克思指出了在人的意志和行动背后客观的社会关系的作用,看到客观社会关系对国家制度和管理原则的制约性,更进一步提出了探索国家生活客观客观问题,这无疑是向历史唯物主义迈出了一步。
(3)开始走向共产主义。
开始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随着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激化,共产主义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论战性文章---《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中,马克思辨明了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不赞同态度,但同时也从社会现实出发,指出了共产主义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即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任务,为达成这一任务,马克思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研究。
(4)为思想转变奠定基础。。
  1843年5月马克思开始了对历史和黑格尔法哲学的深入研究,以求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着自己的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等问题。这一研究的成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它为马克思完成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也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铺就了第一块基石。
(5)完成思想转变。
1843年秋,马克思与卢格创办了《德法年鉴》。他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标志他思想转变的完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深刻地解释了黑格尔国家观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是国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位私有制是市民社会的主体,私有制支配着国家权利。“国家制度在这里就成了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表明他已开始注意到了生产关系对国家的支配和决定作用,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萌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