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是与思维、意识相对应的范畴,是物质的同义语。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来说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存在、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在不同派别的哲学中,“存在”一词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在黑格尔哲学中,“存在”是绝对理念的一个最简单的规定。黑格尔的逻辑学从存在开始推论出整个世界。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照搬黑格尔的概念和方法,从“存在是唯一的”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推论出“世界统一于存在”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反对企图用某种超越于物质和意识之上的“存在”来对世界的统一性做含混不清的说明。针对杜林的观点,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本体论:西方哲学中指以存在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说。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由德意志哲学家郭克兰纽使用,他将on的复数onta(即beings,“存在者”)与logos(“学问”“大连有什么好玩的
创意号id道理”)结合在一起创造了ontologie,即“存在论”。另一德意志哲学家克劳堡将onta与希腊词sophia(“智慧”“知识”)结合创造出ontologie的同义新词on-tosophie,即“关于存在的知识或学问”。笛卡儿把研究实体或本体的第一哲学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
本体论在18世纪因德国唯理论者C.沃尔弗的使用而知名。沃尔弗把哲学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个部分,理论哲学又分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这样,ontologia就被视为哲学中一门基本的、相对独立的学科。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以存在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存在”是什么,人们是否可以认识“存在”的本质,成为其研究和讨论的基本问题。“本体论”的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指关于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的理论,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为本体论,而研究如何认识“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则为认识论。狭义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对宇宙本性的研究是本体论,而研究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等则属于宇宙论。清明节的唯美句子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客观物质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通过实践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坚持
董事会监事会祝妈妈母亲节快乐的句子简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研究、实践论研究、认识论研究、历史观研究相统一的方法,抛弃了那种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去研究“存在”的哲学方法,因而从根本上否认了旧哲学所谓的本体论问题以及本体论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地位的理论。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的总概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墙面刷漆步骤实践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注意到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不同,注意到人的活动是有人的目的、意志参与其中的活动。因此,实践范畴常常与道德行为相联,是指主体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近代以来欧洲思想家把实践从道德领域扩展到整个理性领域,从能动性、创造性角度发展了实践的内涵。康德从道德和善的角度提出“实践”问题,把理性分为两类: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费希特把客体作用于主体称作“理论活动”,而把主体创造客体称作“实践活动”。黑格尔把实践活动看成是达到真理的内在环节,认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优点。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实践活动不过是绝对理念自我运动过程的一个环节,本质上是一种非现实性的精神活动。唯心主义哲学则
把实践作为一种观念的活动,否认它是感性的物质活动。与此相反,唯物主义哲学把实践看成是感性活动,但是,旧唯物主义对实践的认识是有局限的。随着实验科学的发展以及认识论问题的兴起,英国的F.培根、法国的拉美特利和狄德罗等唯物主义思想家都对实验方法、技术操作等做了具体论述,非常有意义,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科学实验。德国唯物主义思想家如费尔巴哈等人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但他们理解的实践仅仅是人适应环境的活动,包括饮食起居或者谋取私利的个人行为,实践活动是细小的、零散的。19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日益丰富,人们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艺术创造、科学试验等的内容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理智的力量突出显现,这是传统的劳动概念和实践范畴所不能涵盖的。用更高层次的范畴来概括人类的活动,就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改造了旧哲学的实践观,确立了科学实践观。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其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物质生产实践及其意义,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