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3期2021年5月
山东工会论坛
Shandong Trade Unions*Tribune
Vol.27No.3
May.2021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什么什么不什么谭北梅,黄彩映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5)
internet explorer删不掉[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研究和探寻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劳动教育起着辅德、益智、促体、育美的作用。
针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边缘化、价值导向功利化等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家庭教育、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有助于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效性和"五育"内在联动性,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劳动教育提供新思考与新路径。
任务栏没有输入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小学劳动教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416(2021)03-0085-07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该文件强调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和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供必要支撑叫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功能定位边缘化、课程内容泛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有助于发挥教育在劳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20-1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重大委托研究课题“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2020SKJD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北梅+1996—),女,重庆巫溪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黄彩映(1997—),男,四川巴中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85-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內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体论来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满唯物史观的理论光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中介。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奠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在劳动中提高和发展了各项能力,强调具体劳动、体力劳动和抽象劳动、脑力劳动同等重要,它们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批判,出了人
类劳动的正确发展方向。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劳动造成了人与劳动本身、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类本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异化,异化劳动抽离了人的劳动意识,是非体面、幸福、自由的劳动铁人类劳动最终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公平正义”和“自由创造”的和谐劳动。和谐劳动是指劳动者能够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美感、体能和创造力,既享受劳动过程又享用劳动成果,在劳动中自我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共产主义社会人提供劳动机会,劳动不再是人的异化劳动,而是由一种谋生手段转化为解放人的方式。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內涵
劳动为体系重要之,、、强体、的用,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包括传授系劳动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和优化知识。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塑造正向劳动态度和情感,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掌握劳动技术和经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水平!从1921年蔡元培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已开展多年相关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中的劳动和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讥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
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其中涉及的劳动理论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道德!生产术在手工劳动课中传授,通过老师讲授、示范手工制工艺作品,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模仿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制作原理、手工艺技术。马克思认为,“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叫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技术的本质问题,从分析劳动过程入手,认为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肢体”,即利用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属性,以物为中介依照目的作用于他物,改造他物,以至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科学术本
・
质的揭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学生对科技与劳动关系的认识"劳动精神、品质、道德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实践观的发现、源于中华民族的劳动实践、源于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劳动的意义和目的"这是整个劳动过程的起点和现实归宿"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利于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效性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发展时期,也是升学压力最大、课业最繁重的时期,学校和家长注意力更多在学生的升学上"因此,该时期劳动教育往往会被忽视,但是该时间段对中小学生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一
需要家长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增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正的劳动和劳动过对实现价值的,对中小学生生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让青少年充分认识人与劳动、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在中考、高考之后的学校选择、专业选择的主见性和对自身所学知识的热爱"当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服务于毕业生升学和就业指导。中学毕业生因为对劳动关系的认,以的意,于与学
之间的权衡草率地。在升入高校之后,学生才逐渐意识学专业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而高校转专业程序繁杂,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了厌学、弃学等现象"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为做好职业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提学后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增强劳动教育时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利于增强“五育”的內在联动性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来看,劳动素质贯穿于德智体美四种素质之中,其他四种素质的提升受到劳动素质影响并成正相关。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时阐述了这个问题。马克
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明了人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劳动,劳动除了生产人的物质生活产品还生产精神生活产品。“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它是具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琲8(&9。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产生其他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邱*,现了智、德、美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体现和挖掘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不仅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其中的写作手法和经济学思考也注重审美培养和智力开发。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其他四育发展,促进中小学生树立终身劳动理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突出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边缘化
有发挥好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计划生育政策使部分中小学生成为独生子
-87-
女或生活在二孩家庭中,家长望子成龙思想严重,注重孩子特长培养和学习成绩提升,而忽视了孩子
的劳动教育,担心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受累、受伤,让中小学生失去了许多劳动实践的机会#将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和课外辅导班,不顾学校教育的要求,忽视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缩减学生课外实践时间$
关于延长退休年龄学校没有发挥好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启动了课程改革,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但劳动技术教育没有受到一些学校的足够重视,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持疏远态度,只重视升学分数的具体科目教育典学校劳动教育的执行机构和人员不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存在未开齐、开足或被挤占、挪用等问题。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严格区分,忽视脑力劳动的劳动内涵。在劳动教育方面家校合作少,学校劳动教育形式、活动宣传少,在家长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念上缺乏引导$了一系列强调促进劳动教育的,学校开展了一些戴着“劳动教育课程”“帽子”的“语文”“数学”“英语”课,但这种劳动教育开展基本上“各自为营”,缺乏联动性,劳动教育形式不明确、体系不完善、过程不具体,导致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生“可有可无”。
(二"课程內容抽象化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明确,教材内容不系统,多为片段式劳动活动举例,缺少对思主劳动的$学教育中重要、人的,劳动生产发展史的教学内容较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实践教育教学突出的重点是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卓越的历史成绩,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没有很好凸显出来$中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涉及公民权利务的教学内容,但部分劳动教育教材缺少劳动权利与义务、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参加的校园劳动有哪些具体方式方法等内容没有落实到中小学劳动教材中去,甚至有学校没有使用劳动教育教学教材,部分劳动教育教学教材缺少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释义和劳动榜样的$部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规划不详尽,理论课和实践课内容结合不密切$
(三)价值取向功利化
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的价值在于人可以通过劳动过程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敛聚社会财富于个人的手段$当前家庭教育和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休闲娱乐文化中的劳动价值教育具有功利化倾向,个别中小学生的梦想由90年代的科学家、宇航员、医生、警察变成了现今的明星、博主、主播。他们梦想转变的背后原因各异,其中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明星、博主、主播这些职业在三百六十行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有受人关注、外表光鲜亮丽、收入不菲等共同特点$部分中小学生价值观并未完全成熟,经济利益的诱惑让他们盲目地以这些明星、博主、主播作为榜样。许多老师和家长眼里更多用经济收入去衡量生活的好坏,采取金钱鼓励的方式教导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在升学专业选择上建议选择经济收入更高的,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的萌发,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
-88-
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效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內容相融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规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重视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学术性,发掘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教育的学理性融会贯通"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务劳动实践、学校学习实践、社区活动实践,劳动教育的学术性被遮蔽,导致人们对劳动教育产生了诸多误解。在当今“五育并举”“育人”教育方针、政策倡导教育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需要注重整合性叫因此,在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学术性构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容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学术含金量,增强说服力,明晰劳动教育内容"
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课的思,“劳动教育是课程,学科”的性思维,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也是一学术性的学科之一,提升劳动教学课堂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叫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创造人类历史,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生存资料,所以人为了维持生活进行劳动,无论这些劳动职业、劳动过程是什么,没有这些劳动,就没有办法生存。将这些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编撰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中去,一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防止产生懒惰涣散想法;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尊重劳动
、劳动者、劳动成果和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别。要将劳动教育课程划分为基础性学习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注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明晰课程学习的脑力劳动地位,将完成预习、复习、课后作业的效果算作脑力劳动的评价"dnf大刷图加点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马思认为,任何有价值的劳动都离不开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三个要素相结合的过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要落实到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去。创新劳动活动课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学会正确的劳动思维方法。细化校园活动的培养目标,开展包含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容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避免劳动活动主题泛化,系统分析综合实践劳动活动的难易程度,分年级、分学期进行开展代通过对劳动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活动教学目标,与基础性劳动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动手能力"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家长所期望开展和已经结束的劳动活动进行调查,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统筹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确定劳动活动具体形式,推动家校合作。
在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的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技术、劳动与职业等内容。挖掘中小学校园活动的隐性劳动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足球场、运动场、绿化草地等劳动活动场所,开展劳动游园会、校园草坪清除杂草、清洁社区卫
-89-
延禧宫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